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GO:理想主义者的归宿

(2006-10-12 20:29:45)
分类: 李想的日记
NGO:理想主义者的归宿
 
一个理想主义者很容易成为失望主义者,一群理想主义者很容易成为现实主义者。什么地方更容易聚拢一群理想主义者?我的答案是:在NGO里。
 
什么是NGO?即“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直译为非政府组织,也有很多地方称为“NPO”,是“non-profit organization”的缩写,直译为非营利组织,两者的内涵基本相同。
 
简单说,世界上第一类组织是政府部门,第二类是企业,NGO就是第三类组织形态。独立于政府之外,所以非政府;独立于市场之外,所以非营利。
 
世界上通用的、最强大的两个法则是政府和市场法则,但是在很多问题上,这两个法则常常失灵,比如儿童、贫困、疾病、环境等很多社会问题。
 
20世纪80年代,NGO在全球范围兴起,为补充众多社会问题的缺失的社会服务而发展成为新的组织形态,NGO不靠权力驱动,不靠经济利益驱动,NGO的原动力是志愿精神,而这种志愿精神,来自于对我们生活的环境、对我们的社会、对我们的兄弟姊妹广博而平等的爱,和身体力行的关怀。
 
我们很容易抱怨一些社会问题,也很容易把这些社会问题的解决寄希望于政府,或者寄希望于某一任长官。这其实是长期政府包办所有社会事务的一种习惯思维,这样的思维的直接结果就是,产生一批抱怨但是不参与的社会公民。
 
在上上下下重视经济的今天,很多人拼命的积累人民币以期获得安全感,是的,一路走来,我们太需要稳定和安全了,似乎唯一可以托付和把握的,就是钞票了。
 
可是,想像一下,在一个没有洁净的空气的城市,宝马和别墅怎么给我们干净的呼吸?在一个空气、水、食品都存在污染的城市,腰缠万贯怎么买来健康?在一个疾病横行、却又没有关怀的城市,金钱又怎么给我们温暖?在一个吏治黑暗、治安混乱的城市,金钱又怎么给我们舒畅?
 
缺少个体奉献的社会,必然会缺少个体关怀。而NGO恰恰是能够把个体奉献变成个体关怀的载体之一,也是实现社会理想的执行者。比如捐资助学,接受募捐的是基金会,执行助学活动的则是需要专业的和专门的NGO来完成,否则,就成了裁判踢球,容易出问题。
 
中国为什么缺少足够的、专门并专业的NGO以及NGO发展的环境?一个原因是,在计划经济期间,中国所形成的高度整体性社会,即党和政府直接面对公众,没有社会空间和公共领域的社会结构,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缺失的社会服务和公共参与领域日益突出,政府的职能越来越不能覆盖所有的问题,政府现在提出的“小政府、大社会”,即是顺应了国际方向,也顺应了社会问题的需求。
 
中国国内在民政部注册的NGO有2000多个,这些多数都是官办的NGO,政府给开工资,政府给办公场所,负责人也基本都是政府部门退休下来的,他们还不算是真正的NGO,而因为“一业一社”的政策限制没能进行民政注册的NGO(草根NGO)在中国却有200多万家。我个人认为,NGO的活力和希望在于草根NGO,草根NGO才是NGO的明天。
 
什么是“一业一社”?就是一个行业一个社团。在国内,NGO在法律上被成为民间社团。这是民政部的一条注册NGO的重要政策,举例子说,艾滋病方面,国家级的NGO只能注册一个,如果已经有了一家,那么就不受理第二家的注册申请,无论是否这一家能否有足够的力量提供1045万平方公里范围的服务,而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于是,越来越多的NGO选择了挂靠或者工商注册。
 
说NGO说的太多了,说说自己吧,我是李想,我是一个行走的理想主义者,我愿意结识更多志愿献身于NGO的理想主义者,以及关注和支持NGO的各界朋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