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施明回忆录——连升三级

(2022-12-14 16:19:04)
标签:

文学

原创

小学

初中

高中

分类: 日志

连升三级

在当了两年半的小学老师,最后不得不灰溜溜地离开学校,离开朝夕相处的学生,到生产队去劳动改造。本来农业劳动算不了什么,自己一个老三届的回乡知识青年,总比那些从大城市里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要好得多。现在回想起来,四年的劳动锻炼,倒是让自己学会了全套农业生产的本领,懂得了社会最底层劳动人民的艰辛,也锤炼出了一副钢筋铁骨的身板。从此以后,无论再碰到多么大的困难和坎坷,经受多么大的打击和考验,都不可能奈我何了。四年的时间,好像还没有梁山好汉宋江的什么“潜伏爪牙忍受”的意识,却在四年之后,迎来了东山再起的转机。

到了1975年,上面来了政策,大队的民办小学要附设初中班。有了初中班之后,学校名称由原来的群丰大队小学,改为群丰大队学校。有了初中的学生,就要有教初中的老师。能够教初中的老师,起码要读过初中吧。大队的管校代表张金狗,跑到我正在劳动的田里,宣布大队支部的决定,要我重返学校去教初中班。这就意味着跟我平反昭雪了。这就是升了一级。

在群丰大队学校,我教初中班的语文课。那时候的初中是两年制,初二就毕业。不久后,我又当了教导主任,后来又当了校长。教初中,毕竟不同于教小学,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于是我曚来一本吉林大学的《语文基础知识》,系统堤学习了语文的相关知识。从语音,到文字,到词汇,到语法,到修辞,到逻辑,一直到写作,全部滚了一遍。学习这些知识的时候,我牢记着“不动笔墨不读书”,全都做了详细的读书笔记。

记得,到了1978年,那时我通过考试,参加了县里的教师进修学校办的函授学习班。刚开始叫师专函授,后来调整为中师函授。第一年考试,考的是语文基础知识,得了第一名,被评为优秀学员,去麻洋参加县里的表彰大会,得了笔记本,脸盆,把缸等一大堆奖品。第二年考试,考作文,题目是《从蜜蜂酿蜜说起》,结果得了满分,文章刊登在《天门函授》杂志上。这回不仅被评为优秀学员,还让县进校把全县的师训工作现场会,弄到我们群丰学校来召开,轰动一时。大会就是在大队的大礼堂里召开的。在大会上,进校的领导,还亲自向我祝贺,说我这回作文夺魁,真了不起!还要我把自己的读书笔记,三大本,二三十万字,拿到大会上来展览,让所以与会者都进行参观学习。这是平生第一次风光了一回。

1980年,上面来了政策,公办教师的自然减员,由民办教师通过考试进行补充。这可是破天荒头一回,民办老师可以考试转正啦!我看到机会来了,这回绝对不能再错过了。因为77年恢复高考那一次,我都有两个小孩了,就没有参加,后来后悔不已。这次民转工的考试精神一传达,知道考试分两个等级,一个是小学教师,一个是中学教师。我决定考中学教师。考中学教师语文科的考试范围,是现行的高中语文教材所有内容。可是我现在教的是初中语文,没见过高中语文教材。时不我待,马上决定去朱塲中学。那时候,朱塲中学是高中,肯定有我需要的教材。我马不停蹄地赶往朱中,找到管教材的教导主任胡家驹老师,说明了我的来意,为了参加民转工考试,想借一套高中语文教材。真没想到,居然吃了闭门羹。他说(他是武汉早年的知识青年,下放到张港,当了老师,说话始终是一口汉腔),学校的教材,从来都没有外借。我当时整个人都蒙了,他是我小学毕业班的数学老师,所以一向都很尊重他郎。这回却一口咬定,不能借。这把我急得不得了,只好软磨硬泡,好话说尽。最后,我说,我可以打借条,以我大队学校校长的人格担保,保证复习完了之后,立即归还。我把借条写好,交到他的手上,才勉强把书借给我。

我如获至宝,迅即开始兢兢业业的复习。那时高中的学制是两年,四个学期,四本书。我们大队学校那时候老师也是住校,我就挑灯夜战,每天复习的晚上转钟才休息。因为我知道,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要是一错过,那可就要遗憾终身了。记得,我晚上在复习的时候,别的老师们都在玩。他们都没有报考。他们就在我寝室的隔壁房间打扑克,搞得闹哄哄的,但是丝毫不会影响到我的学习。有一次,他们一边打牌,一边抽烟,一不小心,就把烟灰掉到被窝的,把被子烧了一个大洞,还高声喊叫:快咖抢火!我不为所动,心无二用,坚持复习。

结果到天门去参加考试,一看试卷,全部都是请我所复习过的内容。包括生字注音,成语解释,问答,全都可以准确无误的答出来。还有为苏东坡的《念奴娇·大江东去》写一篇文学评论。我都把这首词背得滚瓜烂熟了,教材上的评论也是烂熟于心,所以,写的时候,胸有成竹,得心应手,一挥而就。答完试卷以后,我还有好长时间来做检查,从容不迫地交卷。当时看到坐在我旁边的人,考得满头大汗,最后交卷的时候说:我的作文还没有誊起。后来发榜,我金榜题名。整个张港一共有几十百把人参加考试,被录取的寥寥无几。其中中学教师4个,小学教师4个。考上中学教师的里边,我是唯一一个语文的,还有两个数学的,一个英语的。

考上以后,马上转成了公办教师。那时张港教育组的刘行芳老师,是我们函授学员的辅导老师。他对那些学员们说,你们看,学好了有几多好,曾老师转正以后拿的工资,比我还高,他有四十二块五,我还只有四十块零五,比我都多了两块钱。转正以后,就是八零年底,我就被调到公办的中学任教。上任之前,我还在家里请了四五桌客,把亲朋好友都请来,庆贺了一番。因为那跟考上大学是一样的待遇。从民办的大队学校转到公办的中学,这就是又升了第二级。

转正以后,先是在彭湖中学任教,那是80年12月份。第二年暑期,又调到朱塲中学。在那里任教四年。在81年暑期,我又考入荆州师范专科学校办的师专函授。荆州师专当时正在申请升级为本科院校,就把我们的学制定为四年,并且全部用的本科教材。那四年,每年的寒暑假,都会去荆州面授。我们是半边户,家在农村,本来放假后可以帮助家里干哈农活,可是寒暑假全都去面试了,一点都不能为家里分轻,这就苦了家里的老人和孩子他妈。得到85年毕业的时候,教育部对荆州师专的本科还没有批下来。搞得我们学了四年的本科教材,最后却只拿了个专科文凭,太划不来了。但是,第二年本科就批下来了,我们只有干望处。国家在85年进行学制改革,高中由两年改为三年。

当年的高中毕业生全都要再读一年高三。这就要增加教高中的老师。当时,天门全县到处蒙高中老师,在全县范围内寻找,只要大学文凭的人,全部都调到高中任教。因此,我就被调到了张港高中,登上了高中的讲台。从初中老师,到高中老师,就又升了一级。至此,从农夫,升到老师,从民办,转到公办,又从初中,调到高中,连升三级完成,达到了事业的顶峰。

这些如烟往事,要是我不说出来,不写下来,恐怕以后就不会有人知道了。我觉得,自己能够熬到今天,以高中教师退休,这一辈子也就知足了。一个人,能够从苦难的深渊奋力地爬出来,有所作为,这全都是靠的自己的努力。比起我那些中学同学,他们好多人都还在社会的最底层,含辛茹苦,勤巴苦做,默默无闻,自己心中的一丝慰藉感就会油然而生。所以,每当唱起80年代的那首人人耳熟能详的歌,《牡丹之歌》,我都会陶醉在那句“有人说你富贵,哪知道你曾历尽贫寒”,觉得这就是我的人生写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