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桃红醉面

(2014-04-10 23:48:07)

 

 

 

桃红醉面

桃红醉面

桃红醉面

桃红醉面

桃红柳绿是闹春的标志。柳绿是由春风梳成的:春风过柳,就理出了丝缕。桃红则是春雨染成的:东风和雨至,染出枝上红,宿雨催红出小桃。桃红柳绿由此就被处处滥用——灼灼桃红,依依柳绿,到了美女脸上是桃花面,柳叶眉,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桃花脸薄难藏泪,柳叶眉长易觉愁”。

先柳绿后桃红,青归柳叶新,红入桃花嫩,那是春的两种香艳色。柳丝含烟是先鹅黄后翠绿再鸭绿,柳绿更带朝烟,渗进春风,就带来霏微的宿雨,那雨含着微红,就侵洇出了桃花色。这样说,桃色便是春雨所赐,桃花带雨浓,因饱含其春情,才有如此之嫣红。桃色多变,当然也是春雨之所为,嫣红乃深红之变,浅红乃嫣红之变。深红浅红都饱含殷殷之情,各有好处,所以杜甫的名句是“可爱深红爱浅红”。

但毕竟,桃红并非是深红,红深为紫,简文帝当年叹“桃含可怜紫,柳发断肠青”,“可怜紫”是否就指深红之桃花呢?而桃红醉面,桃红之美在香靥凝羞、娇羞难禁,回眸一笑的样子,那是一种暖融粉沁,靥深深,姿媚媚的色调,我以为,那才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花夭红竹净绿,夭妍是夺目之美,“灼灼”就是灼人之目,桃花本就叫“夭采”。但桃花百媚如欲语,美到极致,便是早夭,这就是桃色之悲——既然桃色为春雨所洇,它便随春雨而舒展开放,又追春雨缱绻而无奈地凋零,所以,桃花是薄命的。但凡红颜都薄命。

桃花之妍,因此是不需如红杏出墙的,它在墙里,其妍红已经耀到墙外,杜甫因此要称它“多事红花”。如何“多事”呢?就因桃红有太强的勾引力。老杜对桃色是始终有警惕心的,他不屑风月,“不分桃花红胜锦,生憎柳絮白玉绵”,因此也就要把桃红排遣到荒寂的郊堤,在春光懒困倚微风中,让它开出一簇却寂无主。多情崔护则为桃花讲出一个含情脉脉花人相映,花在人去的凄美故事,桃靥因此才有了更多的内涵,桃红也就成了“惆怅红”。如何体会“人面桃花”呢?我喜欢崔珏的这个句子:“两脸夭桃从镜发,一眸春水照人寒”。

其实,所有的花都是是非缠身。有关桃花,一个有趣说法是,古人称,玉衡星之精散为桃。玉衡是北斗七星之一,位于斗杓,也称“廉贞星”。

桃红闹而难静,我却固执地以为,桃花静好才显其美。我由此喜欢的一种美景是桃红投影于水中:其影被冰绿摇曳,风妒红花倒吹,其热烈也只在荡漾之中。这就是李白所形容的“岸夹桃花锦浪生”。王维换一个角度,用“两岸桃花夹去津”,同样是碧水流花,舟行红雨之中。“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自有另一番空寂美。再换一个角度呢?“水底红云迷醉眼,樽前绛雪点春衣”,我以为陆游这个意境更美,尤其是“樽前绛雪点春衣”,比“粉粉坠红雨”雅多了。

   另一种美景自然是月下了:在月亮升起前,慰籍晚风已经拂了闹红——日暮风吹红满地了。月亮升起后,浅绿色的夜风四起——“前日归时花正红,今夜宿时枝半空。坐惜残芳君不见,风吹狼藉月明中”。白居易这首诗中,风吹红雨漫月明多美啊。“一夜风吹满墙北”是怎样的景象呢?红痕累累,缤纷满墙。

   桃花零落就成桃花流水鳜鱼肥。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这个“窅”本是深远,岑寂,又有些美好的怅然,而老杜非要煞风景地用:“癫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如此轻薄桃红之殷情,实在是不太厚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