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时评 |
分类: 水皮杂谈脱口秀 |
欢迎收听水皮官方微信:可在微信公众账号里搜索shuipizatan进行添加!
世界上每天都有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这个暑假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一部电影创了纪录。
《捉妖记》上线一个月时间已过20亿票房,创造了华语电影的新纪录,再加上《大圣归来》8亿多、《煎饼侠》11亿多,这个暑假堪称华语电影的“爆发
期”。到底在火爆的票房背后,电影各方如何分配利益?单月55亿的票房对于经济又有怎样的影响?今天的《水皮杂谈》就来谈谈暑期档背后的经济。
各方角逐的利益分配
很多人只看到电影火爆票房的数字,却不知道这些票房到底是如何“分配”的?以《捉妖记》为例,总共2.5亿的投入,现在票房已经20亿,刨掉3%的税点
和5%的国产电影发展基金,制片方和发行方一般可以拿到剩余票房的43%的分成,也就是8个亿,除去成本净收益近5.5亿,剩余57%的分成是院线和影院
拿走了,所以票房越好,院线的收益越高,万达院线的股票就因为火爆的电影市场连续四个涨停板。
电影投资新势力
一直以来,中国电影的投资方基本属于“寡头市场”,中影、华谊、博纳、光线、小马奔腾等几大巨头几乎垄断了大制作、高票房的作品,小投资公司只能投资一
些卡司相对弱的电影。然而经过这个暑期之后,很多“名不见经传”的影视投资公司崛起。例如北京文化,间接收购了《捉妖记》的主要投资方蓝星影业,股票也是
连续涨停。《大圣归来》的投资方世纪长龙被鹿港科技收购后,也是涨不停。尤其是《大圣归来》,在上映之初并不被大家看好,很多大公司都与之擦肩而过,就包
括万达、华谊这样的。大公司的“走眼”,加上不断上涨的票房,让这个暑期的国内影视市场一下子出现了几个“新贵”,未来的格局更加变化多端。
影视投资需谨慎
都说“只见贼吃肉,不见贼挨打”,有火爆的电影,自然也有扑街的大制作。吴宇森导演,两岸三地群星荟萃的《太平轮·彼岸》就是典型。作为4亿投入的大制
作,现在两部总计票房才刚刚过2亿,亏得血本无归。按照传统逻辑,大导演大制作,保护月上线,还有那么多明星鼎力相助,票房怎么会如此惨痛?影视投资的逻
辑就是如此难以判断,消费者不买账。很多人不知道中国电影市场每年有700部电影拿到放映许可证,可最终能进入院线的才多少?这中间的风险是非常大的。所
以上市公司收购影视资产是非常小心的,可能一部片子利润上天,也可以一部片子血本无归,整体的业绩波动会非常大。
无论票房如何火爆,还需心平气和地看待影视市场,中国电影市场超过美国是迟早的事情,国内的院线配套水平赶上美国也是可以期待的。但是电影的“云彩”哪片会下雨,那就很难揣测了。
水皮杂谈,一家之言,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文章首发华夏时报网:http://www.chinatimes.cc
华夏时报官方微博:http://weibo.com/chinatimes001
欢迎收听华夏时报官方微信:可在微信公众账号里搜索chinatimes或者华夏时报进行添加!点击头像,即可浏览历史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