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之塔 来路艰辛——谈判受挫的幕后故事
(2009-05-06 11:06:41)
标签:
冯仑风马牛万通地产中国中心世贸大厦房产 |
分类: 特别关注 |
就像每一段罗曼史一样,中间的崎岖,好事多磨是免不了的。然而,五年年多来,自由塔的梦想在万通【中国中心】团队里,从未停止,爱得浓烈。
时光倒流至2003年,冯仑在哥伦比亚大学和北京大学进修房地产运营课程时,遇上了正在筹备重建世界贸易大厦、为纽约疗伤的西尔维斯坦家族,开始注意到世贸重建的项目,有灵敏商业嗅觉和理想主义色彩的他很快觉察到这个项目意义非凡,不禁怦然心动。不久,双方就纽约世贸中心重建一期工程7号楼项目开始了两年多的谈判。
然而,当一切似乎都开始进入状态时,两年多的谈判却在一刹那戛然而止。7月中旬,带着4500万美元信用证赶到纽约的冯仑,得到的却是7月11日西尔维斯坦公司已单方面向媒体宣布中止合同的消息。
外电报道对此的解释是万通“错报财务资源”,在7号楼中准备设置餐饮、住宿等设施,美方不能答应。
“去美国游玩,首选纽约。去纽约,一定会去世贸纪念遗址和新世贸中心。未来巨大的客流,将会为新世贸中心带来新的生机。而如果能够在世贸里面建立【中国中心】这样的综合商用物业项目,应该会有很好的运营效益。”冯仑说。
冯仑知道的另外一个消息是,纽约港务局将投入巨资进行世贸的重建。而其中最大的一项开支将用于世贸区域地下工程的基础设施建设,对此的资金投入量将达到102亿美元。纽约港务局相当于中国城市建设中的一级开发商。
冯仑认为,一个在基础设施方面投入巨资的新世贸,会给这个区域带来巨大的活力,而这也是万通地产决定在此投资的信心所在。
冯仑最后决定,将参与新世贸的一期7号楼从48到52层近2万平方米的投入,以及二期工程中最高建筑楼宇自由塔近8万平方米的投资建设。
冯仑希望能够与世贸中心稳步合作。在一期工程中,万通地产只是租用7号楼48到52层的楼宇,收取增值服务和转租的收益;而在二期工程中,冯仑则准备全面参与投资和建设。
一名雪姓经理,作为商务代表,被冯仑指派到纽约负责万通与世贸的合作事宜。雪姓经理带着队伍在纽约与有关方面,就一期工程中合作展开了紧锣密鼓地谈判。
“我们先进行的是商务条款的谈判,”冯仑说,“商务条款的谈判大约从2005年5月开始,到2006年1月商务条款谈判结束,谈判过程非常复杂。”
随后,双方又开始了法律合同的谈判,这个谈判过程也并不轻松。五个月后的2006年6月30日,所有合同谈判结束。冯仑告诉记者,双方为了进行法律合同谈判,共出动了近10名律师,是一场国际顶尖的房地产项目合作。
突生变故2006年1月开始,世贸中心的市场预期租价开始上升,到6月底租价大概上升了23%。这证明了冯仑们的商业眼光,但也增加了谈判中美国商人提高租价的砝码。
美方提出的另一个要求是,该中心处于安全考虑,应该限制进入的人数,这使得万通地产可能每年损失500万美元的收入。
然而所有的合同还是在2006年6月30日全部完成,庞大繁琐的合同正式文本约200页,合同附件达到了1200页。
接下来的变故是冯仑没有想到的。美方提出了两个关键要求:一是万通地产要在10天内开具出4500万美元的信用证,第二是港务局将对合同进行审批,这个时间需要60到90天。
信用证需要在中国的银行开具,再由汇丰银行作为转让行,最终送达业主手中。美方提出的条件十分苛刻,冯仑表示尽量完成。
20天之后,经过中国6道以上程序批准的信用证终于紧急提交美方。美方认为万通地产公司“错报财务资源”,已经超过了约定时间,单方面提出了中止合同的要求。
“美方所指的‘错报财务资源’,是指的我们开具信用证还需要找其他单位对此进行担保。”冯仑说,“按照他们国家的规矩,如果一个企业有信用,为什么还需要其他企业担保呢。”
“中国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信用体系,所以找其他单位进行担保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但是美国人对此理解不了,所以他们单方面提出了中止合作。”冯仑说。
(本节内容选自2006年08月02日《第一财经》“冯仑透露错失世贸中心内幕:美方为利益单方解约”一文)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新版风马牛集中营:www.fengmani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