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施明回忆录——洪湖打堤

(2022-12-12 11:14:35)
标签:

文学

原创

洪湖水

星夜猫

开门红

分类: 日志

洪湖开河打江堤

征行苦远路迢迢,被服箢锹赴役徭。

芦把如薪高下踏,粘泥似糯去来挑。

渔民拒唱洪湖水,夫子怨当星夜猫。

元日开门红大雪,震天齐吼倒江潮!

注:夫子——土夫子,当年参加水利建设民工的自称。

 

开河打堤,修补地球,算来,岳口打堤是第一回,开汉北河是第二回,还有开中支河,修东风支渠等,而只有到了洪湖开河打江堤,才是最吃亏的一回。上面的这首七律诗,就是记叙参加那次水利工程的情景。

那个水利工程是这样的情况:主要目的是要打堤,就是打从洪湖经过的长江的大堤,但是,大堤是需要土的,所以就必须先挖一条河,再用挖出来的土来筑堤。因此这个工程是一举两得,既打了堤,又开了河。

记得我们是在寒冬腊月被征发去出外工的。那年我们家里刚刚在做屋,是把老屋拆了,用屋后面的一根大柳树,大约要三个人围,几丈高,破开成十几根柱头,做成两山的屋架子,在四面封墙,做成三间三拖的墙屋。正屋刚好做起,还没有来得及做厨屋,我就不得不去修水利。

出发的时候,我们不仅带着劳动工具,诸如扁担,箢子,铁锹,板车,而且还带着铺盖,换洗的衣服,洗漱用具,甚至还有吃的米,菜,烧火用的柴。这些东西,一样都不能少。我们是先走到张港,再从张港坐船,走水路,经过岳口,到沔阳上坡,再走旱路去洪湖。到达沔阳(后来改为仙桃)后,我们在一家餐馆吃饭。一出来,就碰到了一起车祸。只见在一个十字路口,一辆小吉普(那时候还没有小轿车)一拐弯,正好撞上一辆大货车。那辆货车把小车带翻了。小车就侧翻在路边,一个人从车门口摔下来,重重地倒在地上。他当时满脸是血,嘴里还含着一个煮包子。那辆货车一溜烟跑了,好长时间都没有看见有人来管。我们要赶路,也管不了交通事故,只好心疼地离开了。后来,走到一处学校门口,一看,是沔阳师范。那时候,大荆州地区有三所有名的师范学校,荆州师范,沙洋师范,再就是沔阳师范。张港高中的朱忠雄老师,邱鹏远老师,都是沔师毕业的。我当时一介土夫子,也只有羡慕地朝学校内张望了几眼,就赶紧跟着土夫子们的队伍去赶路。

到达工地后,首先要自己搭建工棚。工棚是在一块平地上搭的,先用竹子扎好架子,再在上面铺上油毛毡,四周也用油毛毡围起来。还要在工棚的周围挖一条沟,用土把工棚的一转压紧,说是为了防黑线脊鼠,它是出血热病的传播源。那时候,出血热是一种很严重的疾病,死了很多人,非常令人担心。工棚的旁边就是搭建的食堂,为民工们做饭的。食堂里面有一个很大的灶,灶上有一个很大的锅,锅上有一个很大的甑子,可以为几百人炖钵子饭。

之所以说洪湖的水利工程是最吃亏的,是因为那里的糯土很难缠。那些土的粘性非常大,从来没有看到哪西的土像那样,简直比糯米饭都还要叮。我去的时候,工程已经进行了一半。随着河床越挖越深,土显得越来越软。有一层土挖起来,居然还可以看到清晰的荷叶和荷梗的花纹。这就说明,这里原来是长满荷叶的湖,可是,这都挖下去十几米深了。也许这就可以证明,洪湖原来很低,后来长江不断地倒堤淹(读 安)水,慢慢就越淤越高,变成了现在的模样。要是这种情况被哪个冬烘先生看到,就一定会感叹不已,说什么沧海桑田之类了。但是,对于我们这些土夫子来说,又会有哪个来在意呢?我们在意的事情是有的,就是那些土非常的叮,一锹下去,端起来一倒,会还有一半叮在锹上。本来那些土就很软,板车根本就不能用,只能用担子挑。可是,用锹把土上到箢子里,那种糯土就全都会叮到箢子上。而且,那种烂泥塘,脚上是不能穿布鞋,球鞋的。只能穿胶鞋,还要是深筒子的,不然,淤泥就会把人连鞋带脚都陷进去。而就算是穿了深筒子胶鞋,也会被泥巴叮得一满哈。当你把陷进去的脚拔出来的时候,你的脚上就会叮上十几斤重的泥巴。肩上挑着百把斤重的担子,脚上叮着几十斤重的泥巴,你说,能拖得动吗?就算用举步维艰来形容,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啊。老天爷啊,这还是人能够做得成的事么?没有办法,你只好硬着头皮,一步一挨。俗话说,挑担不走,像在压狗。等到你好不容易把一担土从河心挑上来,再翻上堤坡,卸下千斤重担,可是,那些烂泥巴,却紧紧地叮在箢子(我们说的叫粪蔃-框)上,怎么甩都甩不下来。你必须用手拿起箢子来,到地上使劲地括(就是摔),半天才能括下来。要不然,就会一担克,一担来,原封原。好不容易把担子上的泥巴弄掉,还要弄脚上的泥巴。得到你把这些像糯米饭一样的烂泥巴搞完,早已经是精疲力竭了。

所以说,洪湖的水利工程,是天底下最吃亏的活路。但是,土夫子们也不是傻瓜,办法总比困难多。于是,就安排人去弄了地灰(草木灰),把它洒到箢子里,就可以减少叮泥巴了。还有,烂泥巴路不好走,特别是上坡的一坎一坎的台阶,都被脚孰烂了。就派人去找来钢柴(比芦苇要硬的东西),再扎成把,捆成排,用这些东西垫在地上,上坡的台阶上,就可以让人好走一点。再大的困难,总能够被克服掉,这就是中国农民的坚韧和刚强。

那个时候,社会风气有点不好,就是有人喜欢赌博。这种风气也带到了水利工地。有些人白天挑土,晚上就去摇色子子。有人管这些人叫夜猫子。那是用一个小碗,装两个色子,上面再盖上一个小酒杯,由庄家执手上下摇动若干次,然后放到桌上,打开盖子,看两个色子的点数,不是单,就是双。押对了的就赢了。我们队的毛修忠,就是一个出了名喜欢赌博的人。我在家里就知道,他的胆量非常大,别人不敢揭的碗,他老子偏偏要揭。有时候赌得四脸鲜红,满脸冒汗,甚至怒发冲冠。还真别说,他往往就真的会赌赢了,把桌子上的所有押在一边的钱,统统扫光,全都装到他的腰包的。那时候,在工地上带队的,公社的是朱书记,名字记不清了。有一天,听说晚上有人赌博,朱书记就带人去抓了赌场。第二天,就把赌博佬弄到工地上去亮相,为首的就是毛修忠。朱书记就把民工们全都召集起来开会,大声讲:哪个说毛修忠的毛不好挦?我看好挦得很!我们把他抓到的时候,他吓得两个腿子像在筛糠,恨不得跪倒地上向我们求饶。结果,毛修忠说,只要你郎把没收的钱退给我,我甘愿受罚。怎么罚呢?就是加倍的挑土。一副担子,一头上四捅锹土,差不多有两百斤。他鼓起老劲的杠起来,涨得四脸鲜红,摇摇摆摆走了没几步,只听得,崩咚一下,绳子断了。绳子一断,一头的土就霍下去了,扁担撬起来,把他到脑壳上磕了一个大包。唉,赌博佬的下场!

我们在工地上虽然是住的工棚,但是天天都会跟当地的老乡接触。可是,洪湖是老革命根据地,是洪湖赤卫队闹革命的地方,我们却从来没有听到过当地的人唱:洪湖水,浪打浪。这首歌是电影《洪湖赤卫队》的主题歌,记得当年周恩来总理还称赞这首歌,说是抒情味最浓的革命歌曲。那为什么老乡们却不唱呢?后来才搞清楚,因为在文 革时期,把賀龙打倒了。韩英就是以賀龙,賀英为原型而塑造出来的英雄。所以,当地的老乡们就再也不唱洪湖水了。

可能是因为要赶在汛期之前完工,我们才被增派到工地的。一进腊月,天门各地都增加了人员。当时连县长都国伟也亲自上了工地,来督促工程进度。那时候的口号是:在工地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在工地过年,这可是头一回。腊月三十,要站好最后一班岗,正月初一,要搞开门红。记得除夕那天,大雪纷纷,一清早就去上工了。搞到中午,伙房的送来了团年饭。吃饭后,继续干活。一时间,大雪下得更紧了。满天雪花,甩开鹅毛团,铺天盖地,天地一片白茫茫。所有人的头上,身上,全都落满了雪花,感觉有点寸步难行了。突然,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传来了打哦嚄的声音,真是一呼百应,此起彼伏。只听得吼声震天,声震如雷!直可惊天地,泣鬼神!那种场面,那种气势,可以惊呆所有人。这种吼声,到底是对大雪兆丰年的期盼,还是对不能回家过年的怨恨,又有谁能够说得清楚。当时脑海里忽然闪现:难怪说,杨杈扫帚能够反上金銮殿,诚不余欺也!

等到了正月二十几的,终于完工,可以回家了。我们是从锋口坐民船从湖上走的。上船后,北风呼啸,湖浪翻滚。听到一些船工在说:我本来是不想送的,这种打头风,船到了险处,很难得扳过来,人的一生很难得冒几次这样的险。我们当时归心似箭,也就顾不得许多了。我那时有病,得了重感冒,打针吃药都还没有好。没想到,却被冻好了。人蜷伏在船上,冻得皮乌嘴黑,浑身哆嗦,颤抖得像在筛糠。好不容易挨到上岸,看到一家卖汤圆的,赶紧买了一大碗汤圆,是一碗黑糖汤圆,汤圆蛮大,包的糖也蛮多。手冻得拿不好筷子,全身打慶罄。等吃完了那碗瑚嘴的汤圆后,身子才勉强暖和过来。

然后,在白庙上汽车,是敞篷汽车。那时,冰天雪地,汽车行走都很困难。为了保障安全,汽车都安装了轮链。依稀记得,好像还有警车开道。大队书记李国超,对我们说,上级对我们民工非常关心,来护送我们安全回家。请大家放心。这让人心里充满了暖意。汽车送到沔阳,然后坐船到张港。

在襄河的坐船,满船都是张港的民工。开船没过多久,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我们群丰二队的张辛远,与张港保卫大队的人发生争执,互相开骂。结果保卫的那个人,就伸出手来 要想撕辛远的嘴。辛远就一口咬住了手指头,咬的皮都挎下来了。民工和领导都赶紧劝架。可能当时我们群丰的人多势众,保卫的人就说,到了张港一定要报复。这可不得了,张港是保卫的地盘,他们可以一呼百应,一场群架势所难免。这家伙搞得书记像热锅上的蚂蚁,焦头烂额。到底是做领导的,做到了临危不乱,马上决定在岳口等船靠岸的时候,去给张港打电话。等到船一到张港,派出所的所长刘军,火速上船,拔枪示警(可能好多人都是第一次看到真手枪),任何人不许动。然后宣布,群丰的人先走,张港保卫的人最后下。下船后,我们就撅起屁股赶紧跑回家了。

洪湖打堤,造的孽有卖的,终生难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