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2/middle/46ffd201gb3bfe0b1a5f1&690
《三个傻瓜》里有这样一幕,主角之一的拉杜因为被“病毒”院长被逼在检举好友和被开除之间做选择,无奈之下选择了从三楼跳了下去。在两个好兄弟的努力下侥幸捡回一条命后,拉杜在轮椅上去参加校园招聘面试,他老实交代了自己受伤的原由,面试官对他说,你很坦诚,但是我们并不需要一个很坦诚的人,你是否会尝试改变一下自己呢?拉杜笑答:“我摔断了两条腿才让自己站起来,我现在不想再倒下去。”
整部电影里有太多的爆点,有的能让你笑,有的能让你哭,但最打动我的其实是这部分,再具体来说,是这句台词。它让我记忆里一些已经很久远很模糊的东西,在这一刻忽然又拉近了,变得骤然清晰。套用现在比较流行的一个句式,它让我想起“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梦想。”这个时代,这个年纪说“梦想”,即便没有人说你幼稚,也会有人说你矫情,但此时此刻我就是想说,是的,就是我想到的就是我梦曾经追过的梦想。
在那个永远都觉得自己怀才不遇的年纪,难道你内心里没有一个一想就让自己怦然心动的憧憬,但是,现在它们都哪里去了呢?或者,你为之努力争取过吗?甚至可能会冒出让自己都大吃一惊的想法——可能因为我没摔断双腿。然后又会难过——为什么非得需要摔断双腿才会站起来?我们也许找不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但最起码,看了这部电影以后,我们会释怀,感觉极为舒畅,仿佛是终于有人站出来替自己说了句公道话一样。
《三个傻瓜》是对应试教育的一记当头棒喝,但尽管大家都知道应试教育是坏东西,但多年来我们似乎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表达方式能够让大家明白这个道理,这个“合适“,不单是指具有说服力,更重要的是它利于被一个社会和体制普遍接受。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三个傻瓜》做到了,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它不但适合学生看,也适合老师和家长看,因为它的笔触是温柔的,不伤害任何人,每个人在最终都是被谅解的,会让你觉得,啊,这个人也是可以改变的。就连那穷凶极恶毫无人性的“病毒”最终都会让你眼眶骤然湿热。
当然,该片之所以能够风靡亚洲,这种挑战制度和常识的内核只是部分原因,更大的原因是它用一个无比赏心悦目的外壳去包装这个内核。幽默便是最大的外因。包括我自己在内,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印度电影在我的印象里就是歌舞片,至于故事,离我们似乎有点遥远,但通过该片,我们会发现当代印度人的幽默其实和我们是一样的,甚至比我们还要大胆。整个观影过程中,几乎每隔几分钟就有爆笑声出现。
和大多数影迷一样,我之前也看过《三个傻瓜》,当时在电脑前分两次把它看完了,因为它实在太长了,将近三个小时。当时也感动,也被震撼到了。但一年后,在影院里再看这部片子,发现自己并没有因为看过一次而影响到观影体验,并且会发现这部电影的很多之前未曾留意到的亮点,比如,你会发现这部电影还是一部风光绮丽的公路片,因为三个同学驾车寻找男主人公的过程里,他们穿越了整个印度北部山区,壮丽的山川、奔腾的河流、蔚蓝的湖泊,似乎是导演故意安排这些如画般的风景来缓解长时间观影的疲劳感。
《三个傻瓜》被誉为史上最长贺岁片,但如果你走近影院,你会发现,它也很可能是我们在影院里看过的最好看的贺岁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