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晚上都在读2003年10月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欧阳健先生的这部大书。因为自1927年甲戍本脂砚斋通过胡适先生之手亮相,确定了《红楼梦》最早面目仅16回,其次才是80回本,这两个版本都是脂砚斋点评抄本,而且都由胡适确定,之后出现各种脂砚斋评点版本共12种。《红楼梦》这样被胡适先生艰苦确定的身世,欧阳先生要用推论与侦破手段(比如对比笔迹)来质疑与彻底推翻,这种质疑结果令人震惊——他认为是胡适用后人迎合他观点拙劣评点的伪抄本腰斩了原来是一个整体的《红楼梦》,引发近80年的一连串可悲行为。对这样令人毛骨悚然的结论,我们真是无从判断。但如果以一个“探索频道”作为推理破案的程序来要求,这本书确实好看,最起码它的层层追问是严谨的,不像刘心武的说法,完全是随意推测。
最根本问题是胡适后来回忆他当年拿到这个原始的甲戍本时说“我当时太疏忽,没有记下买书人的姓名地址,没有和他通信,所以完全不知道这部书在那几十年里的历史。”而欧阳先生引了《历史档案》杂志1995年第二期《胡适考证〈红楼梦〉往来书信选》中有胡星垣1927年5月22日给胡适的信,说此信就保存在胡适书信档案夹里。问题是这封信是谁看到的,现在在哪里,如何证明这是真的?如这封信是真的,胡适就是说了谎,说明他也是认为这个本子的来历是可疑的。
关于秦可卿,所有兴趣都来自这个甲戍本中的“淫丧天香楼”与“删去”“少却四五叶”。现在这已经成为悬案,相信欧阳先生再怎么考证,大约也无法翻了此案——大家已约定俗成了这论断,这论断上多少人赋予了多少心血。如果说这一切全是海市蜃楼,大家作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