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试论木居士

(2022-03-16 17:13:01)
标签:

人间福报


       宋人张芸叟《木居士诗序》:耒阳县北,沿流二三十里鳌口寺,即退之所题木居士在焉。元丰初,以祷旱不应,为邑令析而薪之。今存者,乃僧道符更刻。永贞元年(公元805年),韩愈遇赦,自阳山至郴州待命后赴衡州,途径耒阳鳌口寺,写下了《题木居士二首》以后,有关木居士的思辨一直在延续。

       宋人叶梦得的《岩下放言》说:苏子曕在黄州时闻而喜曰:木居士之诛,固已晚矣,间乃有此明眼人乎?过丹霞远矣。’”说的是苏轼认为这位县令明眼人,比唐朝烧佛像取暖的丹霞禅师更胜一筹。但按照苏轼的佛学造诣,他是否真说过这样的话,是很值得怀疑的。叶梦得又说:张芸叟谪郴州过,诗以题于壁曰:波穿水透本无奇,初见潮州刺史诗......若使天年俱自遂,如今已复有孙枝。’”“木居士像子传孙那样,毁了又有新的出现,有其存在的理由。至元丰初犹存,远近祈祷祭祀未尝辍。一日,邑中旱久不雨,县令力祷无验,怒伐而焚之,一邑争救不听。这位县令是经过祈祷祭祀,愤于没能如愿,这才不顾一邑争救,把木居士烧了。无奈邑人念之终不己,后有主寺亊者,复以木仿其像再刻之,岁仍以祀。或曰:寺规其祭亨之余,以不能废。’”所以主寺亊的僧人道符,重新雕刻了一尊,供人继续祈祷祭祀。

      叶梦得继续说:余闻蜀人言,陈子昻,阆州人。祠子昂,有拾遗庙,讹为十姨。不知何时遂更庙貎,为妇人装饰甚严,有祷亦或验。利之所在,茍可得豚肩巵酒,子昂且屈为妇人,勉应之不辞,新木居士亦何为不可为乎?祭祀是否应验,具有偶然性,有所祭祀,与祭祀谁关系也不大。如果说,古希腊人在艺术和美的幻觉中,使没有希望的人生也变得值得一过的话,那么,不要以为迷信完全出于愚昧,因为其中包含着关系到切身利益的某种不屈、不满的精神。陈子昂对底层民众来说是有隔膜的,因此变成陈十姨(拾遗)也是自然的。

      科举制下的读书人大拜孔子的时候,也不要以为他们都有什么所谓大同世界的崇高理想,首先吸引他们的仍然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学而优则仕。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了跟班们悄悄祭祀的钟三郎,其实却是中山狼。韩愈所说偶然题作木居士,便有无穷求福人,设像求富因人而异,跟班们不可能学而优则仕,他们也不会相信那些老爷们,不会欺负自己。

      韩愈的诗说:为神讵比沟中断,遇赏还同爨下馀。朽蠹不胜刀锯力,匠人虽巧欲何如。这是用了《庄子》:百年之木,破为牺尊,比沟中之断,则美恶有间矣,其于失性一也。和后汉蔡邕在吴,有烧桐以爨者,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裁为琴的典故。沟壑中木做了牺尊成了美器;桐木经蔡邕之手,变成了著名的焦尾琴,身价地位自然不同于前。木居士虽然朽蠹不胜刀锯力,匠人虽巧欲何如,未经什么雕刻,无奈它火透波穿不计春,根如头面干如身,已经具有被供奉的形象,有了偶然题作木居士,便有无穷求福人的资格,原因就在于世事不能天年俱自遂,总有些难以实现的不如意。唐末罗隐的《题木居士庙诗》:此中枯木似人形......四时黍稷荐惟馨,南朝庾信无因赋,牢落祠前水气腥。他感叹南朝庾信《枯树赋》以树喻人,而无缘论及神像的意义。

       说韩愈作此诗,疑自有意。其谓便有无穷求福人,盖当时固以尸祝之矣。这是废话,国之大事,唯戎与祀自古就是基本国策,除了权势者通过掌握祈祷祭祀的主导权,彰显其高人一等的地位,人们也通过祈祷祭祀,寄托某种虚幻中的企盼和安慰,所以《红楼梦》有警幻仙姑对宝玉说:此即迷津也。深有万丈,遥亘千里,中无舟楫可通。只有一个木筏,乃木居士掌柁,灰侍者撑篙,不受金银之谢,但遇有缘者渡之。渡迷津,需要木居士掌柁的木筏,就是有所企盼和安慰。

     排斥佛道的韩愈在《处州孔子庙碑附诗》中说:像图孔肖,咸在斯堂。以瞻以仪,俾不或忘。孔子像他也是要祭拜的,虽然孔子的理想,是当时就已经破产了的周公之道。然而当日老翁终不免,称自己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的韩愈,要维护从神话传说历史化了的尧舜,一直道孔孟的道统,与祈祷祭拜木居士的底层民众的企盼和安慰的目的不同而已。苏轼临终时,这维琳方丈要他“勿忘西方”,钱世雄对他说:“固先生平生履践至此,更须着力。”苏轼的回答是:“着力即差。”着力,难免有不自然处。

丹霞禅师已经经过努力,参透缘起性空的道理,于是在他眼里,佛像与取暖的木柴没啥区别。这并不是说他已经没有企盼和安慰,而是他的企盼和安慰,在于“自觉觉他”的自在、自然的行为,已经无需刻意而为。

原载《人间福报》202231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话说无花果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