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谁是当代天山派作家?

(2011-04-29 10:36:14)
标签:

文化

http://s8/bmiddle/46fb3bacta2550689fd97&690

http://s3/middle/46fb3bacta25506f386b2&690



http://s12/middle/46fb3bacta2550792615b&690

李敬泽

     在武侠小说里有一派,叫天山派。天山派的武林高手平常都在天山上修炼,中原出事了就下天山,到中原来兴风作浪。在我们的作家中,也有一个天山派,张者、王刚,邱华栋、红柯这样一批有新疆经验的作家,如果把他们放到一块儿思考,我觉得他们可能就是一个天山派。张者整天和王刚、邱华栋他们一块儿喝酒谈文学,他们已经是个小门派了,只不过他们没有意识到,我今天给他们命名,就叫天山派。

新疆在这些作家心里,确实是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不仅仅是他们的童年和少年的经验,这涉及到他们作为一个作家的根本的生命体验,可能也涉及到作为一个作家看世界的方式,涉及他们作为艺术家的艺术气质。

谈到文学我们过去很愿意谈到风格、流派,现在关于流派大家不大提了,好像当代的作家已经构不成流派了。但是,把以上我提到的作家放在一起来思考和研究,也许就存在一个天山派,我今天想探讨一下天山派的一部重要作品,这就是《老风口》。

《老风口》我很早就看过了,我的感觉,这是张者的一部很重要的作品,标志着张者作为一个小说家整体上的飞跃,文本质地在《老风口》中达到了一种境界。多年前张者出版过《桃李》,是写知识分子的,当然《桃李》在当年的出现有它的历史背景,也有不少可取之处,有很多优点,但是就文本质地来说,让人有不满意之处,那时候的张者写的太急了,太草了,赶着出名呀。如今当我们看到《老风口》时,其文本质地的细致、密集、准确让人惊叹,这标志着一个作家的成熟。我甚至愿意断言,张者作为一个作家,到了他的《老风口》已经真正成熟了。

《老风口》从结构上讲是有写作难度的。整个铺了那么大一个摊子,有那么多人,有那么多的事,时间的跨度又那么长,结构上是很难料理的。张者明确意识到了它的难度,而且也确实想出了很好的办法克服了这些难度。《老风口》的成功,确实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张者过去也写过不少东西,《桃李》、《桃花》、《零炮楼》,但是不管他写过多少东西,他心里一定有一个新疆,这好像是一个冥冥中的命令一样,他一定要写,不写不行,不写他就跟自己交代不过去。

谈到新疆,新疆题材,新疆兵团题材,天山派的作家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他们把新疆当成了真正的,看家的,当宝贝的题材库。从天山上下来的人,不管走多远,不管写过多少别的什么东西,他们总觉得新疆题材是不可替代的。

张者在这之前一直就没有写过新疆,是他觉得还有到写的时候,当他们觉得可以把握了,他们肯定会写,一个人写作题材是有限,他们不会轻易地拿出来。这不仅是张者,还包括邱华栋。邱华栋在我面前一说起写作,他总要说,我要写一个好的,我要写写新疆。新疆是天山派作家心中生命体验最深切的部分。

在《老风口》里放进了张者最多、最深切的生命体验。虽然在《桃李》中,不能说没有生命体验,但是新疆那是不一样的。对于张者来说或者对于天山派作家来说,新疆在他们的生命中是最独特的,最不可取代的。

新疆的题材放在整个中国当代文学框架中,也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新疆,新疆,这对于我们的民族来说是新的边疆。从文学上讲,新疆在当代文学中也常常给我们提供的是一种新的边疆和新的边际。就《老风口》来说,确实也给我们提供了新的边际,从这方面来说这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我想起了《左传》中的一句话,叫“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就是祭祀,“戎”就是征伐。也就是说国家最大的两件事,第一是祭祀,第二是征伐。祭祀为了什么?是为了我们的记忆,让我们记住我们的先人,我们的前辈,我们的祖先。征伐为了什么?为了捍卫我们的边疆,要去战斗,去牺牲。我觉得《老风口》就是涉及到了我们的两件大事,是祀与戎。从这个意义上说,《老风口》确实涉及到了我们民族精神和灵魂中的一些至关重要,极为宽阔的东西。

边疆的意义,我觉得绝不仅仅是奇风异俗,绝不仅是异域风光,边疆需要我们在文学中反反复复的重复和体会。边疆不是地理上的边疆,边疆还是精神上的边疆,是人对于自我,对于可能性,对于精神,对于行为可能的一种新的打开,新的想象,以及想象的向度。

我们的这些先人们,前辈们,他们在边疆做出了那么多的牺牲,献了青春、献子孙;从另外意义上说他们也是令人羡慕的,正是由于有了这块土地,正是由于他们向着这块土地的进发,在这块土地上的扎根,他们的生命才变得如此的壮阔,他们的精神才变得如此的强大。他们又是幸运的,他们比我们现在躲在冗长的日常生活里,天天算计着过小日子要幸运得多,要幸福得多。

    “祀与戎”就是要给这些英雄们应得的光荣和荣耀,把他们的灵魂上和精神的光芒发现出来,展现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老风口》是一部有价值的作品,也是重要的作品。(见《北京晚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