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邵雍传奇——引子

(2013-04-26 17:10:01)
标签:

历史

人物

邵雍

杂谈

分类: 王一兵小说集—历史人物传记

 

   北宋王朝共有四京,即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北京大名府和南京应天府。初沿五代晋、汉、周旧制,以开封府为东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东)为西京。宋真宗景德三年(公元1006年)二月,以赵匡胤曾任后周归德军节度使所领之宋州(今河南商丘)为帝业肇基之地,升为应天府;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正月,又升为南京。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吕夷简以宋真宗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驻跸大名府(今河北大名东北)亲征契丹,奏请大名府为北京。东京为首都,是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西京为分司所在;北京是河北重镇;南京在四境中规模最小。

熙宁初年,从东京开封府通往西京河南府的官道上,飞驰而来一匹骏马,马上坐着一位翩翩少年,头戴乌纱帽,身穿皂罗衫,腰系犀角带。他复姓欧阳,名棐,字叔弼,是大宋朝参知政事欧阳修的公子。此次,他是受父亲的委托,到洛阳探望府尹王拱辰夫人之疾的。因为王拱辰的夫人是他的二姨,所以王拱辰就是他的二姨夫。临行前,父亲还特别嘱咐他:“到了洛阳,一定要去拜见一下邵先生,代我向邵先生转达我对他的仰慕之意。”欧阳棐不知道父亲为什么对这位邵先生如此敬重,他只知道邵先生名雍,字尧夫,家住洛阳城南三里许的洛水之滨天宫寺西天津桥南道德坊,居名“安乐窝”。父亲第一次把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他来办,他感觉是父亲对他的信任和历练,心情有一点紧张,但同时又很得意,他决定,先去拜见邵先生,然后再去王府。在进入洛阳城以后,他就放慢速度,时不时东张西望。

 隋唐时代,洛阳为东都,有宫城、皇城和京城三重,京都之内,纵横各十街,整齐划一,表现出非凡的帝都气派。根据唐人韦述的记载,皇城至京城正南门的定鼎门大街,也即御道,广百步,其他如上东、建春二横街为七十五步,长夏、厚载、永通、徽安、安喜及左掖门等街,各广六十二步,余小街各广三十一步。在街道之间,隋有一百零三个里,三个市;唐改里为坊,有坊一百一十三,市三。每坊四周各长三百步,中开十字路,四出趋门,从坊的大小相同这一点上看,比长安之坊还规整得多。

宋代洛阳有宫城、皇城与京城(外城)三重,均为沿袭隋唐城而来,但周长略有不同。

宫城,周长九里三百步,座落在京城西北。隋时,旧名紫微城,唐代相因,周长十三里二百四十一步,高四丈八尺。宋代洛阳宫城有所缩小。所以《河南志》在《宋城阕古》部分记载:“宫城,周九里三百步。”注文说:“疑西与北经损减。”宋宫城南面三门,中曰五凤,东曰兴教,西曰光政;东面一门曰苍龙,西面一门曰金虎,北面一门曰拱宸,宫城东西有夹城,各三里余,东二门,南曰宾曜,北曰启明;西二门,南曰金曜,北曰乾通。

 皇城,周长十八里二百五十八步,隋唐曰太微城,亦号南城,高三丈七尺,根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皇城周长为四千九百三十步,应合十三里二百五十步,较宋皇城为小。皇城为宫城之外夹城,座落在京城西北。南面三门:中曰端门,东西曰左右掖门。东一门曰宣仁。西三门:南曰丽景,与金曜相直,中曰开化,与乾通相直;北曰应福。

外城,周长五十二里九十步。南面三门,中曰定鼎,东曰长夏,西曰厚载;东面三门,中曰罗门,南曰建春,北曰上东;西面一门曰关门;北面二门,东曰安喜,西曰徽安。这座城是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筑,名曰罗郭城,唐武后长寿二年(公元693年)增筑,号曰金城,城高一丈八尺。

洛阳唐代外城高度远比宫城、皇城为差,经唐末战乱,破坏极其严重。

 从三重城的高度上看,宫城为四丈八尺,皇城为三丈七尺,外城仅一丈八尺,中高外低,但已经不能和东京城相比了。

洛阳河南府有两个附郭县,一曰河南县,管4乡54坊;一曰洛阳县,管3乡43坊。两县中去掉所属乡村,共有93坊。北宋中期,西京有坊120个,其中88个隶河南县,32个隶洛阳县。直到皇佑二年(公元1050年),张奎知河南府事,感到“坊久无榜”,“命布列之”,大体上按照唐朝的街巷来划分诸坊,并统一制定了各坊的榜额。

隋唐时期洛阳的“市”,至宋逐步消失。如隋之丰都市,唐改曰南市。原占二坊之地,至贞观九年(公元935年)只占半坊,另一半名通利坊。唐末大乱后,张全义治洛阳,将南市改为临时的河南府治所在地,使南市与通利坊成为南北二城的居民区,宋朝不可能在这里恢复那种坊市分离的“市”,只能一沿其旧。宋时洛阳的时泰坊,本为隋之通远市,周六里,这个市南临洛水,后废,唐显庆中旧市改坊,宋名大同坊。宋代洛阳有北市坊,本邻德坊地,唐显庆中创为北市,后废市改坊,包括邻德坊在内,原均为北市,到五代时,市的面积已大大缩小,尽管后唐时还在北市行刑,保留有北市之名,实际上很快就被官僚建宅与设置寺院而报废了,至宋而为应天院廨院。

从唐末到北宋,洛阳原来的“市”都划成坊,成了居民区,坊中居民面街而居,沿街成市。

穿城向南,便到了天津桥。

天津桥始建于隋,废于元代。初为浮桥,后为石桥。隋唐时,为连接洛河两岸的交通要道,十分繁华。桥上有四角亭,桥头有酒楼。  

过了天津桥,沿定鼎门大街南行时,欧阳棐看到有三个农夫,皆服皂衣,不紧不慢地走着,一边走,一边还热烈地争论着什么,具体内容没听清楚,但“邵先生”三字却听得清清楚楚。

于是,欧阳棐来到农夫身旁,主动和他们打了招呼。

三个农夫听说他是去找邵先生的,就说:“你跟在我们后面走就行了,我们也是去找邵先生的。”

欧阳棐只得跟在三个农夫身后,蹒跚而行。他竖起耳朵,认真地听着农夫的谈话,渐渐地,也听出了一些门道。

这三个农夫都是从洛阳城郊的村庄里徒步进城来的,他们一个姓田,一个姓王,一个姓韩,他们此行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去找鼎鼎大名的“邵先生”,问问他们要盖的新房吉凶如何。

欧阳棐觉得很稀奇,一般人占卦都是问家人的吉凶,他们三个问的却是屋宅的吉凶,难道砖瓦木石也有生辰八字吗?这个邵先生难道就是父亲要自己拜访的邵先生吗?他会用什么方法占卦呢?

欧阳棐对邵先生的兴趣陡然升高,索性跳下马,紧紧跟在农夫们身后,看看他们到底是不是去道德坊找邵雍邵先生。

没走多远,欧阳棐就看到了刻有“道德坊”三个字的石牌坊,那三个农夫穿过石牌坊,径直朝一户大宅院走去。欧阳棐暗想,这一定就是邵先生的家了,也跟了过去,果然在门楣上看到了“安乐窝”三个大字。

农夫们叩了几下门环,里面便有人高声大嗓地答应“来了”,随后,大门“吱呀”开启一条缝,一个半大小子的脸出现在众人面前。

那个姓田的农夫抢先迎上前去,问道:“邵先生在家吗?我们是来求他老人家问卦的。”

童仆扫了众人一眼,突然看到欧阳棐与那几个农夫装束不同,便问:“这位公子,你也是来问卦的吗?”

欧阳棐含含糊糊地“唔”了一声,童仆便打开大门,引着众人进去,同时大声吆喝:“夫子,有客人来问卦。”

话音未落,欧阳棐便听到一个苍劲的声音答道:“快请进。”欧阳棐猜测,这一定就是邵先生了,便跟着三个农夫,沿着一条竹木掩映的石径,走进东面一间厅堂里。

进得厅堂,只见一人、一案、一椅、一凳、一屏、一桌、一床。人,鬓发斑白、双眸炯炯、身材清瘦,小冠、皂衣、白袍、铁带;案头整齐地摆放着文房四宝;案前有一只圆凳;屏风上画着四季景色;屏风旁的琴桌上搁着一架古琴;屏风后的床里堆满卷轴、图书。

还没等童仆开腔,田姓农夫便上前作了一揖,说:“邵先生,您帮我们算算屋宅吧。”

王姓、韩姓农夫也都异口同声地说:“邵先生,您也帮我们算算吧。”

邵雍问:“你们都是算屋宅的?”

三个农夫齐声回答:“是。”

邵雍说:“你们都姓什么。”

三个农夫一一回答。

邵雍见欧阳棐没有回答,就问:“公子,你也是算屋宅的?”

欧阳棐说:“您先给他们算吧,我不急。”

邵雍说:“那你就请在圆凳上坐一下,我先给他们算。”说罢,走到案前,坐在椅子上,铺开三张竹笺,提起笔,在一方石砚里蘸了蘸墨,又在砚边舔了舔笔尖,便在纸上一一书写起来。

三个农夫看不懂,袖手站在一边。欧阳棐读过《易经》,便凑近前去,想看个门道出来。

只见邵雍在每张纸上都写下了一串串数字,然后又写出了一个个长长短短的符号,最后拿过一本《易经》翻了翻,不紧不慢地分别对三个农夫说道:“你的屋宅可住二十九年,虽有口舌,但必大发。”“你的屋宅二十二年后毁于火灾,虽得长子之力发家,但多耗财之事。”“你的屋宅可住三十一年,但其间会有官司或灾病发生。”

三个农夫或喜或忧,韩姓农夫问:“先生,可有办法免灾吗?”

邵雍神情严肃地说:“吉凶祸福自有定数,不可强免,总之要多做善事才是。”

三个农夫拿着自己的卦纸,千恩万谢地走了。欧阳棐这才郑重行礼,说明来意。

邵雍上前一步,拉住欧阳棐的手说:“多谢令尊大人看重,我久仰令尊大名,公子回去后,请一定代为转达我对令尊的敬意。”

欧阳棐满口答应。

邵雍招呼欧阳棐坐定后,又吩咐童仆上茶。

欧阳棐第一次见到这位比自己年长差不多四十岁的前辈对自己如此热情,心里十分感动,原来紧张的情绪很快便舒缓了,于是,便不揣冒昧,把自己刚才的疑问合盘端出。他问:“邵先生,您刚才是按问卦的时辰起的卦吧?”

邵雍说:“是啊,公子对占卦也有兴趣?”

欧阳棐问:“晚生只是略知一二,但仍有一事不明,想请教先生。”

邵雍说:“你尽管问。”

欧阳棐说:“刚才在同一个时辰里,您给三个人算同一件事,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卦象呢?”

邵雍说:“我只是把他们的姓氏分别按笔画数加到了卦里。”

欧阳棐惊诧道:“您这种起卦法,晚生还是第一次见到。”

邵雍说:“起卦的方法很多,这只是其中的一种而已。”

欧阳棐问:“您是跟谁学的?一定是个世外高人吧?”

邵雍笑着说:“说来话长,如果公子有兴趣,我可以给你一一道来。”

欧阳棐兴奋地说:“您说吧,晚生爱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