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靖·提线木偶戏】悬丝傀儡的艺术人生

(2010-01-27 09:22:09)
标签:

旅游

摄影

视觉/图片

南靖

田螺坑

提线木偶戏

悬丝傀儡

素华摄影

分类: 福建厦门闽南

  有头有脸有手有脚、有鼻有眼有嘴有耳,唯独没有生命,它就是提线木偶,亦称“悬丝傀儡”。这些不会说话、不会笑的木头人,只要到了表演者手里,立刻就鲜活起来:不论唱做念打,还是喜怒哀乐,十八般武艺轮番上场,保证演绎得惟妙惟肖。普天下,哪个艺人敢说自己的艺术生命,会比这“悬丝傀儡”更长久。如此看来,无法掌控自己命运的“悬丝傀儡”们,依然是幸福的,不仅幸福,而且幸福万年长。

http://s12/middle/46f0eddbt7e1c5bfd766b&690

 

  吃晚饭时,听说步云楼晚上有木偶戏演出,开心得不得了。从没看过提丝木偶戏,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吃完就摸黑赶往步云楼。舞台不大,长约两米宽约一米,被悬空架起;横幅:“南靖县农信杯木偶调研二等奖”;背景是“四菜一汤”的彩画;舞台前的坪里,横七竖八躺着几个小板凳,想来就是观众席。

http://s14/middle/46f0eddbt7301ef2beb1d&690

 

    两位老奶奶捷足先登,一边捧着碗吃饭,一边聊天等开场。可惜,不会说、也听不懂那比天书还难的闽南语,不然,跟老人聊聊家常、听她们讲讲步云楼的故事,多好。

http://s12/middle/46f0eddbt7e10e04e6e2b&690

 

  不少木偶正整装待发。来南靖前,在鼓浪屿海天堂看过布袋木偶戏《大名府》,讲的是梁山好汉,扮成各种杂耍艺人混入“大名府”营救卢俊义的故事,表演者凭手指操纵木偶做出逼真动作,或顶水缸、或舞金箍棒、或耍大刀,出神入画的指上功夫,令人折服。听说南靖提线木偶会眨眼睛,还有真人演唱、伴奏,肯定也错不了。

http://s4/middle/46f0eddbt7e10a06a82c3&690

 

              舞台上有几个人,正在做着演出前的最后准备。  

http://s1/middle/46f0eddbt7e10ad866f50&690

 

  田螺坑木偶剧团条件简陋,没有3D、没有电脑动画、没有音响、没有主持人,只有原汁原味、土得掉渣的、最纯粹、最原生态的民间曲艺。仿佛,不远千里的闽南之行,就是为它而来。

http://s9/middle/46f0eddbtcec7504324d8&690

  

  一阵喧天敲锣声骤然响起,“悬丝傀儡”粉墨登场。高亢、悲壮的闽南语男女对唱,瞬间划破寂静天空,锣鼓声、唱腔声,你方唱罢他登场。问身旁的大叔:今天演的是什么戏,大叔听懂了#######,呵呵,回答是闽南语。怎样猜想,依然听不懂、看不明白,一头雾水。现场没有剧目表、也没有节目单。

http://s5/middle/46f0eddbt7e0b957a39f4&690

 

    木偶戏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远溯至汉代,唐宋进入全盛。福建木偶戏分三类:提线木偶、布袋木偶、杖头木偶戏。以泉州和漳州的木偶表演最为精良。提线木偶戏,也称“嘉礼戏”,是古老傀儡戏的一种。网上资料显示,南靖提线木偶戏始于明清、盛于民初。

http://s2/middle/46f0eddbt7e10e05dd541&690

 

  “悬丝傀儡”,从字面解读,与旧社会民间“驱鬼避邪、酬神还愿”密不可分。当地人说:没错,唱“悬丝傀儡”就是为了驱鬼避邪。以前,有很多人掏钱请戏班唱戏,有的驱鬼、有的保佑家人。步云楼这晚的演出,横幅上方的那张红纸上写得很清楚:“答谢神恩”。

http://s14/middle/46f0eddbt7e0b9ddb1e5d&690

 

    一台提线木偶戏的表演,一般说来,最少也需四人相互配合。两名操纵表演者、两名敲锣打鼓的乐手。表演者一般两人,正副手各一人,正手除操纵木偶外,还要唱、念、道白,副手一般只操纵木偶配合正手表演。这晚,两位艺人在操纵木偶的同时、也同样都是男女主唱。

http://s15/middle/46f0eddbt7e0b80a8bb3e&690

 

    木偶采用人工操作方式控制,表演者都有竹制的操纵板,操纵板与木偶间有许多连线,表演者自舞台上空,靠双手提拉扯线,来操纵木偶的形体,使其做出各种模仿人的逼真动作,以唱腔及对白,赋予不会说话、不会笑的木偶以思想情感,继而演绎出栩栩如生的戏剧效果。这是舞台正上方的操纵台。

http://s15/middle/46f0eddbt7e135dd6a64e&690

 

    这位大嫂手里拿的竹板,就是操纵板,操纵板两侧钻有很多穿线用的细孔,她左手持板、右手提线。 

http://s10/middle/46f0eddbt7e10a05b26d9&690

 

    提线木偶戏的剧目、音乐、对白,主要依据传统剧目如汉剧,兼吸收当地民间传说、神话故事。闽南现代传统木偶剧的剧目,据说多达几百出。木偶角色也有生、旦、净、末、丑等行当。演奏配乐的乐器基本以锣、鼓、二胡、唢呐等为主,开场、落幕一般配以锣鼓乐;至于唱腔的种类,听说非常复杂,各地情况不一。

http://s6/middle/46f0eddbt7e0b80996765&690

 

    开场不久,陆续有游客到来。大叔不停指指这、指指那,示意我拍照,实在不忍心拒绝他的好意,就依着他指哪拍哪。大叔很开心,小哥表演斟酒时,他指着自己的眼睛、又指了指木偶的眼睛,不停眨呀眨,告诉我:木偶会眨眼。又像个孩子一样跑到舞台旁,跟老艺人用闽南话说着什么,又指了指舞台下的我,忽然明白,他是在请老先生表演眨眼给我看。旅途中,总有陌生人,让我感动到无语。http://s5/middle/46f0eddbt7e0b956accc4&690

  

    提丝木偶身高约两尺;由头、笼腹、四肢、提线、勾牌组成;头部通常设有控制机关,可通过提线控制眼嘴活动;扮相、面谱与汉剧角色无异;服装刺绣精美;五官设计略微夸张;人物造型个性鲜明。既然是提线木偶,则连接木偶的“线”是表演的关键所在。提线的数量,一般都应表演需要增减。

  简单木偶,提线一般八到十六根,通常设置在木偶手、肩、脚、耳、腰部等部位;复杂木偶,最多的有三十多根提线。木偶能否活灵活现,关键取决于表演者是否有精准的:提、拉、拨、勾、挑功夫。此外,线位布局、站位安排、操作流程,也很关键。不然,小小的舞台就会被线搅成一团乱麻。

http://s10/middle/46f0eddbt7e10a08955a9&690

 

    背着手、闲庭漫步的“官人”的手在木偶戏中叫“文手”。 提线木偶的手分武手、文手两种。武手的拳心是空的,可插入刀剑等道具,以应剧目要求随时舞枪弄剑;文手有笔手、提物手等多种分类,表演者通过控制木偶各个手指,差遣它拿道具、斟酒啥的。http://s4/middle/46f0eddbt7e0b9dcbabd3&690

 

     演着演着,“官人”不知为何举起了手,赶紧抓拍,呵呵,手里暗藏的机关一览无余。 

http://s12/middle/46f0eddbt7e1357aa746b&690

 

  当最后一拨赶来的咱北京姐妹,打着哈欠相继离开后。吃过饭的步云楼村民,开始向观众席集结。不是每个木偶都会喜笑颜开,却定会有个让人捧腹大笑的角色出现。这不,这位幽默小哥就华丽丽的登场了。脸上喜怒哀乐的表情,舞台上一招一势,分明是个爱恨情愁皆有的活生生的人。http://s7/middle/46f0eddbt7e0ba5c90ef6&690

 

  木偶五官设计很有个性。小哥:仅头部与身躯的提线就有十根;头发被处理成了“宝盖头”、眉毛画着两只蜻蜓、眼鼻区涂抹了白色花纹,眼睛珠子、下巴颌都可以转动;招风兔耳、大蒜鼻子,丑得很夸张、丑得很可爱,不知道,他算不算是剧中的丑角。

http://s16/middle/46f0eddbtcec7479ea01f&690

 

  以下记录了表演者通过提线,控制木偶提壶斟酒的全过程(图片均系高感、手持拍摄)。小哥先是抬着一张写有“金玉满堂”的桌子,得、得、得上场了,喝酒哪能没酒桌。

http://s3/middle/46f0eddbtcec747a82bb2&690

 

  表演者将带提线的红酒壶、红酒杯放好。老先生在小哥手上捏了几下,咋回事?接着,表演者各自捋了捋手中的酒壶、酒杯提线,一切准备工作就绪,看看这酒壶是怎么个举法。

http://s16/middle/46f0eddbtcec747bb428f&690

 

    老先生三下五除二,利索的拉扯了几把,还没看清怎回事,就成功地将小哥的手勾住了酒壶壶耳,然后迅速提线。 

http://s1/middle/46f0eddbt7e0badcd6390&690

 

          呵,终于提起来了,太棒了,老先生成功地让小哥举起了酒壶。http://s15/middle/46f0eddbt7e0baddccc8e&690

 

          小哥手里到底有什么?他是怎样拿酒壶的?看看这张放大的图片就知道了。  

http://s2/middle/46f0eddbt7e1357b9e5f1&690

 

        “官人”大哥也不示弱,他的手在酒杯上来回碰了那么几下,很快也举起了酒杯。

http://s1/middle/46f0eddbt7e0badec3af0&690

 

  呵呵,“官人”是靠大拇指来举杯的。酒杯中部被挖了两个平行小洞,表演者必需精确地将“官人”大拇指送进酒杯两个孔中,方可将杯举起。怪不得木偶的大拇指又细又长,原来奥秘在这。

http://s6/middle/46f0eddbt7e1357c969f5&690 

 

     “来,大哥,小弟给你把酒斟上,相逢是缘啊,山里也没什么好吃的,喝点咱客家人的米酒吧”。 

http://s7/middle/46f0eddbt7e0badec6606&690

 

    正当眼睛都舍不得眨一下地拍摄小哥,“哈哈”,一个巨大的笑声传了过来,一旁老奶奶,笑得这叫一个开心,赶紧抢了一张,回头再一看:原来官人喝醉了,正瘫在座位上摇头晃脑。想来有些后悔,这么精彩的斟酒表演,居然忘记鼓掌了。

http://s15/middle/46f0eddbt7e0bb99f2d5e&690

 

  没有哪一门艺术可以轻易掌握。一个熟练的木偶表演者,需要付出几年,甚至十几年的磨练,才能真正做到“手口随心”、与木偶融为一体。整整两个多小时,没见表演者离过场。手要动、嘴要唱、中场休息也没有,实在不容易。要知道,演出是完全免费的,他们都在义务奉献。

    临下福建前,一位老领导的寿宴上,来了几位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朋友,他们中间有宫廷工艺传人、有杂志社社长、有成功商人、有央视记者。不少偏远地区的民间艺术,仍停留在与田螺坑木偶戏一样,靠艺人奉献的尴尬局面。无法吸引年轻人学习、难谈技艺传承。政府并非不了解,却无奈解不了近渴。

    非遗保护早该改变依赖政府财力支持的旧思想,向市场寻发展。鼓浪屿布袋木偶戏就是例子。六十元门票含参观、看布袋戏听南音,既弘扬民族文化、也让艺人衣食无忧。表演者印象尤为深刻,全是年轻的俊男靓女。 

http://s8/middle/46f0eddbtcec7504cb037&690 

 

  这就是田螺坑木偶剧团的舞台条件,换幕布靠手、搬家伙也靠手。一旁总算来了一位会说普通话的村民,他告诉我,剧团在县里比赛得了二等奖,得了两千块奖金呢!说到两千块时,他特意加重了音量。

http://s9/middle/46f0eddbt7e0b95a84e08&690

 

http://s3/middle/46f0eddbt7e0bb99f3552&690

 

       忙着在后台拍摄道具,黑包公什么时候上的场都不知道,他老人家,这唱的是哪一出。

http://s14/middle/46f0eddbt7e0bb970db2d&690

 

  夜深了,时才身边还有几个村民,也消失了,诺大的观众席上,剩下我与老奶奶坚守。舞台上的四位艺人,仍在一丝不苟表演着,尽管,台下只有我们俩。

http://s8/middle/46f0eddbt7e0bb98044b7&690

 

    又过了半小时,戏看上去还没有要谢幕的意思,奔波忙碌一整天,终究也没能坚守到最后,提前告退。出得门来,反头看了眼黑暗中的步云楼。没人知道,两百多年来,步云楼一共迎来送走过多少“悬丝傀儡”。和土楼里那些曾经也无比鲜活的生命一样,傀儡们随岁月流逝来了又走、走了又来。这就是:“悬丝傀儡”的艺术人生,被悬在丝线上的另类人生。  

http://s2/middle/46f0eddbt7e0bc05e1c31&690

 

                  方寸小舞台、掌中有乾坤

                 生旦净末丑、酸甜苦辣咸

                 驱邪镇妖魔、道义抗在肩

                 悬丝当空舞、丹心永留存 

 

http://s2/middle/46f0eddbt7e39eaa0ace1&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