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超级育儿师兰海
超级育儿师兰海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354
  • 关注人气:19,88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国外的日子 (1)-刺激的开始

(2005-11-02 13:51:43)
分类: 过往经历

每天10个小时的学习,每天在图书馆里爬上爬下,每天戴着眼镜在电脑前搜索资料,每天对着大堆的资料,每天要想着明天甚至整个学期的Presentation,做着噩梦,每天要在一大堆资料里找到所需要的文字,每天要所有的文字和自己的思绪整理出来,每天还要打工,每天还要吃饭,每天还要睡觉,每天还要。。。。。。

以上是刚到德国慕尼黑大学学习的必然经历,这个阶段维持了3个月。

同时,我的外国同学每天都只花掉我三分之一的时间在进行和我相同的工作,剩下的时间他们都在享受着生活,他们都在更加深入的学习更多的能力,更加深入的了解社会,了解这个社会的规则。

 

我想,这是每一个有过留学经历的人都非常熟悉的场景,一种非常痛苦的面对,一种有挫败感的面对,一种从内心深处的惭愧,一种血淋淋的汗颜

当我终于经过撕杀,可以安静的坐在学校的主楼咖啡长廊里细品着香浓的咖啡,看着从杯里腾腾升起的雾气,看着周围又有一些新的忙碌的中国留学生身影时,我开始了思考,我开始回忆我们的教育。作为我,一个年轻人,我开始了从一个受教育的个体来阐述我的教育经历,我才和我的同学们一起来探讨我们各自的教育经历和教育过程。

记得我刚到德国的时候,还做着一个潇洒的梦幻般的留学梦,我肯定会比国内读书更加轻松,我肯定不需要背书来参加考试,我肯定可以向外国电视上看到了场景一样,和外国的同学们一起每天都在快乐的生活着!

第一个让我开始审视这个“梦”的真实性的是我在汉堡遇见的第一个中国留学生。那时我正在汉堡大学的广告栏上寻找出租房子的广告,好不容易,一个中国女孩走进了我的视野。她当时给我的印象,毫不夸张的说就是“乱七八糟”。当脸色惨黄的她回答我关于找房子的问题的时候,我看得出她的匆忙,她丢下话就离开了,最后告诉我一句话:在这读书,要把你给累死!!!

我楞了,不希望这些都是真的,但是,从她的一切来说,我想,她没有骗我。

。。。。。。

在大学外办完成注册后的那个阴雨蒙蒙的下午,我走出了主楼的大门,耳边是广场上慕尼黑大学的象征喷泉流水的声音,我知道,我的时代到来了,我的大学生活开始了!!!

第一天的课我还记得非常清楚,我们的教授轻松的来到我们的面前,先让我们在一张表格上签名。这张表格上是我们这个学期的课程安排,上面列满了每周上课的主题内容和不同的书目清单。我们需要通过上课的主题来选择我们自己要做Presentation的那部分内容。天哪,我需要在10分钟内对我的presentation选题作出判断。我只有凭着自己对时间的把握上作出判断,我把时间定格在学期中旬,这样我就有大把的时间来做准备。我一看,几乎来自亚洲的学生都在这个时间段的选择上打勾。

接着,面临着我的是要自己去找书???

这在中国学生身上可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迎来了没有教科书的日子,到的确是我原来所期待的,但是,并不是不要书,而是需要我自己去找书。

找就找,有什么关系。但是当我进入图书馆,进入到我从来没有使用过的系统里的时候,就是要面临第一个心理挑战的时候,因为我感觉当我要询问如何使用的时候,就如同一个傻子一样的站在人群中。其实,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现象,但就如同我们对自己的评价一样:因为弱小,所以我敏感。我感觉被视为傻子。

系里的图书馆里放着每个教授上课的基本资料,如果教授的助手非常勤奋的话,我们可以直接在档案里找到所有的影印资料,但是一般情况下,只有书目。有时,遇到比较懒的助教,连基本书目都不提供,所以我们还要到电脑里寻找。我们找到书目后,在按照规律找到书,但很多书都是不能外借的。所以我必须抱着一大堆书到每层楼的复印室去复印资料。有时,一些书都不是在系里的图书馆里的能够查到的。而是需要到学校或者城市图书馆里查到的,所以,我经常奔波于各种建筑之间。

毫不夸张的说,每天的查书工作都让自认为很聪明、适应能力很强的我每天的信心都在减低,就连晚上做梦都是书向我迎面扑来。现在回想起来,在开始的一个月内,我几乎每周要用20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来找这些折磨人的资料。

但是,一个月后,我查找资料的速度奇迹般的提高,原来用20个小时来查找的资料,我可以用8个小时完成了。我开始了欢呼!我迎来了第一次胜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