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儿在高三〗已出版 |
平安夜,让心情放个假
蓝水怡
“妈——,我回来了。”儿子一进门就招呼,声调比平时高了些,真是难得。
“啥事这么乐?”我好奇地问,本打算责怪他回家晚的话也咽了回去。儿子没说话,把一本字典厚的书举到我眼前。扫了一眼暗蓝色的书皮,我笑了。原来是《哈里波特(六)》。儿子说才花费他10元银票,是盗版的。我说正版卖不动,都是你们这些盗版爱好者闹的。
“别脱防寒服,抱着你心爱的哈里波特,我们到外面过平安夜去。”儿子居然没反对,立马就响应了老妈的号召。高三前,娘俩每周总能在外面搓一顿,吃过喝过还能顺便偷学一两招做菜的手艺回家。自上高三,儿子死活不肯到外面吃饭,嫌耽误他宝贵的时间,虽然他在家也没少浪费。
大街上,满是头顶小红帽手举发光小彩棒的男女,汽车也堵得排成一条长龙,司机们早就没了脾气。本想去附近一家西餐馆,开一开久未开的洋荤,懒得往前挤,娘俩转身进了新开业的“友谊新天地美食城”。审查一番,儿子选择了韩城快餐。他说只要大厅豁亮呆着舒服就成,吃什么无所谓,这观点我支持。
落座点菜,等着送餐。我问今年的圣诞节班里没热闹一番?他说班主任抱来一堆彩带,想让他们把教室装扮一下,大伙没理。我说,多好的老师,竟遇上你们一群没心的学生,可气。
韩式拌饭、韩式小菜、热汤、冷饮陆续上着,我和儿子已经侃到圣诞,议到对国人过圣诞如何看的热点问题上。娘俩一致把过圣诞的人分四类。一类是借节快乐型,管它谁人之节谁人之父,过便是,快乐便罢。一类是借节发财型,管它中国节外国节,是节就借机发横财。还有一类是借节发泄型,一见国人过洋节就烦心就闹心,小则嘟囔几声,大则洋洋洒洒千言万言提笔檄文。细分这类人里,有真顽固的,有假抵触的。真顽固的心是真闹真烦,假抵触的人是借机吸人眼珠子,扬名立腕才是其真正目的。这种人的本质和借机发财没什么不同。第四类人,就是那些满怀感恩之心的真信徒,对这类人我们唯有尊重与理解。
糟蹋别人一番后,我问儿子如何理解圣诞节。他的一番议论,令我刮目相看,不敢小觑。儿子说,别管中国节外国节,都自有它的历史传承,也有它的现实意义。我问,圣诞的现实意义如何讲。他说,无论是圣诞还是西方的其它节日,总是让人们充分的去幻想,幻想现实中不可能的事,而人们会把那样的幻想当真,真的去努力,去奋斗,结果幻想成了真,幻想真正成为发展的源动力。儿子还说,人应该客观现实,但也不能失去幻想,他说他喜欢这样的生存状态。我奇怪儿子从何而来的思想,便问他来源。他说手上有十几套圣诞专集,不同风格的歌手演唱的。那里每首歌的歌词,他都认真听过。他说,特别启发他的是那首每张专集都有的《the Christmas song》的一句“I’m offering this simple song to kids from one to ninety-two”,他说他特别欣赏这句歌词,欣赏那种把1岁到92岁的人都视为孩子的理念。他还说,人应该永远像孩子那样充满想象,这大概是西方教育培养创造力的根本吧?!我默然,为儿子的深刻。我欣喜,为有这样的儿子。
吃足侃够,娘俩还从二楼的书城扛回几本书。到家后,儿子罢了作业,要读哈里波特,我没反对,只嘱一句,别太晚睡觉。儿子继续和他的哈里波特共渡平安夜,我回屋,半卧床上,拥着柔软的棉被,读新买的书。作者是清华大学哲学教授,我的同龄人,韦正翔。我喜欢那书名,喜欢那样的对待生活——《生活原来可以如此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