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儿在高三——出差拾零之二:不同背景下有不同的解释

(2006-04-16 19:11:50)
分类: 〖儿在高三〗已出版

接上一篇日记(http://blog.sina.com.cn/u/46f8dbc90100034l

 

儿在高三日记 2006年4月16日

 

拾零之二:同一名词在不同背景下有不同的解释(文/蓝水怡)

(源自:http://blog.sina.com.cn/m/lanshuiyi

 

 

到太原已经中午1点多,吃过午饭,立刻赶往会场参加会议。

 

在座的近200位政协委员,一起认真聆听了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卞晋平所作的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的辅导报告。报告很精彩,精彩之处在于不是对《意见》文本的表面理解,而是从《意见》的背景、形成过程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对于所看所听的精彩,我从来不仅要记录,更要边记边思的,这次也不例外。不过,中间我的思想开了一次小差。卞秘书长提到我国的“监督”是监督加协商,这与西方国家完全的法律监督不同,是更加民主的监督。我用笔录下了卞秘书长的一番解释,又在一旁写下一行小字——同一名词在不同背景下有不同的解释,写出这行小字之时,我其实是联想到孩子一直以来难以攻克的现代文阅读。我想到,任何一篇文章都有其写作背景,如果读者不了解,是不可能完全理解作者的原意,甚至可能曲解原意。我又想到,语文试卷的现代文阅读都是文章的节选,不是文章的全部,使得从未涉世的孩子们对文章的原意更感扑朔迷离,不能正确分析。有着大量阅读经历的孩子,多少能弥补一些社会经验的不足。不常读书的孩子,仅凭自己十几年的简单生活经历和所学,去理解文章作者的原意,当然会不解甚至歪解,能不在阅读分析这个环节遇到巨大的困难而难以突破吗?!

 

小差开过,心变得笃定了许多,但不是气馁。我只想告诉孩子,决不放弃努力。我想告诉孩子,提高分析能力,不是为了一次考试,而是将来从事任何工作都需要的本领,高考不是人生终极,它只是开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