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水怡碎笔』涂鸦中 |
有朋友提起05年读杨绛的《我们仨》的感受,令我忆起两年前曾被两个女人打动,其中就有杨绛及她的《我们仨》。当然也令我忆起另一个女人——陆星儿,是她使我从孩子未上中学时就建立起“孩子是一支箭”的概念,从旧博翻出粘至此,以示记念两位我尊敬的女人,也想从此拾起旧时心情。今又读陆星儿,仍忍不住恸哭。。。。。。。。。
2004-3-10 星期三 天气:风沙四起 心情:世间好曲终有结——
连日一直读杨绛的《我们仨》。
读书喜先读一头一尾,有兴趣才从头细读。读到书结尾处“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心被振。想唯有92岁的扬先生,独寻与丈夫与女儿的往日,才真能体验这种至情至深之句的真正含义吧?!
虽说句子是悲伤的,我却没有读出老人的悲伤,想是人活到这个年纪,世上的一切没有不能承受的!
其实,世间万事物极必反,喜极而泣,悲极而乐。太过高兴人会哭,太过悲伤人反而会仰天大笑,其实那笑比哭还令人难受,可那样的大笑后,人就应该沉默,不哭也不笑的沉默,可以称为寂吧?人的感觉也算到了头。。。
读书喜先读一头一尾,有兴趣才从头细读。读到书结尾处“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心被振。想唯有92岁的扬先生,独寻与丈夫与女儿的往日,才真能体验这种至情至深之句的真正含义吧?!
虽说句子是悲伤的,我却没有读出老人的悲伤,想是人活到这个年纪,世上的一切没有不能承受的!
其实,世间万事物极必反,喜极而泣,悲极而乐。太过高兴人会哭,太过悲伤人反而会仰天大笑,其实那笑比哭还令人难受,可那样的大笑后,人就应该沉默,不哭也不笑的沉默,可以称为寂吧?人的感觉也算到了头。。。
读《我们仨》,感觉到了这样的寂!读时人没了任何情绪波动,就是那种我需要的感觉。。。
去年曾写《寂莫的品味》,说诗有些自夸。有友说“一定曲高合寡”,果然言中。今又翻看,那字里行间分明还有一些情绪,也许当时实在是怕寂,才有了品味之说,以示安慰。
诗是03年4月6日作的,查查时间是大清早,没有记载当时的心情,也记不得,只能有字为证了——:
寂寞的品味
寂寞中
乘风去追赶月光的脚步
任月光驮着思念与爱情
在寂静天际悠荡
寂寞中
走上杨柳依依的堤岸
望暖风吹皱一池春水
听涟漪轻轻诉说
寂寞中
伴孤灯闻飘散书香
海潮由心底渐渐退去
混浊的思想在慢慢地澄清
寂寞中
依窗听雨
听到情侣低语的情话
听到失意之女动情的恸哭
寂寞中
我坐天空俯视大地
观人间反复轮回
享受独特的心情风景
看看上面的文字,怕现在是再也无心写它了。可是,人的思想必要经过那样的阶段吧?!有人也许一辈子也走不出,其实我在写它的时候,已经是开始在走出,否则也不会有“海潮由心底渐渐退去/混浊的思想在慢慢地澄清”的句子,否则也不会有“寂寞中/我坐天空俯视大地/观人间反复轮回/享受独特的心情风景”
世上的事就是矛盾,昨天有友说我文比诗好,可去年我还是诗多文少,怕人的心寂了、静了,这诗句也寻不到了——!这也应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人的聚散如此,对诗句的感觉怕也如此吧!
去年曾写《寂莫的品味》,说诗有些自夸。有友说“一定曲高合寡”,果然言中。今又翻看,那字里行间分明还有一些情绪,也许当时实在是怕寂,才有了品味之说,以示安慰。
诗是03年4月6日作的,查查时间是大清早,没有记载当时的心情,也记不得,只能有字为证了——:
寂寞的品味
寂寞中
乘风去追赶月光的脚步
任月光驮着思念与爱情
在寂静天际悠荡
寂寞中
走上杨柳依依的堤岸
望暖风吹皱一池春水
听涟漪轻轻诉说
寂寞中
伴孤灯闻飘散书香
海潮由心底渐渐退去
混浊的思想在慢慢地澄清
寂寞中
依窗听雨
听到情侣低语的情话
听到失意之女动情的恸哭
寂寞中
我坐天空俯视大地
观人间反复轮回
享受独特的心情风景
看看上面的文字,怕现在是再也无心写它了。可是,人的思想必要经过那样的阶段吧?!有人也许一辈子也走不出,其实我在写它的时候,已经是开始在走出,否则也不会有“海潮由心底渐渐退去/混浊的思想在慢慢地澄清”的句子,否则也不会有“寂寞中/我坐天空俯视大地/观人间反复轮回/享受独特的心情风景”
世上的事就是矛盾,昨天有友说我文比诗好,可去年我还是诗多文少,怕人的心寂了、静了,这诗句也寻不到了——!这也应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人的聚散如此,对诗句的感觉怕也如此吧!
那个让我罗嗦了许多废话的佳句,不篡改一下岂不是冤?!
世间好曲终有结,诗心易弃琉璃脆————
世间好曲终有结、终有结、终有结、终有结、、、、、、、[18:26 临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