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印象之二:韩食文化流水帐

标签:
韩国美食文化 |
分类: 【我笔写我心】 |
在韩国吃饭,真的是天天有惊喜啊!抵达首尔的第一天晚上,我就被当地一位朋友带领着,去了一家用韩国古典家具装饰得非常舒适、不少明星光顾过,并留下签名照片的餐馆吃经典韩食。第一感觉,韩食的最大好处就是花样多,每样分量少许,这样就可以尝到各种风味的佳肴。
用青瓜薄片卷着生三文鱼片和豆芽丝、洋葱粒是一道非常好的开胃菜;烤猪肉饼充满了肉汁和肉香,面上还撒了花生粉;用豆粉和糯米粉做成的黄色或绿色的皮上放着伴有芥末的蔬菜丝,吃起来带着清香;伴有芝麻的炒米粉,肉香浓郁的白切五花肉,外脆内酥的加入蔬菜、葱的煎炸绿豆饼,调味的是章鱼沙拉;一点点的香馥满口的南瓜汤,一点点的清甜的螺肉汤,一点点的非常健康的黑豆竹筒饭作为主食。那一晚我还第一次吃到指头大的生鱿鱼仔泡菜,美味。整餐饭的出品有如画卷,慢慢地铺开,慢慢地点缀,最后以一杯凉凉甜甜的缀上松籽的茶结束。堪称精品!就可惜韩国朋友是在我结束了一天的行程后到酒店接上我匆匆离开,忘记带相机,以致没能拍照,很是遗憾。
倒是跟朋友学了一句“계선서주세요”。当晚在餐馆实地实验了一下,真被听懂了,高兴。回宾馆下车时也不忘跟司机说了句“영수증주세요”,同样听懂了,高兴。
土豆龙骨火锅(감자탕)里是已经煮好的6大块龙脊骨,与土豆块、金针菇、青菜、粉丝,等等。明火烧着吃很送饭。
灌肠猪头肉定食倒是很特别,三种灌肠从上而下分别是猪肠包着牛肉泡菜粉丝、粉丝、泡菜粉丝,口感软软的。图下方右边是猪舌,左边是猪头顶的肥瘦肉。我还是第一次吃猪头顶肉,没想到还真好吃,质感很嫩,香!大白菜是生的,和萝卜泡菜一起吃,只是我肚子这顿实在没空间吃,下次找机会一定还要试一下。
第二天晚饭后,朋友又带我去了位于明洞后面饮食街的青南韩食餐馆,门口有两个济州岛的守护神在站岗,这家店是专吃鱼的传统韩国餐馆。进了门,每个人都得拖鞋上矮炕,等吃好出来每个客人的鞋已经被一排排摆放得非常整齐,同行者的鞋必是挨着的,方便找。不过这是我第一次坐矮炕,到2/3进程的时候我的腿已经开始麻了,不得不换姿势。这里一份烤鱼加饭或一锅海鱼块金针菇汤加饭只用8千韩元,很适合周边写字楼里的上班族来吃。汤里有中国北方的那种茼蒿,还有海鱼肠。今天吃到的新口味泡菜是甜酱黑豆花生,不辣,好味。餐馆给每人来一碗紫苏叶汤,至今我已经吃过紫苏叶泡菜、新鲜紫苏叶包五花肉。即使是有特殊味道的紫苏叶,韩国人也会换着法子来吃,足见对它的喜爱。
明洞饺子(명동교자)是一家位于首尔市中区明洞街的著名连锁中餐馆。咋一听,我还以为它真是个吃饺子的地方,想想饺子怎么也是咱们中国的才正宗呀!韩国的中国饺子是个什么味道呢?带着好奇心进去,我才发现原来所谓的饺子就是小笼包或者馄饨,而这家餐馆主要卖的就是馄饨肉沫汤面和小笼包。尽管品种单一,却很受韩国人喜爱,不排队等是没有座位的。汤面里的馄饨只有四个,味道不深刻;汤的味道还行,号称是鸡汤;面条的口感则跟在国内吃的不太一样,不是劲道的那种,而是软而绵而滑的,又白又粗,有点特别。这种面在肚子饿的时候非常好吃,呵呵。小笼包嘛,皮不错,馅的味道则比较一般。而且从我拍的照片大概就可以看出它包的汤汁把底部浸透了,夹起来的时候非常容易穿底漏馅,这个水平不比祖国的灌汤包啊!但无论如何,还是值得一试,毕竟8千元韩币在明洞这个商业旺区不算贵。购物累了,快速进来吃一碗,又可以出去继续血拼了。
惟一遗憾的是这次旅途没能吃到韩剧里常见的中华炸酱面。不知道是否类似于冷面的辣酱味道加上明洞饺子汤面的口感呢?希望下次还能有机会品尝品尝。
很多人都知道韩国菜里“冷面(냉면)”是很出名的,其实它地道的全称应该是“拌冷面(비빔냉면)”。器皿如下图,用个很大的不锈钢碗,当然也有其他器皿的,比如韩剧里为了镜头效果用透明玻璃大碗等。拌面的材料可以多样化,跟众多中华面小吃一样,不过像我吃的这个在面里放雪梨的,还真是第一回。如图,我碗里的是两片牛肉、半个蛋、梨丝、腌萝卜片、青瓜片、辣酱和细而有韧劲的面混搭。因为辣酱很辣,吃起来很火热,所以雪梨起到了很好的综合作用,清爽的口感顿时让口腔降下温来,只是吃到最后我还是觉着雪梨实在放得太少太少,呵呵。
传统的拌冷面都会像我吃的这份一样选用牛腱肉(牛展)做肉片,面条则选用荞麦面,颜色暗黄,又软又韧,细细长长。好的冷面用筷子是很难折断的,所以服务生端给你前都会问需不需要用剪刀剪成几段,看上图左下角就看到剪刀口的痕迹。从味道来说,冷面如果不放辣酱会逊色很多。从饮食营养均衡的角度看,它材料荤素粗细粮搭配得非常好,总之我是很认可的。
说到韩国饮食里最著名的汤,参鸡汤首屈一指。它不仅在韩国盛行,而且在我国东北的朝鲜族人当中也是备受亲睐的一道佳肴,毕竟其主要食材之一是来自于长白山的土特产——山人参,它集中了天地之灵气,最能补充缺乏肉类的当地人的体能和元气。在中国医药里,我们讲究人参一般只适合于产后、术后气血大虚之人。可在韩国,人参是男女老少健病皆宜的食材,比如人参糖、人参糕点、人参茶、人参汤、人参酒、人参蜜等。经济能力许可的老人还会每隔一段时间拿切成片的新鲜人参蘸着蜂蜜直接入口干吃,补身子甚好。至于什么时候喝参鸡汤好,韩国民间有种说法:在每年春天入夏之前分别喝三次。我想韩国的春天温度还是很低的,所以当地人体质还受得了。
在韩国,各个城市都有专喝参鸡汤的餐馆。在首尔,最著名的餐馆是土俗村参鸡汤餐馆(토속촌 삼계탕,Tosokchon Sam Kye Tang)。它座落在景福宫附近的一条胡同里,若非朋友开车带我们来,还不太容易找。但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听说已故前总统卢武铉,还有一些演艺名人都非常喜欢来这家店品尝参鸡汤。因此在这里看到门口客人排长龙就不出奇了,用餐高峰时段长龙至少有20人以上。不过馆子里的座位有近百,而且每人基本上消费一份鸡汤就吃完了,轮换速度快,一般等15分钟也能轮到,一边等一边看着前面韩国人家庭或朋友相约成三成五地等待闲聊也蛮有意思。
这家店基本上就卖三种菜:土家参鸡汤18000韩元,乌骨参鸡汤23000韩元,烤土鸡16000韩元,每份鸡汤还配一杯人参酒。
腿坐下等待上菜的时候,可自助从每张餐桌的小泡菜坛子里夹出免费的萝卜泡菜、大白菜泡菜,并自己拿剪刀剪碎就食,这跟普通餐馆一样。不过我记得咱们中医理论讲究萝卜和参不可同食,因为萝卜下气而参补气,一起服用功能会相互抵消导致无效。如果专门花钱来吃这人参,萝卜泡菜还是改天才吃吧!人参酒虽然只有一小杯(四钱左右),然而浓厚的参味足以饶舌,让人不得不慢慢品、慢慢抿,值得推荐。如果像我这般不胜酒量,可以考虑将酒倒入锅中与汤同饮。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服务员端上空的小调味碟是让客人根据个人喜好自己调配盐和胡椒的比例制成椒盐,用来蘸鸡肉吃的。
参鸡汤的主材还是传统的童子鸡、人参、红枣、糯米、栗子、白果,功能无非是补气、补血、补肾、暖胃。据说糯米塞进鸡肚子里也是为了去鸡的腥味,不知有无道理。但我想还有一个原因是糯米不像稻米那么烂,在炖制的过程中不容易从鸡肚子里流出粥来。辅料与众不同的是这家店的汤面上还点缀了南瓜子和葵花籽,应该只是为了增加咀嚼的香味。古人发明这道菜的聪明之处在于一份鸡汤既有饭又有肉又有汤,还有强身健体之功效,干完一锅汤只需15分钟,但效率却很高。
算来,直到第五天(每天四顿)我吃到的韩国菜仍然可以每一餐都不一样,真可谓着实地见识了一回韩国引以为豪的饮食文化。寥寥记录下来的也只是在首尔市品尝到的一小部分韩食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