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以此文献给所有如老朽一般已经告别或即将告别青春岁月的孩子们
——一个对即将逝去青春充满感伤的类中年胖子
这是一部足以载入史册的电影,在岩井俊二的演绎下每一个镜头都宛如油画,淡定从容,赏心悦目。虽然西方观众并不认同这种东方式的含蓄和内敛,但在老朽心中这却是这个蓝色星球上最好的电影作品之一。
第一次看到这部眷秀的短片是在川崎车站旁的音像租赁店中并不起眼的某个角落里,桔黄色DVD外盒上松隆子就这么羞涩随意的在雨水中微笑着,这微笑瞬间征服了老朽无所适从的选择,于是就这么带它回家,于是就这么在几乎完全听不懂对白的情景下阅读了影像,于是就这么被莫名的打动,于是在能够熟练弄清每一句对白的时候再次带它回老朽的DVD机之中,于是在回国前的一个星期花费了将近300人民币将它永久带回了北京。于是在老朽那极为短暂的青葱岁月里,几乎每个星期都会有固定的58分钟属于这部长度不及单部魔戒四分之一长度的日本影片。于是时至今日,老朽依然固守于自己对对白情节的理解,而拒绝观看任何一版字幕翻译。
这部电影的情节几乎无法用语言形容,因为它实在是太简单了,简单得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出来——一个拙得可爱的高中女学生期望在大学校园里和昔日暗恋的心上人不期而遇。可当你看见漫天飘舞的粉红色樱花花瓣,在下午暖风和煦的大街上轻盈穿过的自行车和在夕阳中的草地上孑然而立的少女身影,你马上就能体会到岩井俊二所想要讲的绝对不仅仅是这些。
不足一小时的片子,如同读了一篇优美的散文,聆听了一段舒缓和谐的钢琴曲,吉他、长笛的旋律,欣赏了一幅幅春天的油画...美丽的景色,优雅的钢琴,少年时如梦般的恋爱心情,充满诗意的画面...所有岩井片子的特点,都能在这本片子中找到。纷乱飘零的樱花,明亮柔和的光线构成了影片的基调:阳光明媚的日子,一望无垠的草地,微风吹拂着少女的乌黑长发;安静的小书店,榆野终于见到了最想见的人,微微泛着红晕的脸上充满着喜悦和期待;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雨,她撑着他送的一把破旧的红雨伞,淋湿的秀发贴在脸颊上,眼神中分明是某种潜藏在心底的幸福......这一切都曾被同样年少羞涩且瘦弱文静的老朽当作是唯美的终极。
不过随着距离青春岁月的终结越来越近,这部陪伴多年的小品开逐渐远离了老朽的视线,近年来更是只能默默倒在书柜的一角独自冷清。直到昨夜闲暇无事,又将它翻找出来重新放进那台老朽从北京带到东京,又从东京带回北京的老式DVD机当中再度重温,从前的温情忽然不见,老朽竟从这细腻温婉的故事中读出了一丝残酷的意味。诚然,对于一个青春即将消逝,生活也快要走进坟墓的类中年胖子来说,让他再次嗅到张扬细致的年轻味道是一件无比残酷的事情。从前那些遥远的心境早已经化成了漫长岁月中四处飞溅的尘埃,弥散在时间的空灵悠长之间,此时若突然出现一点荧光将那些或光荣或卑微或张狂或羞涩的前尘旧事重新照亮,纵使只是一瞬,却也是无比绚烂无比冷酷。蓦然间,老朽明白自己为何会突然不再回味《四月物语》,那是因为恐惧,恐惧逝去的年少,恐惧那曾以为无比遥远却近在咫尺的未来以及将要对这未来所付出的承诺。或许老朽的青春不该就此结束,或许老朽过于迷恋年轻的感觉,又或许时间本就这般公正,不论你惶恐不安还是极力抗拒,它都会按部就班的推动你前行,即便前面已是青春的尽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