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丧家狗

(2007-04-18 13:34:37)

  获李零赠在山西人民出版社刚出的“我读《论语》”一本,书名用孔子到郑国的典故,为《丧家狗》,另赠《论语》一册,定价48元。查第一版印数为1万5,与于丹的《论语心得》比,大约是200分之一。

  此书自序的简本在《读书》上读到过。关于“丧家狗”的说法,李零用《史记·孔子世家》中“孔子到郑国,与弟子走散,他独自站在东门外,有郑人对子贡说,东门外有人,脑门像尧,脖子像皋陶,肩像子产,然而腰以下比大禹矮了三寸”,解释却用了西汉韩婴在《韩诗外传》中的说法——“上半身倒有点圣人气象,但下半身却像丧家狗”。司马迁其实没用这样的说法,《史记》中说,“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纍纍如丧家之狗”,是前后两句,前一句说孔子佝偻着身子,“要”是“腰”的古字。后一句说孔子的疲态,《礼记·玉藻》中有“丧容纍纍”,司马迁的“丧家之狗”应指这“丧容纍纍”。三国王肃由此注释:“丧家之狗,主人哀荒,不见饮食,故纍然不得意。孔子生于乱世,道不得行,故纍然不得志之貌也。”

  这个典故的其他版本,只有《韩诗外传》借大夫姑布子卿之口,说孔子“得尧之颡,舜之目,禹之颈,皋陶之喙。从前视之,盎盎乎似有土者;从后视之,高肩弱脊,循循固得之转广一尺四寸,此惟不及四圣也。”“颡”是额,“喙”是嘴,盎盎是充溢,杜牧给李贺诗集写序,说“春之盎盎,不足为其和也”。“土”:五行中央为土,所以可理解为:盎盎似有王土。循循在这里指摆动范围,徘徊而转动仅一尺四寸。从背后看,指的是腰。

  在《韩诗外传》中,姑布子卿对子贡说:你叹什么气呢?孔子脸脏而不恶,以嘴长为谦,“远而望之,羸乎若丧家之狗,子何患焉?”这个“羸”是衰弱困惫,也接近“纍”。子贡告诉孔子姑布子卿对他的评论,孔子只认自己像丧家狗,他针对子贡的困惑说:你为什么独看不到丧家犬呢?主人收敛了尸体,套上棺椁,布席而祭。狗环顾无人,惶惶然寄期望于施舍。上无明智的君主,下无贤士。王道衰弱,政教丢失,持强凌弱,以多数强暴少数。百姓放纵,毫无纲纪;人们是以我为欲而说辞,我怎么敢当?

  这里的“丧家”指周礼丧失,所以狗惶然无家可归。从时间说,应该先有《韩诗外传》,韩婴在文帝时已是博士,司马迁是将这个典故作了简化,以后都沿用了司马迁简化后的表述。

  李零以此作书名,我想,不仅是对孔子为人的理解,也有对自己身处环境的理解。可惜,大约没多少人能体会这“丧家狗”的含义,这也是李零的书只能印于丹的书200分子一的原因。

  李零的先秦杂学功底好,首先因为他的浏览与兴趣面宽,由此而积累广。之前他说,他想将他子,尤其是与孔子思想对立的如墨子、老子、庄子对应着读<论语〉。就他学问而言,这样读法,自然能读到深入。〈论语〉这样重要的一部书,许多人钻研它一辈子,我由此觉得现在我们对它缺少敬畏心——对它的解读太轻易。〈论语〉距近两千多年,如果不体会当时历史氛围,不能弄清古汉语在当时语境,怎么体会比较准确的意思呢?所以我欣赏李零的方法——一定要将当时重要著作对照起来,也就是说,读〈论语〉要做加法,而不是做减法。减法是省略不好懂部分,以现在解当时,一知半解,以通用大概念哗众取宠。

  但李零提倡的读法,连他自己大约也难坚持——如今,谁能这样奢侈地堆彻时间做得不偿失的事情呢?还有人能做到五年、十年精细地读通一本书吗?这样做学问大约养不活自己,出版社也没这个耐心呀。现在一个作家两年没有作品,大家都会觉得诧异了;两年不出书,就可能被读者冷落了。

  看李零自序,此书用一年时间做成。他自己也说,用一年,时间短了点,寄希望以后补充。我担心,他会不会也着急于自己的著作量?一年读一部子书,还是不可能有耐心精读。像他这样积累的学者,也要求他“多快好省”,总显得可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