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一起聊吧』等精品 |
龚成通教授连续两次在博客上给大一新生留言,现整理如下,供大家阅读方便:
四年时间短 效率是关键
固然,一个人基础的扎实、功底的深厚确实很重要。但是,光根据中学阶段的这点东西,还不能就绝对地认为某个人基础很扎实、功底很深厚。更何况先天的东西不能炫耀一辈子,后天的努力可以改变一切。
现在经过了高考的“排序”、录取工作的对号入座,对于被录取在同一个学校、
同一个专业的所有同学来说,大家的水平基本上是相同的。所以可以说当跨入大学校门这一时刻,大家基本上是处于同一条起跑线上。
可是四年下来,有人成功,有人落伍。差距之大,如天壤有别。这里可以说与原来基础基本无关,与所谓的学习方法也没有多大联系。毫不夸张地说,归根结底完全是后天努力或懒散的缘故。
你今天考取了名牌大学、重点大学,是很了不起,值得骄傲。但是从明天起,你的优势全都荡然无存,你的同座,你的室友都是“天之骄子”,他们头顶上的光环不比你的少。大学里的竞争虽然不是你死我活、优胜劣汰,但是容不得你一丝的松懈。
你今天考上了一所二流大学,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心安理得。且慢,二流学校中落魄的一流学生不会少,虽然今天大家都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但是他会让你一直平起平坐吗?不到终点,难言谁是冠军。请记住,比赛途中领先者并非就是冠军,后面的对手也都在奋起直追,落后的现象也往往是暂时的。缩小距离并成功反超的例子比比皆是,这场比赛注定永远是前有围堵后有追兵。
也许非常不幸,你考取了一所三流大学。一流大学是大家公认的,其实二流与三流人为分割的因素较多,他们之间档次分得并不十分清晰,何况“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大学都有他的特色,都有他存在的必要。如果你挤进了一流大学,我反倒认为这是你真正不幸的开始,在那里你始终认为自己是最差的,始终都抬不起头来,到头来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现在,请你一定要记住,在这里你不是最差的,努力一把你就是最好的!考研中“三流”大学的学生挤了一流大学学生的例子年年都会发生。
进了大学,你可能就彻底离开了父母的管束。实际上,大学里的老师更不可能会像中、小学或幼儿园的老师总是盯在你的屁股后面。
有些学校虽然也设有班导师或指导员,特别是一些重点大学及所谓研究型大学,还派了一些名师、教授来当班导师或指导员,但是他们的科研项目多、教学任务重,实在无法分心于学生工作。他们与学生三周五周能有一次见面机会,也算是不错了。
一切都得要靠你的自觉,所以说,在大学里学会自己管理自己是最重要的事。
自己的事情自己来管理,自己的前途自己来负责。
自己管理好自己,包括很多方面:管理好自己的钱财,管理好自己的生活,管理好自己的学业,管理好自己的感情。可真是千头万绪啊,其中最重要的恐怕就是要学会自己支配时间和利用时间。
前面我们说过,当你跨入大学校门的这一时刻,大家是处于同一条起跑线上。
每个人的经济条件可能都不会相同。但是可供你支配和利用的时间可以说是完全一样的,上帝(如果有的话)是非常公平的,他给每个大学新生都是四年的时间,每年都是365(或366)天,每天都是24小时。
在你的面前:书本内的知识如滔滔江河,课堂外的学问似茫茫海洋;学校里的活动非常生动丰富,社会上的诱惑更是活泼多彩。
四年时间非常的有限,弹指一挥间,稍纵即逝,效率是关键。它时刻在考验着你如何去最有效地去支配使用。
这就好像让大家拿了同样数量的一笔钱去大商场买东西。有人进了商场,满眼看到的都是花花绿绿的东西,什么都喜欢,什么都要买。到最后,看到了自己最迫切需要的东西的时候,发现钱包已经空了。而有人对花花绿绿的东西虽然无法做到视而不见、虽然也会心动,但是他会时刻克制自己、提醒自己:自己还有没有更重要的东西要买?这一点钱够不够花?
这个譬喻也并不完全恰当。这是因为:
这个譬喻也并不完全恰当。这是因为:
(一)如果你在商场里什么东西也没有买,出得商场来,钱还是那么多。但是如果直到大学毕业时,你还是什么知识也没有学到,这“四年时间”是怎么也无法从校门内带出来了。
(二)除了整段时间应该有效地利用外,还有很多
“零里零碎边角料”时间,如能充分利用,积零为整,效果也将是十分可观。
有一个经历过补考煎熬的学生,跟我说过下面这样一段耐人寻味的话:“一个学期没好好学,寒假期间人家潇潇洒洒地玩,自己却要准备补考。该学的时候心里总惦着玩,到大家可以玩的时候就没法尽兴地参加了,这是自己对自己的惩罚。”这个同学醒悟得还算是早的,还有不少人直到四年后拿不到毕业证书时,还闹不清是谁之过,还在怨天尤人。
后一篇:水怡家书——读书要宽泛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