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星际穿越》:苗千对于周刊的意义

(2014-12-01 08:07:34)
标签:

杂谈

  苗千是剑桥大学的物理学博士,因为周刊所做的介绍剑桥大学的封面专题,他认识了周刊的陈赛,拿到学位后竟提出希望到周刊工作。之所以愿意到周刊,是因为他的专业知识储备外,内心还是个文学青年。他到办公室找我时,我坦诚地告诉他,周刊目前的待遇大约养不住你这样的高级专门人才,从收入的实际出发,你不如找一个薪酬比较匹配的,能用你专业所长的大公司,用业余时间给我们写专栏。
  他走了,没多久又回来了,认真地对我说,他还是不愿意在公司里成为“金领”,原因就因为要每天打着领带上班。“其实他们给我配了秘书,我每天不用做什么,但我不喜欢那种环境”,他对我说。于是我说,如果你愿意屈尊在周刊,那就欢迎。于是他就成了周刊的成员。可能就因为我们这个气场,因为物以类聚吧。
  于是他每周的工作就是写他的专栏,有人跟我说,他的专栏太高深,根本看不懂。我说,一本刊物中就要有些你看不懂的内容。如果都能看懂,就不需要这本刊物了。以我自己的理想,周刊应该能吸引与容纳更多的专家。我们现在已经落户了自己的生物学家(土摩托)、物理学家(苗千)、社会心理学家(陈赛),还应该有更多的专家。当然,这些专家必须能接受周刊相对清贫的收入。
  我能提供的唯一吸引他们的,可能也就是自由的氛围了。对于知识分子,环境,这可能是唯一能打动他们的地方。我们一周只一次半天聚会,可参加亦可不参加;你可根据自己喜好,确定要做的选题,当然这选题要符合周刊的要求;在信息传播便捷的今天,你可以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工作,只要你处于正常发稿的工作状态,你就可以是周刊的员工。松散的结合,松散的管理,编辑部只不过是一个聚合大家的家,行政与财务,只应为大家提供服务。
   于是,苗千就开始这样成为周刊收藏的一个专家。他结婚后,太太在英国,他办了一个访问学者的身份,就去了英国。他在伦敦工作,一点问题都没有,只要正常发稿。我们的主笔王星,就在法国呆过几年;我们的主笔鲁伊,现在已经在澳洲定居,这有什么关系?只要他们与这个集体的纽带在。现在一个媒体的工作,早就全球化了。
   专家对于一个媒体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土摩托、鲁伊、陈赛都已经是证明了,而这周我们做《星际穿越》的解读,苗千的重要性马上凸显出来。做《星际穿越》是发行部推动促成的。我每周会征询发行部:市场需求,现在有什么选题。发行部提出这个选题时,我最初是排斥的:一部好莱坞电影,应该成为我们的封面吗?而当看到编辑部的80后都热议这部电影后,我才将它提到编委会讨论,最后决定借此做一个物理学的知识普及。我看到国内一些媒体已经做了这个电影的封面,介绍诺兰与这部电影。我说,我们的定位是专业的知识启蒙,于是,苗千的专业意义马上凸显出来。我跟他联系,希望他将影片中涉及的专业知识做易懂关键词解释。
   昨晚,为发稿,我专门去看了这部电影,11点回家,苗千从伦敦发来的稿子已在我信箱里。可是点开附件却是空的。与他联系,他说他点开是有的,可发过来,我点开还是空的。是已凌晨12点半。我用微信联系他:试着贴在写字板上,或用多种方法发送,一定不要吊在一棵树上。“我希望明早起来就能看到你的稿子”。
  早晨5点我起来,看到了贴在写字板上的他的稿子《星际穿越中的科学与幻想》,一万字。这就是我要的专业性。完全可以帮助这部电影的观众在理解电影情节中体会物理学研究成果的魅力。这就是周刊这个土壤的意义——没有这样的专家,就不会有这样的深度。读完稿子我真的很兴奋——一个编辑,最兴奋之处就在收获了,并即将奉献给读者的一篇篇好稿了。我发完稿后微信给苗千:“写得很好。感谢。这就是周刊收藏你这个高级专用人才的意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