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政府希望住房的货币补贴来解决低收入者民众住房问题,即扩大廉租屋的复盖面.我想做法,从设想来说,从着解决民众的切身利益问题来说,这种政策有一定的意义.
但是这里的问题是有几个方面要弄清楚.一是如何来界定低收入民众.是否则中国的住房发展模式也走上香港公屋率50%以上,而房价高企这条路.即让近50%以上的民众纳入以低收入者的范围内.假定是这样做,国家财政有这样的实力吗?香港可仅有700万人口,中国14亿人则是其200倍.而香港的财富在中国的四分之一以上.
如果不是这样,那么低收者界定在什么范围,复盖面过高,政府没有财政支持.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政府的政策设想最好,而不能够落实下来,那这种政策意义不大.比如住房公积金制度,不是也推行了多年吗?但有多少人真正会通过公积金制度而受益了.还有,由于低收入者复盖面过大,而政府财政货币分配肯定是有限.加上房价过高,这种低收入的货币补偿对低收入购买房子来说可能是杯水车薪.在这咱情况下,政府政策的效应自然会减弱.
其实,目前国内房地产市场,建立全国住房保障体系自然重要,但如果这种住房保障体系复盖面过大,那么政府财政有限,低收入者所获得的补偿可能很小.如果复盖面缩小,受益者不多,那么这种住房保障体系起来到作用不大.
再加上这种住房保障体系在建立的过程中,在低收入者的货币补偿过程中,如果来保证这咱住房保障体系的公正公平性,如何来保证这种住房保障体系的效率同样是件不容易的事情.比如以往的经济适用房政策,从政策的初衷来说,肯定是好的,是如何来保证低收入民众也能够进入商品房市场,但是当房价快速上涨时,这种经济适用房的种种弊病都暴露无遗了.而且由于经济适用房制度有一定的政府计划性,那么当这种计划性成为一种稀缺资源,那么这种制度也自然走向其目的的反面了.
所以目前解决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问题,最为重要的仍然在于住房市场化的程度.特别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市的情况下,政府应该如何通过政策的方式保证让国内大多数民众都能够有能力进入房地产市场.而且这方面政府可做的事情太多.目前最重要的是没有看到问题的关键,是没有找到解决房地产市场切入点.即房价过高.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出台任何房地产政策都起不到太多的作用.而这个市场要想发展也不容易.
特别当这个市场完全成了投资者炒作的市场时,那么所面临的问题会更多.可以说,对于2006年房地产市场,政府应该有一个清楚认识,如果通过其政策真正来解决这个市场的问题.不要只及一点不及其他.不要关键的地方不下力气.政府应该明白房地产市场化是解决中国房地产市场问题的最为重要方面.
前一篇:房价信息如何规范与科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