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明回忆录——团年饭
(2023-11-26 09:02:32)
标签:
文学原创除夕十碗菜还活的 |
分类: 日志 |
团年饭
大年三十,又叫除夕。除夕,就是一年到了头,除旧布新的意思。这是个团圆的日子。无论你离家有多远,这天是一定要赶回家去团圆的。所谓团年,就是一家人团团圆圆,在一起过年。团年饭,就是一家人团团圆圆在一起吃的过年饭。
团年饭,是有讲究的。首先,就是一定要有十碗菜。《易经》上面讲:数到十乃全。河图数就是五、十居中。所以,几千年来,中国人讲究的是个十全十美,这十碗菜,就体现了一个“全”字,寓意一家人全都到齐,团团圆圆,和和美美。
甚至,按照老一辈的人习俗,这十碗菜,摆放都是有固定的位置的。在方桌上,菜碗要摆成三排,中间一排四碗,两边一排各三碗。并且,这十碗菜,从上第一碗开始,每碗的位置都不需要移动:第一碗摆在靠上偃一排的正中间,第二三碗就摆在中间一排靠上偃的两边,与第一碗构成“品”字型;第四碗在靠下偃的一排,与第一碗对齐,这四碗就构成一个梅花型;然后再在中间和上下各排的两边,再各加上一碗,十碗就摆好了,每个碗都没有必要移动。另外,平时的菜碗即使没有十碗,也有规矩,就是叫:七圆八瘪。七圆是:正中间放一碗,另外六碗在外面围成一圈。八瘪是:中间一排两碗,两边一排各三碗。
当团年饭都摆上桌子,当然,每碗都是用小碗夼着的,不会放凉。那十大碗菜,本来就是用小碗装着蒸的,蒸好以后,出锅的时候,再用大碗夼着,然后快速地翻转,小碗自然就到了上面盖着。讲究点的,还会淋些汤,这样味道会更好。等一家人都高高兴兴地团坐在一起,菜都上齐了,还不会马上动筷子。先要放鞭,这挂鞭炮,是最大的。鞭炮的轰鸣,就宣示着团年饭的开始,一下子,过年的气氛就体现出来了。当鞭炮的硝烟还弥漫在空气中的时候,一家人就会举起酒杯,拿起筷子,团年饭正式开始。
这里还讲一个笑话:以前过年有好多规矩,比如,三十到初二,这三天,既不能扫地,也不能倒水。说扫地会把财喜扫跑,倒水会把财喜倒掉。即使扫了,也不能撮,只能扫到门角落的;万一要倒水,就用一个大桶接着。还比如,过年这三天不能说不吉利的话。话说有一家人,儿孙满堂,三十的团年,爹爹坐在上偃喝酒,用的是一口一杯的小酒杯,杯子 的酒喝完以后,儿子们就问:您郎还喝不喝的?这个“喝”字,按照我们的地方话,跟“活”字同音。那个爹爹不能说不活(喝)打,就只好说,活的。儿孙们听说还喝的,就马上给他郎筛酒。结果,每次问,都说是“活的”,就不停地筛酒,不停地喝,最后终于刖到桌子底下去了。儿孙们赶紧把他郎扶起来,说:您郎不能喝了就说不要了啦。爹爹大声说:你们早咖是囔不像怎说?要是问我还要不要的,我就说不要了,多好!
呵呵,过年怎么能说“不活了”呢,那就太不吉利啦!
还有一个笑话,是说在大年三十的时候,一家人围在一起吃团年饭。晚辈人要给长辈敬酒,儿子媳妇要给公公婆婆敬酒。公公说,我的酒量有限,只能母猪过喜事——一背(读阴平,谐音“一杯”),多了就不行了。首先是大媳妇敬酒,公公很高兴地喝了。轮到二媳妇来敬酒,公公就说,我已经不行了。二媳妇就说,您跟大媳妇都“一背”了,那我也要“一背”。公公只好勉强地又喝了一杯。然后,小媳妇又来敬酒。公公说,我是雀雀(却却)不行了!小媳妇不依,说,您跟她们都一人一背了,怎么就看不上我?我也要一背!不然就是没有一碗水端平。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公公真是盛情难却,好啊,一背!结果,人马上就抈到桌子底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