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http://blog.sina.com.cn/lanshuiyi
三十年前的影子
我还不老,还没到喜欢回忆的年纪,是妈向我提起的旧事,距今至少三十年,甚至更长。
妈说,前几天遇到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向妈打听我。老人先是向妈提起我的名字,问是不是她的女儿。妈说是。老人这才提前三十多年前的旧事。老人说自己当年是印刷厂排字车间的。妈说到这儿,我记起停课学工学农的事。
那时,我上初中,正值文革,学校经常组织我们进工厂下农村,一去就是一两个月。我去过半导体厂,炼铁厂,印刷厂,还当过N多天的油漆工,当年河边长凳的绿漆全是我和另一位同学刷的,专供情侣恋爱使用。尤记得印刷厂那次两个月的劳动。别的女同学都被分到装订车间,只有我和另一位女生被分到排字车间。心里不免暗暗得意,以为我们做的是技术工种,别的同学不过是从事不走脑子的体力劳动。那时,我就有重脑力劳动轻体力劳动之嫌,呵。
那年头印刷业,可比现在麻烦许多,完全是手工操作。因在排字车间干活,对检字和排字的工序最了解。捡字工从不讲话,多是年轻的女工,总是一个人闷声不响的捡字。铅字很小,不足半个小手指粗,颜色灰黑,根本看不清上面的字迹,捡字时全凭经验与感觉。排字工的话最多,还很大,一张嘴就牛烘烘的,都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排字工全是男的,没有年轻的。在我眼里,那些排字工根本不是工人,对文字吃得比专家还透,比现如今的许多专家还专家!那时,我在一旁拆版,一边听牛人们神侃,有时也会忍不住咯咯地笑,趁他们没注意,赶紧又埋头拆我的版。或我对文字的那点感觉是受了他们的熏陶?
妈遇到的那位老人,不知是当年的哪位牛人,见了面怕也记不起当年的模样来。听妈说了那位老人一直记得当年那位小姑娘的原因,我有些感动,为老人,也为自己。老人说,忘不了你女儿,是因为她比同龄孩子认字多,几乎没有不认得的字(悄悄话:现在还有好多字不认识呢,我,呵)。老人还说,你女儿总是第一个到,最后一个走,每天。最后,老人问妈,你女儿是不是考上大学了?是不是特别能写?妈告诉他,女儿当年考上南大,她的儿子去年也考上南大,去年女儿还出了一本书。老人高兴的直拍大腿,一个劲地说,早看出来了,早看出来了,是好样的。
一直听妈念叨,我没讲话。妈讲完旧事,我问妈,老人怎么知道我是你女儿。妈说,是你当年自己说的,他便记住了。我有些羞愧,竟不如一位老人的记忆,他们的模样,我是连影子都画不出的。
今天本是请爸妈的客,隔一段时间,请爸妈在我家附近的馆子里搓一顿,然后逛逛街,给老人添置几件平时他们舍不得买的物件。未曾想,竟有机会重拾旧事,描画三十年前的影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