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4K、35mm,器宇轩昂带病上路

标签:
高清4k35mm全画幅调色 |
分类: 摄影、摄像技术 |
说起来挺有意思,
在模拟时代,摄像机停留在Betacam sp将近20年。
那个年代当摄像师真心容易。
用的基本上都是Betacam sp摄像机。
顶多是型号的区别。。。。。
但到了数字高清时代,情况就整个就翻过来了。
才几年就从数字标清、高清一路到了4K时代。
跑的确实快,但毛病也不少,基本上是带病上路。
1、高清摄像机的聚焦问题
首先看下高清摄像机,清晰度是高了,但镜头聚焦出了问题。
具体问题就是“画面推到特写聚实了,再拉开到全景画面就虚了”。
广播级摄像机都有这个问题,据厂家的说法是“高清镜头缺陷”。
你就这么用吧。。。。。。
小高清也有一部分机型有这个问题。
例如EX280,聚焦就时不时有这故事。
但为了清晰度,我们忍了。。。。。。
2、高清摄像机画面灰的问题
高清机基本上都是采用CMOS了,本来底噪就大。
再使劲往1/3CMOS、1/2CMOS里塞像素。
1910*1080高清,就得塞200多万像素。
结果就是像素密度太高了,相互干扰,底噪就更起来了。
最终画面灰的可以。。。。。。
所以厂家由巴巴的给摄像机加了PP值功能。
摄像师只好学习新技能了。
3、35全画幅摄像机的自动焦问题
等到了35mm大画幅摄像机,画质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直拍效果就马马虎虎,后期调调更健康,但不调也基本能用。
但又一个问题出现了。
不能连续自动聚焦,也就是对准一个点聚焦后,换一个主体机器没法自己去聚。。。。。
这样在拍摄时就会有些问题。
4、4K摄像机的调色
当然目前看到的4K样片都很艳丽、锐。

但抱歉的说,没有谁跟你说这是直拍效果。
都是调色合成的节目。
当年高清出来是演示片儿也这么漂亮。
后来买了第一批高清Z5C的仁兄拍了后都想去跳楼。。。。。。
相对于高清,4K的像素密度更高。
对后期的依赖也就更大了。
所以如果你用4K,麻烦您先学学调色,以后那将是标准程序。
当然对于老摄像,这是带病上路。
但对于直接上手的新摄像,这就是规则。
确切的说,摄像机的画质是越来越好了,但摄像师需要的技能是越来越多了。
。。。。。。
海达郝老师
2014.02.25
在模拟时代,摄像机停留在Betacam sp将近20年。
那个年代当摄像师真心容易。
用的基本上都是Betacam sp摄像机。
顶多是型号的区别。。。。。
但到了数字高清时代,情况就整个就翻过来了。
才几年就从数字标清、高清一路到了4K时代。
跑的确实快,但毛病也不少,基本上是带病上路。
1、高清摄像机的聚焦问题
首先看下高清摄像机,清晰度是高了,但镜头聚焦出了问题。
具体问题就是“画面推到特写聚实了,再拉开到全景画面就虚了”。
广播级摄像机都有这个问题,据厂家的说法是“高清镜头缺陷”。
你就这么用吧。。。。。。
小高清也有一部分机型有这个问题。
例如EX280,聚焦就时不时有这故事。
但为了清晰度,我们忍了。。。。。。
2、高清摄像机画面灰的问题
高清机基本上都是采用CMOS了,本来底噪就大。
再使劲往1/3CMOS、1/2CMOS里塞像素。
1910*1080高清,就得塞200多万像素。
结果就是像素密度太高了,相互干扰,底噪就更起来了。
最终画面灰的可以。。。。。。
所以厂家由巴巴的给摄像机加了PP值功能。
摄像师只好学习新技能了。
3、35全画幅摄像机的自动焦问题
等到了35mm大画幅摄像机,画质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直拍效果就马马虎虎,后期调调更健康,但不调也基本能用。
但又一个问题出现了。
不能连续自动聚焦,也就是对准一个点聚焦后,换一个主体机器没法自己去聚。。。。。
这样在拍摄时就会有些问题。
4、4K摄像机的调色
当然目前看到的4K样片都很艳丽、锐。

但抱歉的说,没有谁跟你说这是直拍效果。
都是调色合成的节目。
当年高清出来是演示片儿也这么漂亮。
后来买了第一批高清Z5C的仁兄拍了后都想去跳楼。。。。。。
相对于高清,4K的像素密度更高。
对后期的依赖也就更大了。
所以如果你用4K,麻烦您先学学调色,以后那将是标准程序。
当然对于老摄像,这是带病上路。
但对于直接上手的新摄像,这就是规则。
确切的说,摄像机的画质是越来越好了,但摄像师需要的技能是越来越多了。
。。。。。。
海达郝老师
2014.02.25
前一篇:做影视得会“吹”?
后一篇:DIY被鄙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