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理治疗的概念:心理治疗是治疗师与来访者建立的良好的关系的基础上,由经过专业训练的治疗师运用心理治疗的有关理论和技术,对来访者进行帮助的过程。其目的是激发和调动来访者改善的动机和潜能,以消除或缓解来访者的心理问题与障碍,促进其人格的成熟和发展。
2、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的联系:心理咨询是一个与心理冶疗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专业领域。两者相似之处有:
1)二者采用的理论和方法常常是一致的。
2)二者进行工作的对象常常是一致的。
3)在强调帮助来访者成长和改变方面,二者是相似的。
4)二者都注重建立在帮助者和来访者之间的良好的人际关系,认为这是帮助来访者改变和成长的必要的条件。
3、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的区别:
1)心理咨询的工作对象主要是正常人,心理治疗则主要针对患有心理障碍的人进行工作。
2)心理咨询所着重的是正常人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如人际关系、职业、学业问题等;心理治疗的适应范围则主要是为某些心理障碍、行为障碍、心身疾病等。
3)心理咨询一般用时较短,而心理治疗费时较长,治疗由几次至几十次,甚至更长时间。
4)心理咨询工作的目标是针对某些具体问题,而心理治疗工作不仅针对具体问题的改善,而且注重人格的成长。
4、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的关系:
1)适应症有所区别:缺乏适当的现实检验能力和缺乏求治动机,是所有心理的排除标准。精神病的急性期,药物治疗应是主要的选择;绝大部分神经症及一般心理障碍者及部分人格障碍者心理治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案。
2)影响机制有所不同:药物治疗的机制是直接通过生理生化效应来实现的;心理冶疗部分是间接通过生理生化效应实现,更多是通过心理活动的变化产生效果的
3)药物或心理治疗,或二者结合治疗的选择:准确理解每个具体来访者的特殊问题,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从来访者的利益角度加以考虑。
5、心理治疗的目标:激发来访者的潜能,以消除或缓解来访者的心理问题与障碍,促进其人格的成熟。促进来访者人格的成熟是心理治疗完美的治疗目标;而缓解或消除来访者的心理问题与障碍则是心理治疗中的不完美的目标,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通常所达到的是不完美的目标。
6、心理治疗的适应证:人际关系问题、个人发展与成长有关的问题、婚姻家庭问题、神经症、癔症、创伤后应激障碍、某些性变态、人格障碍、轻至中度的抑郁症、自杀、心身疾病、物质依赖、儿童行为障碍等均可进行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和躁狂抑郁症也可进行辅助治疗。不同的心理治疗方法其适应证有所不同。
7、心理治疗的基本原则:
1)帮助来访者自立的原则:心理治疗者临床服务工作的目的是促进来访者的心理成长。避免扮演人生指导教师的角色和使来访者在其未来的生活中对治疗师产生心理依赖。
2)客观中立原则:心理治疗工作者应注意保持客观中立的立场,应注意避免将自己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等带入临床工作之中。
3)尊重来访者的原则:心理治疗工作者应尊重每一位来访者,尊重他们作为人的权利和尊严,以真实、诚实、真诚的态度帮助来访者。
4)保密原则:心理治疗工作者应为来访者的资料及治疗过程保密。
5)时间限定原则:应遵守治疗时间的规定,通常个体治疗每次的会谈时间为40-60分钟,无特殊情况不得随意延长和更改会谈时间和已经约定的会谈时间。
6)关系限定原则:心理治疗工作者应按照本专业的道德规范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不得利用来访者对自己的信任或依赖谋取私利,不能与来访者发展专业工作以外的社会关系。
8、对心理治疗专业人员的要求:心理治疗专业人员应该具备良好的个人修养和较健全的人格特征,具备与专业工作有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能够严格遵从专业工作的伦理道德规范。
9、心理治疗师应具备:对自我和他人的良好觉察,尊重并欣赏自己和他人,认同自我,理解自己的能力及限度,真诚、诚恳、诚实,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乐于改变自己,真诚地关心他人,认真地投入工作等特点。
10、国外心理治疗的历史:精神分析的创立,行为疗法的创立,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的创立、认知治疗的创立。
11、国内心理治疗的历史:中国古代的心理治疗思想,新中国成立前,新中国成立后的不同发展阶段。
12、心理治疗的发展趋势:整合的发展趋势、折衷主义治疗、整合趋势的影响因素。
2、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的联系:心理咨询是一个与心理冶疗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专业领域。两者相似之处有:
1)二者采用的理论和方法常常是一致的。
2)二者进行工作的对象常常是一致的。
3)在强调帮助来访者成长和改变方面,二者是相似的。
4)二者都注重建立在帮助者和来访者之间的良好的人际关系,认为这是帮助来访者改变和成长的必要的条件。
3、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的区别:
1)心理咨询的工作对象主要是正常人,心理治疗则主要针对患有心理障碍的人进行工作。
2)心理咨询所着重的是正常人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如人际关系、职业、学业问题等;心理治疗的适应范围则主要是为某些心理障碍、行为障碍、心身疾病等。
3)心理咨询一般用时较短,而心理治疗费时较长,治疗由几次至几十次,甚至更长时间。
4)心理咨询工作的目标是针对某些具体问题,而心理治疗工作不仅针对具体问题的改善,而且注重人格的成长。
4、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的关系:
1)适应症有所区别:缺乏适当的现实检验能力和缺乏求治动机,是所有心理的排除标准。精神病的急性期,药物治疗应是主要的选择;绝大部分神经症及一般心理障碍者及部分人格障碍者心理治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案。
2)影响机制有所不同:药物治疗的机制是直接通过生理生化效应来实现的;心理冶疗部分是间接通过生理生化效应实现,更多是通过心理活动的变化产生效果的
3)药物或心理治疗,或二者结合治疗的选择:准确理解每个具体来访者的特殊问题,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从来访者的利益角度加以考虑。
5、心理治疗的目标:激发来访者的潜能,以消除或缓解来访者的心理问题与障碍,促进其人格的成熟。促进来访者人格的成熟是心理治疗完美的治疗目标;而缓解或消除来访者的心理问题与障碍则是心理治疗中的不完美的目标,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通常所达到的是不完美的目标。
6、心理治疗的适应证:人际关系问题、个人发展与成长有关的问题、婚姻家庭问题、神经症、癔症、创伤后应激障碍、某些性变态、人格障碍、轻至中度的抑郁症、自杀、心身疾病、物质依赖、儿童行为障碍等均可进行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和躁狂抑郁症也可进行辅助治疗。不同的心理治疗方法其适应证有所不同。
7、心理治疗的基本原则:
1)帮助来访者自立的原则:心理治疗者临床服务工作的目的是促进来访者的心理成长。避免扮演人生指导教师的角色和使来访者在其未来的生活中对治疗师产生心理依赖。
2)客观中立原则:心理治疗工作者应注意保持客观中立的立场,应注意避免将自己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等带入临床工作之中。
3)尊重来访者的原则:心理治疗工作者应尊重每一位来访者,尊重他们作为人的权利和尊严,以真实、诚实、真诚的态度帮助来访者。
4)保密原则:心理治疗工作者应为来访者的资料及治疗过程保密。
5)时间限定原则:应遵守治疗时间的规定,通常个体治疗每次的会谈时间为40-60分钟,无特殊情况不得随意延长和更改会谈时间和已经约定的会谈时间。
6)关系限定原则:心理治疗工作者应按照本专业的道德规范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不得利用来访者对自己的信任或依赖谋取私利,不能与来访者发展专业工作以外的社会关系。
8、对心理治疗专业人员的要求:心理治疗专业人员应该具备良好的个人修养和较健全的人格特征,具备与专业工作有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能够严格遵从专业工作的伦理道德规范。
9、心理治疗师应具备:对自我和他人的良好觉察,尊重并欣赏自己和他人,认同自我,理解自己的能力及限度,真诚、诚恳、诚实,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乐于改变自己,真诚地关心他人,认真地投入工作等特点。
10、国外心理治疗的历史:精神分析的创立,行为疗法的创立,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的创立、认知治疗的创立。
11、国内心理治疗的历史:中国古代的心理治疗思想,新中国成立前,新中国成立后的不同发展阶段。
12、心理治疗的发展趋势:整合的发展趋势、折衷主义治疗、整合趋势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