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立体城市:生了,活着!
最近总有人非常关心问立体城市现在怎么样了,就好比一个孕妇大家觉得怀了很长时间了,是不是该有点动静了,我就告诉他们四个字儿,第一个就是“生了”,第二个一拎起来拍屁股哭了,说明“活着”。但因为刚生下来的小孩儿都是躺着的。除了会呼吸会吃饭,其他都不会,不会思考,也不会站起来。明年一年最大的挑战就是要使这个生下来躺着的“娃”站起来,能跑能叫爹,开始有思想。
在这个过程,大家经常还会关心几个非常有趣的问题,一个是这么高、这么密,到底能不能住人?我说这事儿其实大可不必忧虑,城市的密度大概相当于万通现在开发的新城国际加上新央视大楼和国贸三期,我们现在CBD、央视包括国贸容积率大大超过11,但大家并没有感觉有什么特别,可能会感觉交通有点儿拥挤,但整体来说没什么可怕。新城国际都能住,怎么就不能住立体城市了?新城国际现在房子这么大,还很宜居,所以大家不用恐慌。另外我们看到新加坡七百平方公里的土地有六百万人,现在修改一半多的都还是空的,那么他们
每一平方公里有两万人多。香港一千平方公里,开发了15%,装了将近七百万人,一平方公里装五万人。所以立体城市的密度是非常正常的密度,大可不必去紧张。
第二个问得比较多的是,立体城市居住那么高,会不会不接地气啊?我就告诉他,现在世界人口接近70亿,过去一百年来,城市的历史就是一个向上生长的历史,人类总在想象,当有想象讲出来以后,最终一般10年到15年就变成现实,非常有趣。“接地气”这是一个农业社会的说法,就像有人说我上火了,那火是从哪儿来的?都是经验感觉。住多少米高叫接地气,我们现在住三楼,难道就比五楼接地气,还是说非得踩着土地才叫接地气呢?那如果在二十楼做一个花园,里边有土,21楼就不接地气了?新加坡最大一个联体的组屋就是在20楼一层都是花园,然后40楼的人下到20人散步,20楼的人下到1楼散步。这个一个建筑住了一千八百户。你说不接地气吗?所以关于接地气这个说法,实际上是一个经验感觉,没有科学的数据和实证的模型。就好比过去谁能想象大堂在三十楼,现在大堂别说三十楼,五十楼不也照样可以吗?没有人说五十楼生的儿子就考不上清华,只有一楼的可以考上清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