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e医生学习日记14-社会知觉与印象管理

(2006-05-05 06:15:41)
1、社会知觉: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对自己的知觉。
 
2、社会知觉研究范围:对人知觉、印象形成、归因研究。
 
3、社会知觉的类别:对他人表情的知觉、对他人人格的知觉、对人际关系的知觉、对自我的知觉。
 
4、影响社会知觉的主观因素:认知者的情绪、认知者的经验、认知者的动机。
 
5、印象:存留在个体(认知主体)头脑中的认知客体的形象。
 
6、印象形成:个体首次接触新的社会情境时总是按照个体已往经验,将情境中的人或事进行归类,明确它对个体的意义,以便个体的行为获得明确定向的过程。
 
7、印象形成的线索:人的自然特征、人的社会特征、人的心理特征。
 
8、印象形成的维度:评价、力量、活动。
 
9、中心品质:热情与冷漠具有中心品质的特征。
 
10、加法模式:某个体肯定评价特征愈多,强度愈大,给人的印象愈好;反之,消极评价特征愈多,强度愈大,给人的印象则越差。
 
11、平均模式:将他人的各个特征的分值加以平均,然后根据平均值形成对他人的总体印象
 
12、加权平均模式:对他人形成总体印象时,不仅考虑积极特征与消极特征的数量与强度,而且从逻辑上判断各种特征的重要性。
 
13、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信息出现的顺序对印象形成有重要作用。最先出现的信息影响最大,称为首因效应;最新获得的信息影响也较大,称为近因效应。
 
14、光环效应:即晕轮效应,个体对认知对象的品质会形成某种倾向性印象,并用它评价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
 
15、刻板印象与定型:刻板印象指人们对某一类人持有的一套概括而固定的看法,并以此作为判断评价他人的依据,如果刻板印象是针对某一群体成员则称为定型。
 
16、印象管理:指一个人以一定方式去影响别人对自己印象的过程。
 
17、印象管理的策略:按社会常模或以对方的好恶表现自己;隐藏自我;按社会期待表现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角色的社会规范;投人所好。
 
18、归因:归结行为的原因,即根据有关的外部信息、线索,对人的内在状态或依据人的外在行为表现推测其行为原因的过程。
 
19、行为的原因可分为:内因与外因、稳定性与易变性、可控程度。
 
20、归因原则:不变性原则、折扣原则、协变原则。
 
21、三维理论:凯利提出个体在归因时需要三种信息:特异性信息;共同性信息;一致性信息。
 
22、归因偏差产生的原因:社会视角的影响;自我价值保护;忽视一致性因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