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已经事隔一年,现在想想,詹宁斯的优雅绅士,迷人面容,仍然是我不放弃职业梦想的精神支柱~
一个人,如果能将自己的职业和兴趣结合在一起,是非常快乐的事情;如果能在这个岗位上坚持到老,将是非常幸运的事情。在主播台上坚持到最后是不少美国王牌节目主持人的追求,在新闻战线上坚持到最后是许多杰出记者的梦想.然而,这种快乐和幸福基本上不为中国的新闻人所拥有。我们有规定年龄的退休制度,也缺少节目主持人的品牌化机制,更没有终身以记者为职业归属的现实土壤。因此,当官是新闻人的出路,转行是新人的机会。又一个美国的主播告别了电视屏幕,他的故事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启发呢。
詹宁斯曾经为40年中不曾请过一次病假而非常骄傲,并且对那些请病假的同事表示轻蔑。40多年来,他的面孔每天出现在新闻节目中,已经为美国数百万家庭所熟悉。"报道中的这段话也许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当然无需如此拼命,但我们是否努力尽职?
“描述一下天空”,这是彼得·詹宁斯童年时候父亲经常让他做的事情,在此后的数十年中描述了从越战到伊拉克战争,从柏林墙到“9·11”等现代历史中的重大事件,并担任美国广播公司(ABC)主播20年以后,2005年8月7日,67岁的詹宁斯由于肺癌离开人世。
冷静到近乎冷酷
在过去的那些岁月中,詹宁斯作为记者和主播,在世界各地报道新闻,他从这些经验中吸取营养,培养出了一种独特的个人风格:当新闻事件在直播中展开的时候,詹宁斯总是能以一种冷静到冷酷的态度来描述它们。
1972年9月5日,詹宁斯在慕尼黑报道奥运会。在这一届奥运会上,阿拉伯恐怖分子绑架并杀死了以色列运动员。熟悉这个恐怖组织历史的詹宁斯对这一事件进行了冷静全面的系列报道,为了拍到恐怖分子的清晰画面,他和摄像师一直努力将摄像机向恐怖分子移近。巴巴拉·马图索在她撰写的《晚间明星:打造广播公司新闻主播》中评价詹宁斯在那次报道中的表现说,他展现出“相当的勇气”,她认为詹宁斯的那一系列报道是“现场直播出现以来最扣人心弦的报道”。
29年之后,“9·11”事件发生了,在两架飞机撞进世贸双子塔后仅仅几分钟,詹宁斯就出现在了直播新闻中,在之后的12小时里,他没有离开过自己的岗位,在“9·11”之后的第一周里,他主持新闻的时间达到了60个小时。在播报这一震惊世界的新闻时,即使冷静如詹宁斯,也在无数观众的注视下发出了“上帝氨的惊叹,表现出了非常罕见的脆弱。
《华盛顿邮报》电视批评家汤姆夏莱斯曾经这样赞扬詹宁斯有关波斯尼亚战争的特别报道:“在他周围的广播公司新闻日渐变得低俗的时候,他成功地保持了他的威严和形象。他的报道远远超越了冲突本身,……他的报道并不是血腥的或者是充实色情的,可能也不会赢得很高的收视率,但是那却是电视新闻本来应该的样子……美国广播公司新闻会记住詹宁斯那样的报道。”
主播时代的终结
美国广播公司曾经拥有三位金牌主播,也由此创造了一个辉煌的新闻时代。CBS的丹·拉瑟、NBC的汤姆·布罗考和ABC的彼得·詹宁斯,长时间以来一直是很多美国普通家庭“未注册的家庭成员”,是他们家庭晚餐桌上的伴侣。这三张脸本身已经成为三个价值连城的媒介,让传媒更贴近人们日常的生活。
如今,随着詹宁斯的去世和布罗考、拉瑟的相继离去,美国三大无线新闻老牌主播的辉煌时代,已成为永远的过去式。“无线电视新闻的收视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佛罗里达大学新闻系教授麦克·弗利(MikeFoley)评论道,“美国观众心目中一直有最喜爱的主播。当这些人离开时,收看电视的观众也会跟着减少。”
与此同时,新闻竞争格局变化也促成了主播时代的终结。在互联网等新技术问世前,美国新闻界一直保持着CBS、NBC和ABC三足鼎立的局面。新科技的出现,改变了新闻界竞争的格局。现今美国电视新闻节目的竞争,已不再是无线电视网之间单纯的竞争,而转变为电视网与有线电视、传统媒体与博客及其他电子传媒之间多角的竞争关系。
根据尼尔森媒体研究的资料显示,1980年,全美有72%的家庭会在晚餐时间收看美国三大无线新闻网的晚间新闻节目;10年前,这个数字降到57%的家庭;而现在,仅有约36%的家庭会在晚餐时段收看无线电视的晚间新闻。正如佛罗里达大学新闻系主任威廉·麦基恩指出的那样,像沃尔特·克朗凯特这种观众可以完全信任的主播再也不会有,像过去那种单一的竞争环境也不复存在,无线新闻的辉煌时代已经一去不返。
从“男孩主播”到ABC第一人
出生在加拿大多伦多的詹宁斯是加拿大著名广播先驱查理·詹宁斯的儿子。
詹宁斯的第一个广播节目是为孩子们制作的节目“彼得的人们”,詹宁斯当时也只是一个9岁的小男孩。他从高中辍学后,在一家银行工作了一小段时间后就进入了广播业。1964年,他在报道美国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中的出色表现,吸引了后来成为美国广播公司总裁的埃尔默·劳尔的注意,3个月后,詹宁斯接受了劳尔的邀请,投在了美国广播公司的麾下。
在纽约,詹宁斯迅速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在进入美国广播公司后仅一年,26岁的詹宁斯就被提名担任15分钟晚间的联合主播,很快,他又成为了惟一的主播。他的经验不足不可避免地暴露了出来,尤其是在与竞争对手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著名主播沃尔特·克朗凯特以及全国广播公司主播戴维·布林克里相比的时候,詹宁斯更显得生嫩。他被嘲弄为“男孩主播”,他那种英国式的措词以及对美国历史和习俗的无知遭到广泛的奚落。3年后,他离开主播台,成为了国内新闻报道的记者。多年后,回忆起他当年的离开,詹宁斯说自己感觉到并不适应那个职位,“我很清楚地感到我需要离开”。
1969年,詹宁斯被派驻中东,并在阿拉伯世界里建立了第一个美国电视新闻报道部门,他在这里重新找回了自己。在派驻黎巴嫩贝鲁特的7年时间里,詹宁斯几乎去过了所有的阿拉伯国家,积累下了此后岁月中让他获益匪浅的知识。
1975年,詹宁斯返回美国,10个月后,他再度被派往伦敦。1983年,担任华盛顿主播的弗兰克·雷诺德患癌症去世,詹宁斯被召回美国,接替了雷诺德的位置,并从此开始成为美国广播公司惟一的主播。
观众超过NBC和CBS之和
詹宁斯的去世似乎是标志着无线新闻辉煌时代的结束,在他去世的这个时刻,美国三大广播公司的著名晚间新闻主播都已经离开了主播的位置。曾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担任制作人,后来又成为詹宁斯同事的美国广播公司“夜线”节目执行制作人汤姆·贝塔格说:“他在观众中拥有如此的信任,其他任何人都很难再与之匹敌”。
1992到1993年,在他职业生涯的顶峰时期,詹宁斯每晚拥有的平均观众数字达到了1400万人。在长达8年的收视率竞争中,詹宁斯拥有的观众数字有时候甚至会超过全国广播公司布罗考以及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拉瑟两者拥有观众数字的总和,而且有时候还超出200万人之多。
在20多年的日子里,在美国人的心目中,詹宁斯以及他在另外两家广播公司的对手主播是否出现在电视上,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衡量新闻事件的大小的标准。在那些报道美国国内外大事的过程中,他们的新闻报道几乎变成了现代历史的书签。例如,詹宁斯在美国广播公司的个人传记里就这样记录着,上世纪60年代,担任驻外记者的詹宁斯见证了柏林墙的竖立,到了上世纪90年代,作为主播,詹宁斯又见证了柏林墙的倒下。
1973年,詹宁斯出色地报道了阿以战争,这为他赢得了观众的尊敬。他是第一个对阿拉法特进行电视访问的记者,1974年,他制作的有关埃及总统萨达特的节目为他赢得了美国广播界最具声望的“乔治·佛斯特·皮博迪奖”。他还是第一个访问伊朗前宗教领袖阿亚图拉·霍梅尼的美国记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