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要向新华社记者学什么

(2008-10-05 10:30:08)
标签:

工业和信息化部

李毅中

新华社

记者

中国电子报

新闻敏感

分类: 【收获心得篇】

    新闻是易碎品,在海量信息充斥生活的时代,变化时刻在身边,记者要永远面对新鲜或陌生的事物做处理性而准确的判断,并不断带给人新意。有位专家曾形象地概括,做记者的人眼光要像鹰一样敏锐,肚子像骆驼一样能装,腿像马一样能跑,思维像雷达一样,能够迅速做出分析和判断。”


    采编工作是报业的基础,是内容质量的根本。但要想在传媒业里扎根,就必须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踏踏实实的作本份。尽管我们报社在前20余年里打拼得异常艰苦,但如果没有这种扎根精神,绝对是坚持不下来的。“当你决定要做一件事时,一定要有执著、冒险、犯难的精神!”我还记得曾看过郭台铭说过的话,“如果能在台湾开车,就能到全世界开车。”我相信他这句话!

 

    先来看下面这则报道: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7-04/13/xin_1720404191315156104336.gif

    新华社北京10月3日电  题:“以规划、政策、标准确保乳制品行业健康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就乳制品行业管理答记者问

    新华社记者黄全权、冯晓芳

    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全局,关系到人民群众尤其是婴幼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问题奶粉究竟出在哪些环节?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从哪些方面着手,确保乳制品行业健康发展?3日,在实地查看三元绿荷牧场、蒙牛乳业生产基地时,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接受了新华社记者采访。

    问:请您介绍一下目前我国乳制品行业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婴幼儿奶粉事件发生的原因何在?

    答:乳制品工业是食品制造业中的重点行业之一,近年来年均增长速度超过20%。全国乳制品规模以上企业达743家。
    婴幼儿奶粉事件的发生,一是产品检测标准和企业质量管理存在漏洞。由于此前三聚氰胺未作为检测项目,所以生产企业无标准可依,也没有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二是近年来乳制品行业加工能力增长过快,原料奶资源难以支撑,协调发展矛盾突出,不法分子借机违法谋取利益。
    事件发生后,国家对9月14日以后生产的液态奶共抽查了四批,均未检出三聚氰胺。抽检结果说明,目前奶制品质量得到了有效控制。各方面对奶制品行业的整顿和规范工作初见成效。一是奶制品企业对不合格产品实行了下架召回、封存销毁;二是加强了对原料奶收购环节质量管理;三是配置专用检测设备,增强企业检测能力。如伊利公司投资700多万元、蒙牛公司投资1000多万元紧急购置酶标仪、高效液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仪和气相色谱―质谱仪等先进检测仪器,对入厂原料奶和出厂产品实行批批检测,重点对三聚氰胺含量进行检测。

    问:这次问题奶粉究竟出在哪些环节?为什么那么多的知名品牌都出了问题?

    答:三聚氰胺是化学品,是合成树脂的原料,从分子结构看,根本不含蛋白质,严禁用于食品加工业和饲料业。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有关方面集中展开了对奶制品三聚氰胺污染情况的调查。到目前为止,尚未查出奶制品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人为加入三聚氰胺的现象。在对河北省三鹿集团的200份原料奶所进行的三聚氰胺检测中,发现其中56个批次奶品中含有三聚氰胺,涉及41个原奶供应站。这说明目前主要问题集中在原料奶的收购、储存环节。
    不法分子将三聚氰胺添加到原料奶中,钻的是凯氏定氮法测定奶粉蛋白质含量的漏洞。国标GB/T5413.1-1997《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蛋白质的测定》明确,使用凯氏定氮法测定奶粉中蛋白质的含量,这一方法是目前国际通用的测定蛋白质的方法。凯氏定氮法,是指通过测量氮元素的含量,并利用氮元素与蛋白质换算系数,来计算乳制品中所含蛋白质总量的方法。在分析过程中,所有含氮物质均被统计成蛋白质总量。三聚氰胺含氮量高达66%,一旦被掺入乳制品中,就可以提高氮的含量,造成原料奶蛋白质含量虚高。而其价钱,只有蛋白原料的五分之一。于是一些不法分子就钻空子,在奶液中添加三聚氰胺,误导为“蛋白精”。这也暴露出我们在食品质量监管中存在重大安全漏洞。
    三聚氰胺是如何流向奶制品加工企业的?据初步调查,一些小企业采取委托大企业加工生产,或者直接采购大企业产品改换包装出售,销售去向很难跟踪,这是三聚氰胺流向食品市场的监管死角。从奶站看,目前多数乳制品企业自建奶站比重小,大多数为个体奶站,相当一部分奶站证照不全。同时由于企业扩张太快,争夺奶源问题比较突出,容易出现漏洞。我们要求国内三聚氰胺生产企业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产品销售流向的控制,并在三聚氰胺新包装袋上明确标识“严禁用于食品加工业和饲料业”的警示标志。另一方面,配合有关部门整顿规范奶站。

    问:从工业行业管理部门来看,目前的管理难点在哪里?乳制品企业面临的困难有哪些?

    答:目前,当务之急是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尽快恢复市场信心。消费者有了信心,产品才能有销路,企业才能正常生产,才能确保奶农不倒奶、不杀牛。
    管理难点是解决鲜奶收购。一方面要尽量多收,尤其要按原订合同兑现;一方面要严格质量检测,防止含有三聚氰胺的鲜奶混入。为此,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在做好乳制品行业整顿规范的同时,督促和指导企业在原料奶收购、储运、加工、销售等环节采取严格措施。严格加工工艺、设备管理和环境条件,严格质量保证体系。对于经检测合格的新出厂产品,由企业在商场、超市等设立放心安全专柜,促进产品销售,以尽快恢复消费者的信心,重塑国产奶制品形象。
    鲜奶和奶制品质量检测是目前乳制品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一是检测设备不足。绝大多数企业缺少检测三聚氰胺的仪器,对原料奶、产成品的检验要委托少数专门机构承担,样品多、效率低、耗时长。二是检测技术单一,检测成本较高,检测速度慢。一个批次的检测需要2至3个小时才能得出结果,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很大影响。目前有关方面正在研发奶制品中蛋白质和三聚氰胺含量的快速检验方法和仪器设备,主要有三类:即不用仪器设备的检测法(如试纸条)、ELISA试剂盒和光谱法。工业和信息化部也在着手开展三聚氰胺含量快速检验方法和奶制品安全检测方法的研究。

    问:工业和信息化部是今年才成立的新部委,社会很关注这个部门的运作情况。面对问题奶粉这样的突发事件,工业和信息化部要做哪些工作?

    答: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从规划、政策、标准三个方面着手,建立长效机制,引导和规范乳制品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完善产业政策,提高准入门槛,严格行业准入管理。针对当前乳制品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快修订现行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条件:明确要求乳制品加工企业加大对奶源基地建设的投入和管理;要求乳制品加工企业加强对奶源生产收购环节的监控,堵塞奶源收购方面的漏洞;报经国务院批准后,组织对乳制品行业实施准入管理,对符合准入条件的企业进行公告,对不符合准入条件的企业限期整改;调整和优化乳制品产业结构,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清理整顿期间,新上或改扩建乳制品加工项目(企业),一律上报国务院工业行业管理部门核准。
    二是完善质量标准和原料奶、乳制品检验体系。乳制品标准体系由原料乳标准、乳制品卫生标准、乳制品产品标准、乳制品生产管理与质量控制标准以及乳制品检测方法标准组成。我国乳制品产品标准与国际标准相比较,指标设置基本相同,但国内标准在数量、门类、品种以及技术指标规定等方面与国际标准差距较大。此外,在现行的国际标准和我国国家标准中均未规定三聚氰胺指标及相应的检测方法。目前有关方面已着手制订《原料乳与乳制品中三聚氰胺检测方法》,正在征求意见,相关国家标准正在报批中。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组织专家修订和完善乳制品质量标准和检测标准。健全食品质量安全法规体系,尽快出台《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研究制定《生鲜乳收购管理办法》、《奶站建设准入条件》,实行依法规范管理。制订和组织实施乳制品产业振兴计划。加强行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规范市场秩序。
    三是加快整顿规范,实施分类指导。要求各地对已停产或半停产企业加强分类指导,加快整顿和规范。注重统筹兼顾,一手抓整改,一手抓发展,尽快恢复经整改合格企业的部分生产能力,鼓励和支持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兼并收购、强强联合,加快企业集团化、集约化进程,提高产业集中度。9月2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已致函河北省人民政府要求尽快对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整顿和下一步发展问题提出初步方案,随后将会同有关部门进行专题研究。
    四是会同财政部和金融部门,落实相关扶持政策,给予企业必要的贴息和信贷支持,缓解企业流动资金短缺矛盾。对于经检测合格的新出厂产品,有关部门应出具质量安全证明,并在商场、超市等设立放心安全专柜,促进产品销售。同时,要监督经销商等严格执行合同,不得随意以不当理由扣押生产企业货款,帮助企业加快资金回笼。9月28日,财政部已下发了《原料奶收购贷款中央财政贴息管理办法》,工业和信息化部根据要求已确定了第一批157家贴息企业名单,建议银监会、人民银行等部门尽快落实原料奶收购专项贷款,努力实现贴息资金及时到位。
    五是发挥行业中介组织的作用。组织行业协会督促企业开展自查自纠,进一步推进行业自律,严格执行进货检验、过程检验与出厂检验的检测方法和制度,健全产品质量保证体系,提升检测能力。

 

 

我们要向新华社记者学什么

 

    不禁要问自己,为什么采访的不是我们行业机关报的记者?为什么提问的不是我们这些资深的行业专家?

 

    我们应该向新华社记者学什么?学习他们的新闻敏感,形成他们的职业敏感。这正是我们的记者所欠缺的东西。尽管做行业报的我们并不追求速度,我们要的是深度和极强的专业性,我们总会很自豪的逢人就讲我们的记者对产业和市场有着异常敏锐的洞察力,那么,在这个时候,我们的行业记者们又在哪里呢?!

 

 

    舞台没有天花板

 

    真正的舞台不需要天花板

 

    有人说,企业是船,员工是船上的船员,船要跨越激流,成功达到彼岸,必须依靠船上每一个船员的努力付出。这个比喻很贴切。

 

    什么叫做没有天花板的舞台?不是每个员工可以找领导反映情况就是没有天花板,而是企业给员工的发展空间是无止境的,拥有“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成长环境才叫没有天花板的舞台。而中国电子报,一个正在高速发展的行业媒体,正是这个没有天花板的舞台的中心。

 

    看过《赛迪人》上的精妙比喻,将其形象地概括为信息产业领域“国宝”级的采编团队。我们这位年轻却很“资深”的掌舵人继续写道:初到报社,很多老同志就语重心长地告诉他,中国电子报就好比“国宝”大熊猫,在自身发展方面,看似迟缓,其实却很稳健;在市场经营方面,缺乏狼性,但不乏憨厚和亲和力;在人才队伍方面,看似个性多于共性,但都有一个共同的新闻理想。所以说,在电子报这个团队,采编和经营工作都好比是做“熊掌”,要用耐心慢火煨的,不可操之过急。

 

    所以他也同样叮咛“后来”的我:任何一个企业或团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做事规则,应该尊重其内在规律和特点。至于“国宝”大熊猫,更是有其可爱的品性、独特的资源底蕴。凡事急不得,慢慢来,最终结果肯定是美味可口、营养价值极丰的上等“熊掌”。

 

    尽管做记者体力和经历的付出都很大,但这个职业的成就感正来源于此。我热爱新闻事业,并对这个行业倾注了无限感情。我渴望自己能够成为社会发展与变革的敏锐感知者和积极参与者,并主动投身其中,运用多年来的所学所闻,最大限度地发挥聪明才智,改善身边人的生活,甚至为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和社会改革的全面进步而尽自己的一点儿绵薄之力。倘若某个岗位能够使你自身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正是我们任何一个人的追求目标。但如果最能发挥自己能力的工作,又恰好是自己最喜欢的工作,那就更两全其美了,也就是职业生涯的最高境界了。能够学以致用,会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而在这里,相信我会很幸运,遇到这种机会,得到这个平台。

 

    “当兵后悔三年,不当兵后悔一生”,记者这个职业也具有同样的魅力。考察一个记者是否资深,不能用简单的工龄计算,要看其行业专家掌握情况,要看采访企业高层的数量。尤其是中国电子报社的领导又特别强调品牌的建设,他们认为每位记者都应该成为一个品牌,优秀的记者就更应该是有个性的品牌记者。我期待着能有一天我会幸运地将两者完美融合,并用指尖在键盘上敲打出来的文字的丝线把她们串成美丽的语言,织成华丽的篇章,然后再用心地奏成一曲曲快乐悠扬的旋律,吟唱出一首首美妙动人的歌声。信息产业是浩瀚星宇,赛迪集团是天幕,中国电子报是银河系,而我只是天幕下银河系点点繁星中的一颗,努力用自己的光华与色彩使这块天空变得更美丽更明朗。


我们要向新华社记者学什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