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节目到底做给谁看?

(2012-12-23 21:08:35)
标签:

影评

一九四二

泰囧

卧虎藏龙

防弹武僧

分类: 导演、编导、编剧资料
最近有一部比较火的电影《一九四二》。
当然,有点问题就是没火在票房上,火在了舆论了上。
“导演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冯大导演于是提出了一个让大家都傻掉的观点“观众不是我的上帝”。
换句话来说就是“这个片子不是做给你看的,你也就别说这说那的招人烦”

那么问题出来了,片子不是做给观众看的,是做给谁的呢?
《一九四二》的问题先放一下,
这个问题其实是“影视节目制作”的首要问题。

原因很简单,做给“谁”看就得按照“谁”的接受标准来做。
所以在开始做一个片子之前就得把这个问题定下来。
任何节目都是这样。
如果是做给中国人看的,就得考虑中国的历史背景、现实情况、文化发展。
这样就节目做出来后中国人就能理解接受。
如果做给美国人看的一样也得考虑美国人的接受情况。
以前我们看过一些外国人做的武侠片,觉得很可笑。
例如《防弹武僧》,在中国人看来简直幼稚可笑。
大家都觉得,导演为什么这么弱智呢?
当然导演并不弱智,这部片子本来就不是做给“中国人”看的。
而是给美国人看的,用官方说法就是针对美国市场来做的。
美国人对于中国功夫、武僧就是这样看的。
这样做在美国就有票房了。
如果按中国人的观点来阐述,美国的票房。。。。。
关于这一点大家看下“中国电影进军海外市场的情况”就明白了。

当然如果导演特牛,
把这个片子打造成“四海通用”,各个国家的人都能接受。
这个片子就是“国际大片儿”,导演也就成了“国际名导”了。
例如《卧虎藏龙》就是一个成功案例,中国人、美国人都爱看。
当然有些内容还是不能兼顾。
例如:轻功
在《卧虎藏龙》中轻功就是“飞”。
这对于中国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但对于美国人是标准的“中国功夫”。
为了迎合美国人观众,李安设计了“飞”。

回头再看下中国电影。
“深刻”的《一九四二》败北,搞笑的《泰囧》倒是票房一路飘红。
主要就是“观众定位”问题。
《泰囧》定位的就是国内市场,让大家乐一下。
而《一九四二》的定位就太。。。。。
既想要“国内票房”,又想走“国际路线”。
而题材还的按“广电总局”的标准修改。
最后的影片就成了这个样子。
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也是同样的问题。

所以“观众定位”做的好,节目就受欢迎。
这个普遍规律广泛适应于“电影”、“电视”甚至“企业专题”、“形象宣传片”。
甚至“婚礼节目”。
一个简单的问题“婚礼现场跟拍”的观众是谁?
“婚礼MV”的观众又是谁?

海达郝老师
2012.12.2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