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爱他,就给他一个世界(3)

(2007-11-07 19:29:52)
标签:

教育杂谈

教育

原创

小说连载

 

第二部分     孩子的眼界决定了他的世界

拉弓没有回头箭。

放箭之前,我在心中还是做了一个比较。一年的时间对我来说虽然很重要,但是如果能够完成自己一个课题,也还是非常值得的,攻读博士,也是需要自己的作品研究的,就算是我提前完成自己的博士课题准备并且有了实际的数据,这一年的时间也没有白花。经济上呢,如果我在慕尼黑,生活费各个方面的支出费用和在北京做课题的费用相差没有多少。这样一来,我认为自己是有底线的,所以,我才那么肯定自己在做的是一件合适的事情,再说,如果研究非常成功,哈哈哈,我不就可以。。。。。。是吧!!!德国难度极高的论文也许就被我这样极其简单的攻克下来了。

 

哈哈哈哈哈!

 

“笑什么呢?快来看看我们办公的地方,你挑一个。”常松正好推门进来,我已经获得欣的批准,可以在家里里面办公7天。

 

“我对北京又不熟悉,找一个交通比较方便的,价格便宜的,但是环境各个方面我还是希望是很好的那种,而且不要带家具的,我要自己布置办公室。”我似乎找到了感觉。

 

“你这种要求,还让我看最便宜的?我觉得不太可能。”常松一阵冷笑。

 

“那如果我找到了呢?”想当年在慕尼黑经历找房子大战的我,还怕了北京不成?

 

我还是很臭美的,无论如何是要把办公室弄得舒舒服服,而且还得经济又要有风格。不过,我的这种欧洲风格着实所有首次来办公室的人吃惊,包括后面采访我的记者,都不禁感叹这哪像公司阿?完全是一个欧洲田园风格的家。除了几个色彩鲜艳的大沙发以外,所有的家具都是白色,墙面上布满的彩色纸,并且贴满了各个国家的明信片、我在各国的相片。

 

装饰柜上放置了各种我专门带回来的小玩意。

陶醉于新办公室的我坐在地板上和常松臭美。两人各拿了一瓶,我的是水,他的是酒。

 

“叫什么名字啊,你说公司?”常松问

“还要名字?为什么?”

“我的大小姐,怎么可能不要名字?我问你,你是不是要做研究,那是不是要招生?你要招生就需要手续?什么手续,你就要注册公司?要注册公司是不是要起名字?”

“什么啊,这么复杂? ”

“那当然,还有,就是你还得发给我工资,记住,哈哈哈,你的钱要哗啦啦流出来了。”

 我就想一把打在常松狂笑不止的脸上。

 

我最大的特点就是一旦决定要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就会根本不计后果的投入。

取名字不难啊,想了想,我在德国所学的专业是从教育和心理学的角度力争把每一个人的潜力都能尽量发挥。那不就是极限的意思,嗯,准确的说,就是接近极限和潜能的含义。而且,慕尼黑大学所在的区德语叫做“schwabing”,好像这样的翻译也正好能够对上啊。

 

“想好了,就叫做‘上濒’吧。”

我随便抓了地上的报纸写上了这两个字。

“上濒(pin)?”常松重复着。

“上濒!!!!你大学毕业了吗?那个字读‘bin’!!!!”

“这名字好吗?都看不出来是做教育的。”

“这重要吗?不就是一年吗?就这样定了。”

 

 我开始拆新搬进来的电脑,可就弄了三分钟,就做不下去了。我可真的不擅长做这个阿,离了常松可还真的是不行。

 

常松是一个奇怪的人,这是欣的评价,可不是我的。

 

欣说现在怎么可能还有这样的人,好好的工作不做,非要鼓动你折腾这个事。你说是为了让咱孩子争口气,和外国孩子比比,那也得是他有了孩子才能有这种体会阿。可是他呢,也就22岁,大学毕业没几天,能有这想法?再说,现在哪可能有男孩子有这种理想的?

 

我对欣的说法倒是不赞同。我是认为世界上有很多有理想的人,我就是一个阿。这没有什么可奇怪的。

 

但是细想想,我也算是不了解他。在国外已经让我形成直线思维了,我也不去花心思分析他到底是不是有这种‘理想’。只要能够一块做事情,那不就挺好的了。现在,像这些找房子、弄家具、装电脑、注册,这些事情我可是办不了,还真是只有常松能做。

 

常松在外屋折腾着电脑,我在里面已经在考虑该从什么角度入手做研究了。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有一点是肯定的,我需要一个转变。在我的眼中,每一个孩子都是可以转变的,他们就像一块璞玉,都有可能成为一块上等好玉,也有可能遇到不好的师傅,就被弄成一件损品了。

 

我把门关上,然后在门贴了一张纸条:

“6个小时不要进入。”

 

6 个小时应该足够让我想明白很多事情。

 

抛开这次的课题,我无时无刻不在考虑这个问题,孩子们到底需要什么呢?这种转变需要什么呢?而这种转变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呢?

 

 每个人在世界上都拥有的权利,那就是了解这个世界的权利,只有了解这个世界,才能知道自己的需要,才能主动地追求美好的事物,孩子也不例外!无论是西方哲学家卢梭还是东方智慧的代表庄子都有过这样的看法:看到外面的世界有多大,内心的深度就有多深,而这一切,将会是人们前进的动力!教育最基本的任务就是要帮助每一个受教育者了解这个世界。

 

一个月在北京的工作,我才是真正的进入了中国教育行业的核心,北京,北京的教育行业的核心,海淀。入行后,耳边经常想起的是这样的话:中国教育看北京,北京教育看海淀,海淀教育看中关村。而我,就是非常幸运的进入了这个行业的核心地段。

 

刚刚接触教育业,接触到国内的孩子,我非常的震惊。首先是学校的硬件设施上,我非常自豪的发现北京的应该这样说,海淀学校的硬件设备已经和国外的基本达到了同步水平,就是在图书资料上有比较明显的欠缺。而学校的孩子在基础知识上的掌握也非常厉害,他们对于很多知识上的了解非常的丰富。可是,我总觉得他们脸上没有这个年龄的孩子所展现出来的那种轻松和那种肆无忌惮。 

 

家长们也总是在抱怨孩子们的不足,比如说什么没有时间观念、不知道好好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等等。但是原因呢?原因是什么呢?            

 

我发现在孩子们身上出现的问题或者说他们所犯下了一些“错误”基本上都是来源于他们的“不知道”。比如说,他们因为不知道自己可以在完成自己的学习后就可以好好休息,所以他们故意拖延自己学习的时间;他们因为不知道什么是合作,什么是爱,所以他们不会合作,不会表达他们的爱;他们因为不知道自己的能力,所以他们没有信心;他们因为不知道朋友的重要,所以把自己封闭起来,成为一个孤独的孩子;他们因为不知道学习的具体用处,所以他们埋怨自己的父母;他们因为不知道其实除了做科学家、工程师、医生等他们认为“枯燥”的工作以外,他们还可以选择做其他的工作,所以他们没有学习的动力;他们因为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所以他们对父母说要送他们到国外读书有种天生的叛逆;他们因为不知道世界有多大,所以他们不知道自己到底拥有多少选择;他们因为不知道自己的权利和责任,所以他们在被动的接受和任意的放纵自己的行为。因为有如此多的因为,才有了如此多的所以!

 

我在摊在桌面上的白纸上写着大大的两个字“需要知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