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之人,向失败要卓越!而非重复失败

标签:
爱在中国行经验管理总裁科学家通信技术研究实验卓越失败创新挑战 |
分类: 【收获心得篇】 |
美国有一句老话讲得非常好,拿来和大家分享:“Experience is not have done,it is what you have learned while doing it!”(经验不是你曾经做过什么,而是你在做的过程中学到了什么!)
这个周末,有幸聆听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贝尔实验室亚太及中国区总裁许浚博士的生动演讲,很快就被他的睿智和博学所折服。
和一般的科学家不同,三个多小时的讲堂里,许浚博士并没用很长时间来谈他最为擅长和熟悉的通信技术。除了阐述创新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他似乎更关心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能够给普通大众带来些什么。在演讲中,许博士数次强调,对于一个科学家来说,他所做的研究和实验如果能对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起到作用,那会是更有意义的。
“首先,要尊重个人的兴趣。贝尔实验室鼓励并尊重个人的特长、兴趣和研究方向,不强求他们一定去做某一个项目,科学家可以提出自己的研究课题,只要他的课题有研究价值就可以。其次,要创造一个宽松的研究环境。贝尔实验室并不要求科学家们所做的研究一定能在市场价值上得到体现。研究成果在市场上成功的固然是成功,有研究价值,即使没有产品化也是成功。一个企业只注重应用研究,不抓基础研究是没有远见的行为。最后,要有团队精神。创新是团队活动,要每个队员同力协作,并把各自功能发挥到极致。”
美国有一句老话讲得非常好,拿来和大家分享:“Experience is not have done,it is what you have learned while doing it!”(经验不是你曾经做过什么,而是你在做的过程中学到了什么!)
经常可以看到,同时进入同一家公司的两个人在若干年后却有很大差别,一个可能还在原地踏步,另一个可能已经做到了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究其原因,“经验”是关键因素。从狭义的角度看,此二人的年资是相同的;但若从广义的角度分析,二人在同样时间里学到的东西却是不一样的:其中一个多年未能学到什么新东西,甚至还常犯同一个过错,所以他只能在原地踏步;而另外一个人每做一事都会从中学到一些新东西,同时他又及时总结经验,注意避免犯相同的过错,经过不断累积,他的能力增强了,对企业的贡献也就更大了。
经验究竟代表什么?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如今,中国的人事政策已经从以“年资”为主向以“能力”为主调整、转变。衡量一个人价值的标准是要看它能够为社会、为企业做多大贡献。一个人即便有很大学问,可他如果不能把这些学问变成有用的能力,变成在市场上有价值的结果,那么这样的知识经验,至少在企业和市场上并无太大用处。市场经济强调市场结果,要看产出多少,而不是看知道或是投入多少。
许浚博士关于“卓越和失败之间存在的互动关系”理论,带给我不小的启迪。他说,相信大家都认可这样一个观点:追求卓越是应该做的事情。是的,很少有人愿意失败,追求卓越是每个人的愿望,但细想一下不难发现,“卓越”和“失败”密不可分。“卓越”代表我们所做的事情是普通人不可能或不容易做到的,这也就说明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失败是可能发生的。如果轻易就获得成功,这件事相比也算不上是什么卓越之事。那么,究竟怎样才能达到卓越呢?绝不是说我们不去想、不去面对“失败”就可以的。我们越不愿意面对失败,越不愿意去了解失败的原因,将来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最终仍然无法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另外,追求卓越说来容易,但做起来绝非易事——最大的困难就在于克服个人主义,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都要承认自己的缺点,承认做事会有失败的时候。要能够站在一个很客观、很虚心的立场上总结事情失败的原因,只有真正了解失败的原因,才能避免再犯相同的过错。中国古代儒家学派有一个观点认为,比较完美的人应该是“不迁怒,不二过”。从人的本性上说,没有人愿意做错事,可事情没成功必然是有原因的。只要我们是其中的一个参与者,就必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尤其是管理者所负的责任就更为重大。这是要想“不二过”首先就要做到“不迁怒”,即不把过错归于他人。一般说来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体验,碰到失败之事,某些领导就会迁怒他人,找出若干人进行处罚,然后,再接着做事。这样就没能从根本上了解失败的原因,所以再一次开始时,相同的错误又会发生……也许表面上看来像在追求卓越,可由于没有面对曾经的失败,往往会导致以后追求卓越的速度变得更慢,这绝不是一个追求卓越的好方法。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企业发展迅速,美国很多公司都受到威胁,因而有公司开始花大力气改进产品质量。须知,做这种事也是要有方法的。首先需要了解错在哪里。卓越的公司肯于面对错误,对事不对人,不强调个人的过错,而倾力找出作为一个团队的问题所在,而后改进做事方式,使整个企业向成功的方向迈进。如若只是纠缠于人与人之间的争执,对解决问题毫无帮助,结果只能是整个企业原地踏步甚至后退。
“闻过则喜”的人不易经常遇见,可优秀之人在发生问题时,基本总会考虑“事情为何如此发生?”、“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是否有过错误的决定?”、“整个团队应该怎样做?”等一系列问题来分析总体情形,了解问题并且找出应对方案。于是,当他再次碰到类似问题时,失败的可能性也就变小了。还有很多人“闻过则大怒”,在这种团队里,成员都不把问题讲出来,捂着、盖着,当然问题也就无法得到解决。事实是,没有任何一个问题会自动消失,于是问题也就越积越多、越变越大,这个团队也就只会越来越失败,离卓越也就越来越遥远。
再有,在追求成功和卓越的时候,一定不要怕出错。如果我们把错误、失败看作是追求成功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也就可以正视它了。就像乔丹,他对追求卓越虽然有着狂热的执著,但也常常会失败。因为乔丹没有投中决胜的关键一球而使公牛队失败时,他也如你我一样的沮丧、难过,然而他逐渐意识到,团队的卓越才会使他个人更加成功。在以后的比赛中如果他发现防守自己的对手较多时,他就会主动把投最后一球的机会让给队友,以保证球队的胜利——尽管这会使他的个人得分比输球时少一些。也正是由于他从失败中学到的这些,最终使球队和他自己都更为卓越。这就是卓越的基本精神:不要怕错,做得越多,错得也就越多。可是如果能够不断改进,那么距离卓越也就越来越近了。
最后,许浚博士还谈了谈国内企业在这方面的情况。他说,目前,国内企业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以通信产业为例,十年的时间从产业较为落后发展为在业界许多方面都位居世界首位。在这种成长过程中,通信企业做了很多以前没有做过的事,可以套用一句话就是“与时俱进”。中国在通信方面对发展是个相当成功的例子,值得每个中国人骄傲。
当然越是成功,面临的挑战也就越大。现在运营商的成长速度越来越缓慢,竞争不断加剧,利润也在降低,乃至出现负增长,这些对我们追求卓越都是极大的挑战。随着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进一步融合,市场国际化所带来的压力同样越来越大,许多问题也随之显现。碰到问题时成长过程中迟早都要发生的,一个企业变得强大并非是在一帆风顺的时候,而往往是在碰到了某些重大难题时,一旦困难被克服、问题被解决,这个企业就会变得更为强大、更有能力。关于应对之法,需要我们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和经验,还要借鉴其他国家的企业碰到类似问题如何解决的实践,这也是很好的学习机会。
一个成功企业的基本精神应该是“追求卓越、面对失败、掌握未来”。在过去的几年中,由于世界经济受到高科技泡沫化的影响,许多公司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一个公司业务退步很快,而领导人却总强调外界种种客观因素造成的影响;虽然一些卓越的公司也或多或少地受到影响,可他们的领到总是勇于承担责任,面对挫折,汲取教训,并以此为契机寻找公司更大的发展空间。我国的企业更是应该吸收这些卓越公司的先进理念,清醒地认识到外界环境是必定会改变的,或许也会带给我们某些负面影响,但切不可把这些视为做不好的借口,应该考虑如何变不利为机会,使得企业更有竞争力和创新力,能够在市场上做成他人做不到的事情,变不利环境为我们追求卓越的绝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