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年底年初,总会习惯性地盘点一下自己这一整年来的成果,也顺手好好清理清理桌边桌前积攒了365天的“资料”。忙碌中,手机的短信铃声忽然响起,屏幕上显示“施宇翔”发来短信。这个名字让我感觉有些陌生,再细看内容不禁哑然:
“您好!时值岁末,我在整理手机通讯录时,发现储存了您的姓名和手机号码。但我一时间也想不起来您是哪一位?我们是怎样认识的?您能帮我回忆一下吗?”
既然我的手机里也同样存了他的姓名和手机号码,想必我们确实应该是认识的。我迅速“Google”了一下自己的记忆库,也没有搜索到相应的内容。但唯一可以肯定,他一定不是一个女的,起码不会是位美女,因为我可是一个对我认为的美女可以做到过目不忘的人。于是,只得迅速开启手机中的“高级搜索”程序,指望通过对蛛丝马迹的分析,还原他的形象。
我猜,他勤奋如我。我们都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接触这个圈子的机会。因为就算在暂时还只是陌生人的中间,必然蕴藏着未知或者已知的新闻线索、业内信息,乃至商机和价值。我们身上早已没有了上辈人的腼腆与含蓄,如今这个社会就连“一夜情”都已泛滥——尽管我实在不敢苟同——但是陌生自是绝对不会成为距离。因此,我们如蜜蜂一样在各大新闻发布会、各种年会、各式展览会、各类慈善晚宴、各色酒吧派对上辛勤地出没;出差的飞机上、休假的旅行团中,甚至包括在泡温泉、蒸桑拿,在健身房和游泳馆里,我们同样不会忘记寻找机会适时地问一问周围人的具体职务、职位,甚至包括权责范围等。考虑到现实生活中能够接触到政府高层,或者说是上流社会的机会毕竟有限,我们还会充分利用所剩时间,努力地把自己的触角伸向另一个虚拟的世界,积极去参加网络组织的各种社区活动……
我猜,他也忙碌如我。辛辛苦苦地耕耘了一整年,只有在岁末放假时才会腾出时间来“盘点”一下手机里的通讯录,才会有机会发现:那偶尔曾经的相识,又在不知不觉间恢复成了陌生。恨只恨,没有把当时邂逅的声音、影像资料储存起来,以备日后回忆。其实,被淡忘的又岂止是手机里的乾坤,名片夹里躺得横七竖八的卡片,MSN或者QQ上新增的一串串或中文或英文的各式昵称,又还能有几个没有沦为过眼云烟呢!
我猜,……
我忽然意识到了不必再继续猜想下去了,因为这些都是现代传媒人所必备的素质,都是从事新闻的我们熟练掌握的生存技法——可以在最短时间把陌生瞬间变为熟悉。只可惜,自然的规律总是不肯成全我们,那些瞬间熟悉起来的面孔又往往会以同样的速度变得陌生,更别说那些还有来得及熟悉,就又归于模糊的面孔了。况且,即便我绞尽脑汁总算猜出了他是谁,即便我们重新认识了对方,也无非启动了又一个从熟悉到陌生的轮回。想到这里,我迅速回了短信,写道:“不如相忘于江湖。”
很快,他心照不宣地回复了一个笑脸。
都市里,我们都是熟悉的陌生人。即使手机的功能再强大,也无非只是能够帮助我们记录。而真正能够沉淀为记忆,才是给予一个陌生人的最高礼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