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去哪里
(2013-08-13 14:29:48)
“我们要去哪里?”“我们究竟要去哪里?”这是万通自有生命以来每天都挥之不去的问题。我自己问,股东要问,员工要问,客户也要问,最终这一切,都只能由我们的创业者和管理团队用时间和生存的过程以及今天的得失成败来回答。“万通永远是说的比做的好。”不错,世界上的事,说是知,做是行,知易行难,概无例外,不必惭愧。无知而莽撞,才是愚蠢,也必然会毁灭。
有一次,我和朋友在新疆驾车穿越戈壁,突然和前导车走失,电话又没信号,茫茫戈壁,看不出哪是路,似乎又全是路。这时,阳光暴烈,为了省油,车内不能开空调,于是全车人又热又无奈,继而便是无助和恐惧。所有人都用眼盯着司机,只见他沉思一阵,下车低头扫视一圈,就回来把车打横在旁边的一个位置,他说:“这儿好像有个新车辙,我们只能卡在这里死等,要是运气好,后边有车来,可以托他们带信给前边,让人来救我们;运气不好,我们撑不住,就只能变肉干了”。最终我们运气好,等到了一辆货车,写了纸条,拜托司机出去后打电话找我们的人,把我们引导出去。这事儿让我终身难忘。在前进当中,方向和道路最重要,方向迷失时,找到方向的方法就最重要,方法对了,生存才有希望。
万通活到今天,恰好是知在行前,知就是不断自省和学习,找到发展方向与道路,用这种积极态度面对不确定的发展环境,才最终让我们逐渐看清楚自己:我们是谁,我们在哪里,我们要去哪里,我以及我们怎样走到那里。
在过去二十年里,我们有三次停下来打量自己,扪心自问:“我们要去哪里?”
1991年底到1992年上半年,我们赚到了第一桶金,暂时喘了口气。于是我们六个人坐下来认真讨论了两天,写了篇长文,回答“我们要去哪里”的问题,那就是“以天下为己任,以企业为本位,创造财富,完善自我”的报国之路。那时,我们深信“披荆斩棘、共赴未来”。
第二次,1996年到1997年期间,我们因为多元化盲目扩张,导致业务和组织几乎崩溃,债台高筑,收入枯竭,命悬一线。这时我们只好退回海南,认真反省,终于澄清“原罪”所在,明确我们要去一个正确的方向,那就是“资本社会化,公司专业化,经理职业化,发展本土化”。经过六、七年的努力,我们总算拖着疲惫的身体和七八个人、五六条枪,挪到了安全地带,绝处逢生、柳暗花明。
第三次,2003年到2004年,当房地产快速发展的潮头汹涌而来的时候,我们又一次问自己:我们要去哪里?这一回,我们认真进行了半年的战略梳理,明确了下一步的发展方向,那就是:公司投资领域集中于“住宅建设”、“商用物业”、“定制服务”、“土地经营”和“海外投资”五大领域。明确了公司新理念,“以战略为导向,以理财为核心,创造组织活力,推动健康安全的增长”。
又经过了五、六年,我们终于站到现在的位置,整个万通的资本规模、业务成长速度、安全与均好性指标,都使我略感欣慰。万通的传统地产开发业务综合竞争力进入前20强,抗风险能力和创新能力均进入前10强,工业地产的规模今年可达到全国第二位,物业服务收入将达到全国第一。另外,基金和资产管理业务也稳步增长。我们的业务扩张到大陆七个城市,海外拓展到纽约、新加坡和台北,我们有3700多万通人在辛勤耕耘。
今年,当万通要过20岁生日的时候,我又在问,下一个十年、二十年,我们要怎么发展?我们究竟要去哪里?我仔细盘算了一下,首先得明确,我们必须继续坚持“守正出奇”的核心价值观,这是找到未来发展的正确道路的根本方法。在这基础上,万通将按照凯德模式,发展成最专业的房地产投资与运营机构,“吃软饭、戴绿帽、挣硬钱”。未来十年,我们要去“立体城市”,那就是彻底变革城市化发展的“摊大饼”模式,万通要建成五个“立体城市”,比传统房地产的开发节省6/7(30平方公里)的土地、减少碳排放350万吨,同时提供 25万个就业岗位、15万个家庭的住所、350万平米商业,同时发展出 4万 张病床的医疗机构和50万平方米的“植物工厂”。我们要去纽约“中国中心”,在全球化过程中,落实全球观、中国心、专业能力、本土功夫;我们也要去台北,让万通很中国、很现代;我们还要去我们内心,不断反省,追求理想,顺便赚钱。
我深知,无论要去哪里,都不是我一个人的事业,也不是我一个人所能完成的。过去二十年,先后有一万人和我一起牵手走、互相扶持、砥砺意志、开拓前途。所以,我发自内心地感谢你们。这其中,我要特别感谢最初的创业伙伴,他们是功权、刘军、小潘、小易和启富,正是你们让我们的创业故事变成一个童话,给民营企业留下一个完美的前世今生。
我也要感谢万通的主要股东泰达和嘉华置业,你们在万通发展的关键时候,不仅给予财务上的巨大支持,而且给我以人生的向上的力量。
我还要特别感谢万通的客户,二十年来,一共有 15632名个人业主和368名企业业主购买或租赁使用我们的产品、接受我们的服务,是你们的信任给了万通活路,让我们有机会在追求理想的路上走到今天。
在这里,我还要特别感谢那些破坏甚至几乎扼杀万通的人,是你们让我们胸怀宽广、睿智和坚毅。
这二十年,时代发生剧变,体制和改革也朝市场经济有了大踏步的前进。这就是天时,万通因此而生存,也因此而发展,所以,我也感恩时代,感恩人民用生命的代价推动政府朝市场经济方向的进步。
我们要去哪里?我还在不停地问,我还要继续走……
有一次,我和朋友在新疆驾车穿越戈壁,突然和前导车走失,电话又没信号,茫茫戈壁,看不出哪是路,似乎又全是路。这时,阳光暴烈,为了省油,车内不能开空调,于是全车人又热又无奈,继而便是无助和恐惧。所有人都用眼盯着司机,只见他沉思一阵,下车低头扫视一圈,就回来把车打横在旁边的一个位置,他说:“这儿好像有个新车辙,我们只能卡在这里死等,要是运气好,后边有车来,可以托他们带信给前边,让人来救我们;运气不好,我们撑不住,就只能变肉干了”。最终我们运气好,等到了一辆货车,写了纸条,拜托司机出去后打电话找我们的人,把我们引导出去。这事儿让我终身难忘。在前进当中,方向和道路最重要,方向迷失时,找到方向的方法就最重要,方法对了,生存才有希望。
万通活到今天,恰好是知在行前,知就是不断自省和学习,找到发展方向与道路,用这种积极态度面对不确定的发展环境,才最终让我们逐渐看清楚自己:我们是谁,我们在哪里,我们要去哪里,我以及我们怎样走到那里。
在过去二十年里,我们有三次停下来打量自己,扪心自问:“我们要去哪里?”
1991年底到1992年上半年,我们赚到了第一桶金,暂时喘了口气。于是我们六个人坐下来认真讨论了两天,写了篇长文,回答“我们要去哪里”的问题,那就是“以天下为己任,以企业为本位,创造财富,完善自我”的报国之路。那时,我们深信“披荆斩棘、共赴未来”。
第二次,1996年到1997年期间,我们因为多元化盲目扩张,导致业务和组织几乎崩溃,债台高筑,收入枯竭,命悬一线。这时我们只好退回海南,认真反省,终于澄清“原罪”所在,明确我们要去一个正确的方向,那就是“资本社会化,公司专业化,经理职业化,发展本土化”。经过六、七年的努力,我们总算拖着疲惫的身体和七八个人、五六条枪,挪到了安全地带,绝处逢生、柳暗花明。
第三次,2003年到2004年,当房地产快速发展的潮头汹涌而来的时候,我们又一次问自己:我们要去哪里?这一回,我们认真进行了半年的战略梳理,明确了下一步的发展方向,那就是:公司投资领域集中于“住宅建设”、“商用物业”、“定制服务”、“土地经营”和“海外投资”五大领域。明确了公司新理念,“以战略为导向,以理财为核心,创造组织活力,推动健康安全的增长”。
又经过了五、六年,我们终于站到现在的位置,整个万通的资本规模、业务成长速度、安全与均好性指标,都使我略感欣慰。万通的传统地产开发业务综合竞争力进入前20强,抗风险能力和创新能力均进入前10强,工业地产的规模今年可达到全国第二位,物业服务收入将达到全国第一。另外,基金和资产管理业务也稳步增长。我们的业务扩张到大陆七个城市,海外拓展到纽约、新加坡和台北,我们有3700多万通人在辛勤耕耘。
今年,当万通要过20岁生日的时候,我又在问,下一个十年、二十年,我们要怎么发展?我们究竟要去哪里?我仔细盘算了一下,首先得明确,我们必须继续坚持“守正出奇”的核心价值观,这是找到未来发展的正确道路的根本方法。在这基础上,万通将按照凯德模式,发展成最专业的房地产投资与运营机构,“吃软饭、戴绿帽、挣硬钱”。未来十年,我们要去“立体城市”,那就是彻底变革城市化发展的“摊大饼”模式,万通要建成五个“立体城市”,比传统房地产的开发节省6/7(30平方公里)的土地、减少碳排放350万吨,同时提供 25万个就业岗位、15万个家庭的住所、350万平米商业,同时发展出 4万 张病床的医疗机构和50万平方米的“植物工厂”。我们要去纽约“中国中心”,在全球化过程中,落实全球观、中国心、专业能力、本土功夫;我们也要去台北,让万通很中国、很现代;我们还要去我们内心,不断反省,追求理想,顺便赚钱。
我深知,无论要去哪里,都不是我一个人的事业,也不是我一个人所能完成的。过去二十年,先后有一万人和我一起牵手走、互相扶持、砥砺意志、开拓前途。所以,我发自内心地感谢你们。这其中,我要特别感谢最初的创业伙伴,他们是功权、刘军、小潘、小易和启富,正是你们让我们的创业故事变成一个童话,给民营企业留下一个完美的前世今生。
我也要感谢万通的主要股东泰达和嘉华置业,你们在万通发展的关键时候,不仅给予财务上的巨大支持,而且给我以人生的向上的力量。
我还要特别感谢万通的客户,二十年来,一共有 15632名个人业主和368名企业业主购买或租赁使用我们的产品、接受我们的服务,是你们的信任给了万通活路,让我们有机会在追求理想的路上走到今天。
在这里,我还要特别感谢那些破坏甚至几乎扼杀万通的人,是你们让我们胸怀宽广、睿智和坚毅。
这二十年,时代发生剧变,体制和改革也朝市场经济有了大踏步的前进。这就是天时,万通因此而生存,也因此而发展,所以,我也感恩时代,感恩人民用生命的代价推动政府朝市场经济方向的进步。
我们要去哪里?我还在不停地问,我还要继续走……
前一篇:我曾经被医疗体制所迫害
后一篇:我对伟大没有特别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