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儿子高兴地告诉我语文成绩有了整体的提高,说是语文老师亲口对他讲的,我也高兴地使劲握了握他的手表示祝贺,这是我对他每一次小小进步唯一的祝贺方式,在他沮丧时,我会使劲搂搂他的肩膀。这样的时候,我们会一起高兴并共同展望美好的前景。
我以为老师的表扬,一是鼓励,二是确实客观地看到了儿子的进步。从分数看,仍很不理想,但是分值的分配起了变化。阅读理解上取得了不小的进步。这大概是老师表扬他的原因。挺欣赏他的班主任,不以成绩定喜好,竟不嫌儿子的语文成绩拖班级的后腿,并不以为然地表示:那是一个失误,连儿子自己都清楚那是水平不够。难得如此懂学生心理并力之以行的老师,终不至我儿失去信心。
趁热我也加了把火,把儿子一通大吹,什么将来未必不是个大作家,未必不能行文学之路,听得儿子直说我贫,贫就贫吧,还不就是哄他个乐,学习不也得要个好心情吗?
好心情之下,和儿子又胡吹乱侃了些似与学习无关的说道,可语文的功夫未必不在课外啊?!
近来常和儿子议东议西,勾着儿子谈想法,儿子依如从前一般地常冒惊人之语,儿子的深刻常超乎年龄。于此,我是即喜亦忧,喜的是儿子具有的原创精神,忧的是这样的独立思考与应试的标答愈加地相去甚远。
饭桌上儿子最后一句话,令我又一次即喜亦忧。儿说学习高中语文用不着深刻,顺着原意答题便是。儿子终于发现问题所在,摸着中学语文学习的大门,这才是他能整体提高地关键,这不能不说是一喜。忧的是儿子的思想开始步入模式化的进程。真是有一得必有一失,鱼和熊掌怎能兼得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