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靖·提线木偶戏】悬丝傀儡的艺术人生

标签:
旅游摄影视觉/图片南靖田螺坑提线木偶戏悬丝傀儡素华摄影 |
分类: 福建厦门闽南 |
有头有脸有手有脚、有鼻有眼有嘴有耳,唯独没有生命,它就是提线木偶,亦称“悬丝傀儡”。这些不会说话、不会笑的木头人,只要到了表演者手里,立刻就鲜活起来:不论唱做念打,还是喜怒哀乐,十八般武艺轮番上场,保证演绎得惟妙惟肖。普天下,哪个艺人敢说自己的艺术生命,会比这“悬丝傀儡”更长久。如此看来,无法掌控自己命运的“悬丝傀儡”们,依然是幸福的,不仅幸福,而且幸福万年长。
http://s12/middle/46f0eddbt7e1c5bfd766b&690
吃晚饭时,听说步云楼晚上有木偶戏演出,开心得不得了。从没看过提丝木偶戏,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吃完就摸黑赶往步云楼。舞台不大,长约两米宽约一米,被悬空架起;横幅:“南靖县农信杯木偶调研二等奖”;背景是“四菜一汤”的彩画;舞台前的坪里,横七竖八躺着几个小板凳,想来就是观众席。
http://s14/middle/46f0eddbt7301ef2beb1d&690
http://s12/middle/46f0eddbt7e10e04e6e2b&690
不少木偶正整装待发。来南靖前,在鼓浪屿海天堂看过布袋木偶戏《大名府》,讲的是梁山好汉,扮成各种杂耍艺人混入“大名府”营救卢俊义的故事,表演者凭手指操纵木偶做出逼真动作,或顶水缸、或舞金箍棒、或耍大刀,出神入画的指上功夫,令人折服。听说南靖提线木偶会眨眼睛,还有真人演唱、伴奏,肯定也错不了。
http://s4/middle/46f0eddbt7e10a06a82c3&690
舞台上有几个人,正在做着演出前的最后准备。
http://s1/middle/46f0eddbt7e10ad866f50&690
田螺坑木偶剧团条件简陋,没有3D、没有电脑动画、没有音响、没有主持人,只有原汁原味、土得掉渣的、最纯粹、最原生态的民间曲艺。仿佛,不远千里的闽南之行,就是为它而来。
http://s9/middle/46f0eddbtcec7504324d8&690
一阵喧天敲锣声骤然响起,“悬丝傀儡”粉墨登场。高亢、悲壮的闽南语男女对唱,瞬间划破寂静天空,锣鼓声、唱腔声,你方唱罢他登场。问身旁的大叔:今天演的是什么戏,大叔听懂了#######,呵呵,回答是闽南语。怎样猜想,依然听不懂、看不明白,一头雾水。现场没有剧目表、也没有节目单。
http://s5/middle/46f0eddbt7e0b957a39f4&690
http://s2/middle/46f0eddbt7e10e05dd541&690
“悬丝傀儡”,从字面解读,与旧社会民间“驱鬼避邪、酬神还愿”密不可分。当地人说:没错,唱“悬丝傀儡”就是为了驱鬼避邪。以前,有很多人掏钱请戏班唱戏,有的驱鬼、有的保佑家人。步云楼这晚的演出,横幅上方的那张红纸上写得很清楚:“答谢神恩”。
http://s14/middle/46f0eddbt7e0b9ddb1e5d&690
http://s15/middle/46f0eddbt7e0b80a8bb3e&690
http://s15/middle/46f0eddbt7e135dd6a64e&690
http://s10/middle/46f0eddbt7e10a05b26d9&690
http://s6/middle/46f0eddbt7e0b80996765&690
简单木偶,提线一般八到十六根,通常设置在木偶手、肩、脚、耳、腰部等部位;复杂木偶,最多的有三十多根提线。木偶能否活灵活现,关键取决于表演者是否有精准的:提、拉、拨、勾、挑功夫。此外,线位布局、站位安排、操作流程,也很关键。不然,小小的舞台就会被线搅成一团乱麻。
http://s10/middle/46f0eddbt7e10a08955a9&690
演着演着,“官人”不知为何举起了手,赶紧抓拍,呵呵,手里暗藏的机关一览无余。
http://s12/middle/46f0eddbt7e1357aa746b&690
当最后一拨赶来的咱北京姐妹,打着哈欠相继离开后。吃过饭的步云楼村民,开始向观众席集结。不是每个木偶都会喜笑颜开,却定会有个让人捧腹大笑的角色出现。这不,这位幽默小哥就华丽丽的登场了。脸上喜怒哀乐的表情,舞台上一招一势,分明是个爱恨情愁皆有的活生生的人。http://s7/middle/46f0eddbt7e0ba5c90ef6&690
木偶五官设计很有个性。小哥:仅头部与身躯的提线就有十根;头发被处理成了“宝盖头”、眉毛画着两只蜻蜓、眼鼻区涂抹了白色花纹,眼睛珠子、下巴颌都可以转动;招风兔耳、大蒜鼻子,丑得很夸张、丑得很可爱,不知道,他算不算是剧中的丑角。
http://s16/middle/46f0eddbtcec7479ea01f&690
以下记录了表演者通过提线,控制木偶提壶斟酒的全过程(图片均系高感、手持拍摄)。小哥先是抬着一张写有“金玉满堂”的桌子,得、得、得上场了,喝酒哪能没酒桌。
http://s3/middle/46f0eddbtcec747a82bb2&690
表演者将带提线的红酒壶、红酒杯放好。老先生在小哥手上捏了几下,咋回事?接着,表演者各自捋了捋手中的酒壶、酒杯提线,一切准备工作就绪,看看这酒壶是怎么个举法。
http://s16/middle/46f0eddbtcec747bb428f&690
http://s1/middle/46f0eddbt7e0badcd6390&690
http://s2/middle/46f0eddbt7e1357b9e5f1&690
http://s1/middle/46f0eddbt7e0badec3af0&690
呵呵,“官人”是靠大拇指来举杯的。酒杯中部被挖了两个平行小洞,表演者必需精确地将“官人”大拇指送进酒杯两个孔中,方可将杯举起。怪不得木偶的大拇指又细又长,原来奥秘在这。
http://s6/middle/46f0eddbt7e1357c969f5&690
http://s7/middle/46f0eddbt7e0badec6606&690
http://s15/middle/46f0eddbt7e0bb99f2d5e&690
没有哪一门艺术可以轻易掌握。一个熟练的木偶表演者,需要付出几年,甚至十几年的磨练,才能真正做到“手口随心”、与木偶融为一体。整整两个多小时,没见表演者离过场。手要动、嘴要唱、中场休息也没有,实在不容易。要知道,演出是完全免费的,他们都在义务奉献。
http://s8/middle/46f0eddbtcec7504cb037&690
这就是田螺坑木偶剧团的舞台条件,换幕布靠手、搬家伙也靠手。一旁总算来了一位会说普通话的村民,他告诉我,剧团在县里比赛得了二等奖,得了两千块奖金呢!说到两千块时,他特意加重了音量。
http://s9/middle/46f0eddbt7e0b95a84e08&690
http://s3/middle/46f0eddbt7e0bb99f3552&690
http://s14/middle/46f0eddbt7e0bb970db2d&690
夜深了,时才身边还有几个村民,也消失了,诺大的观众席上,剩下我与老奶奶坚守。舞台上的四位艺人,仍在一丝不苟表演着,尽管,台下只有我们俩。
http://s8/middle/46f0eddbt7e0bb98044b7&690
http://s2/middle/46f0eddbt7e0bc05e1c31&690
生旦净末丑、酸甜苦辣咸
驱邪镇妖魔、道义抗在肩
悬丝当空舞、丹心永留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