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蓝水怡
蓝水怡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238
  • 关注人气:33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旧时札记——《夜读札记(二)》

(2005-10-28 21:28:42)
分类: 『水怡碎笔』涂鸦中

http://paylessbookstore.com/images/book/cover/8090.jpg

 

 2005年2月2日  夜读郁达夫《微雪的早晨》

    昨天读郁达夫《故都的秋》,今晚还读郁达夫。
    《微雪的早晨》,文题让人误会是描景的,其实是写人的。

    开篇第一行,也是第一段说:这一个人,现在已经不在世上了;而他的致死的原因,一直到现在还没有明白。
    细细的读下去,一直读到最后,才明白作者是明白这一个人的死因的,是为而死。

    文章很长,比《故都的秋》长了许多,字写得没有那篇漂亮,可是我不但读进去,心还读得静静的。
    句子有些平平的、涩涩的、长长的、绕绕的,可我越读越感觉有味道,这大概是因为字的表面虽然清淡,而字的后面却透着浓浓的意吧?
  
   (札记写到上面,同学来了电话,聊着,不知用了多长时间,只是感觉很开心,撂下电话继续写)

    说不出哪句是最喜欢的,全篇没有漂亮句子,可是营造的氛围把我陷进去了,甚于《故乡的都》。

     写人写得极细腻,提不上生动,然细腻却使人活了起来。
     事情发展的过程也写得详细,详细大概是因为作者把自己对事情的所思所想揉进细节的描写了。

    我以为两细 ,“细腻”、“详细”是此篇的精妙处,也是我过去写字不大注意,甚至厌烦的,以后我会注意的。

     今天写的《放鞭炮》,较从前细腻了许多,也严谨了许多,上午由朋友送到编辑部,编辑言:“此人写东西够严谨的,想改,下不去手啊!”,朋友电话里告诉我这话,听得我受用的很。稿用不用,不要紧,要紧的是那句话,让我又有了自信。

    还是得细细地品书、细细地写字,会有好处的。

插枝梅花便过年(2005年2月3日夜读)

    (真是可恼,才要码完今天的札记,系统出了问题,码好的字,尽数全丢,损失惨重!只好重新来过,简单记几笔吧!)

  《春节俗事》发到侠骨,海风跟贴中提到我两年前发的旧贴《梅花伴我过新年》。

    翻出旧贴,想重新改过,年后投出去。实在下不去笔,对梅花了解的太少,随搜出与梅花有关的诗文读,想多了解些。

    梅花的诗,许多是熟悉的,大概因为审美疲劳的缘故,倒没了感觉。却被一句极平淡的诗句“插枝梅花便过年”抓了眼,在网上搜了一下,找到不少与此相配的句子,属名的只有郑板桥的“寒家岁末无多事,插枝梅花便过年”,因想到只有郑板桥的心境,可出这样的诗句,便以为郑的诗应该是出处,其它的是仿着写的。

   想想有趣,郑板桥的梅花大概是要插到瓶或罐里的,且梅花也是真的梅花,我那文里的梅花是丝线编的梅花结,是假梅花,花也不是插在瓶或罐里的,而是挂在胸前当佩饰的。心境自是比不得郑板桥,然情趣还是可有一比的,不自谦的说。(笑)

 

2005年2月5日  夜读老舍《五月的青岛》

  应酬,逛街,玩坛子,打禅语,洗毕,人倒愈加清醒

  读郁达夫小说《秋河》,字写得太绕嘴,溜了大概

  又读老舍《五月的青岛》,感觉味道不错,现记下几笔:

  第一段,他写四月的青岛,先一般描景“海棠,丁香,桃,梨,苹果,藤萝,杜鹃,都争着开放”,接着一句“墙角路边也都有了嫩绿的叶儿”,字里便有了生命;他写五月的青岛,“到处花香,一清早便听见卖花声”,字里竞有了人气。

  第二段,描的是公园和路两旁人家的景。喜欢“花穗儿悬在院外,散出一街的香气”这句,读得人不由得想去摘够悬在院外的花穗,吸几口街上散出的香气。

  写情深似海的段子里,从路旁的绿叶直写到海里的绿,“绿,鲜绿,浅绿,深绿,黄绿,灰绿,各种的绿色,联接着,交错着,变化着,波动着,一直绿到天边,绿到山脚,绿到渔帆的外边去”,再一句“街上的花香与海上的咸味混到一处”,读得人就有些醉了。

  后面几段是写景写人说事混着写的,“这里是初春浅夏的合响,风里带着春寒,而花草山水又似初夏,意在春而景如夏”一句,让我咂摸了好几遍,想整出清晰的春意夏景。

十几年前的五月,我是到过青岛的,真是虚了那行,什么也不记得了:)

 

2005年2月8日  周作人《故乡的野菜》

 

开篇第一句“我的故乡不止一个,凡我住过的地方都是故乡。”,读得我心里极受用,因一直无归属感,不知家乡在哪里,按周作人所言,在按居时间累计超一年算,我的家乡应该有三处,上海、天津、北京,只可惜就是没有乡村,下辈子一定得闹个乡村作家乡,也让我的笔下能整出些乡土气息。

野菜里我最熟悉的是荠莱和马兰头,最爱吃荠莱肉馅馄饨,还有荠菜黄鱼羹,现在北方的超市里有卖荠莱肉馅馄饨,味道还算地道,荠菜黄鱼羹怕这辈子难吃到了,因每次回上海都吃不到的,北方更加不能有这道菜的。

周作人描得最美的是黄花麦果,他描道:黄花麦果通称鼠曲草,系菊科植物,叶小微圆互生,表面有白毛,花黄色,簇生梢头。春天采嫩叶,捣烂去汁,和粉作糕,称黄花麦果糕。

或小时吃过见过,只是不记得了。有机会回南方,找找这个花。

写紫云英,周作人写得最文化,用了日本《俳句大辞典》中的解释:此草与蒲公英同是习见的东西,从幼年时代便已熟识。在女人里边,不曾采过紫云英的人,恐未必有罢。

如此写野菜,曾读过的还有一个,就是汪曾祺。有空找来细读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