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故乡
文/陈之秀
夜风微微,月亮浮九天,风吹树影,水涟漪,月光洒四边,野花吐香味,茫烟轻雾,路灯闪烁,这是故乡,迷人的暗暝,也是梦中,思慕的景致,怀念着故乡的情歌……这熟悉的《怀念故乡》的旋律传入我的耳边,不由得使我想起了离别多年的故乡。
我的故乡在四川渠县的一个乡村小镇。离开那年,我不到18岁。那里没有繁华的街市,也没有宏伟壮观的建筑,更没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通讯设备。惟有真情真善真纯的乡村人情;惟有朴实的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现状生活;惟有鸡鸭牛羊在屋边田边河边山坡上的身影,但那里却盛下了我整个童年。离开故乡时,我带着青春的梦想奔向了都市的洪流。深入都市中,我感受着现代化的一切变迁;感受着都市生活中的奋进与艰辛;感受着都市生活的喧嚣与污浊;感受着都市生活丰富的物质和人情的冷漠;感受着都市中成长的快乐和获得成功的喜悦。然而,快节奏的生活一旦暂停下来,总会想起故乡的一点一滴。那种思乡的情愫便油然而生。有时候在梦中,也会梦到故乡。泥泞的小路上参差不齐的脚印刻着人们行走的痕迹;高高矮矮的土坯房始终坚持不懈地守着它们足下的土地;缕缕青烟窜出房顶,自由挥洒;雄鸡报晓催促着人们早起;还有那系着围裙耄耋的老妇人用干枯的手屋前屋后捡柴,脸上那无情的皱纹肆意地昭示着岁月的沧桑……
离别故乡十年有余,故乡的点滴都侵入我心,扎根我心。当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不由想起了故乡门前的李树桃树、弯曲的小河、天然的井水……儿时的我,对故乡的一切并没有太多的感受,也没有太多的思考,更没有太多的领悟。但随着岁月的蹉跎,故乡却成了我一种牵挂。
记得儿时,每到花开时节,我总会在树下深深地呼吸它们散发出的香味。李树开白花,桃树开红花,红的红,白的白,绿叶相伴,枝杈交加,相互争艳。它们的花期短暂,花瓣逐步凋零,最后结出小果实。于是,我天天盼望它们快点长大、成熟,然后变为我的腹中之物。那时候,每天放学回家,我第一件事便是到李树和桃树下观察它们的动向。我日盼夜盼,盼望它们快点长大成熟。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是真理。我越着急,它们越像吃了定心丸,就是在原地不动。任凭风给它抚摩、雨给它滋润、阳光给它营养、蜜蜂给它歌声都不为所动。天生性急的我气得足足两个星期没看它们。
气过之后,我在见它们时,一个个的脸蛋都长大了。我欢喜地摘了一个亲亲,然后放进嘴里。它们都是不到时间不成熟,就像不懂事的姑娘,怎么也不懂得理解大人的苦心一样。它们的个头就像人的手指,有长有短,有大有小,于是,我只要发现一个比较大一点的,就会狠心地摘下吃掉。但吃在嘴里,味道还是涩涩的。我像馋猫守着老鼠一样,守在了桃树和李树的身边。记得有年端午节,我躺在李树上边摘边吃,不知不觉地在树上睡着了,突然一惊,我掉在了李树下面的水田里,立即成了落汤鸡。不但脸上头上有泥水,就是身上也如此,浑身没一处是干净的,慌忙中爬上田来,再悄悄回到家里换好衣服,以免母亲用“黄金棍”揍。有关这方面的趣事还有很多,比如夏天在弯曲的小河里带着簸箕捉鱼;冬天下井打水,因为那时,只要一到冬天就缺水,只能下井用勺子一勺子一勺子舀到桶里;春天在田边拿着镰刀挖折耳根……
最后一次吃那李树上的李子我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但我知道至少有十年之久。尽管城市中也有李子,但我始终吃不出那里的味道。也许是乡情让我想起那香甜的李子,更多是引起我对故乡的眷念。
也许,随着时代的节拍故乡早已发生了变化,逐渐褪去了她原有的容颜;泥土路被水泥路所掩盖,再也留不下人们行走的足迹;青砖修建的房屋比土坯房多了几分美丽……故乡的种种变化,说明故乡取得了发展,我想,我会为此而感到欣慰。对于故乡,我有着太多的浓情,却无法用语言描述,更无法以轻重衡量,也无法以先后排序。故乡,就像长长的线,总在一端牵引着我。
提及故乡,总有说不完的话,吐不尽的情丝,千言万语凝结成一首小诗,以表达我对故乡的怀念。诗云:
带着对你的思念
我想着你
带着对你的惦记
我想着你
带着对你的牵挂
我想着你
你是我出生的地方
你是我成长的地方
你是我成年后
第一次远离的地方
离开了你 故乡
每个月落的夜晚
我望向你的方向
故乡如远处的画
既清晰又模糊
离开了你 故乡
在太阳升起的地方
我回望你的方向
故乡如晨曦的空气
舒适而恬静
离开了你 故乡
游子的脚步
穿行在了远方
虽然
脚步越迈越远
但想你的心却越来越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