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我的校园教育杂谈教育/中考复读 |
分类: 【新闻路上行】 |
今年的中招录取还未结束,海淀某中学的初三毕业生晓晓(化名)就毅然选择了复读。
原本在班中排名三甲、被老师看好“稳”上人大附中的她,中考实际分数竟比本市一批优质高中分数线还低了20分。看着昔日同窗一个个迈进理想学校的大门,晓晓终于接受了自己“落榜”的现实。
8月4日,晓晓查到自己被一所普通高中录取。然而,面对这份即将到来的录取通知书,晓晓和父母犹豫了。
“我们都希望孩子将来能上名牌大学的。无论从师资还是学习环境来说,普通高中到底不如优质高中那样过硬。”对晓晓寄予厚望的母亲如是说。
经过慎重考虑,父母最终应允了女儿的选择:复读。
■追逐“名校” 加剧竞争
调查发现,像晓晓一样没考上理想学校,或者没考上普高便放弃中职院校的“落榜队伍”,大有愈发茁壮之势。
据了解,今年本市报考普通高中的学生人数比往年明显增多,仅第一志愿报考普通高中的学生就远高于招生计划的6.7万人,更有部分学生将8个志愿全部填上了普通高中。另外,在参加今年中考的10.9万名考生中,志愿上填写服从调剂的学生仅1万余人,其中只有不到半数学生服从职技类学校调剂。
北京市教育考试院的有关人士称,今年“普高热”比往年更明显。去年75%的考生第一志愿报考普通高中,而今年报考普高的则达到90%。该负责人说,无论报考人数增加多少,按照规定和招生计划,今年本市普高只会接收考生总数的3/5左右;示范高中招生2.8万人,约占1/4。
然而,在很多家长眼里,孩子只有考上理想高中,才能离梦想中的象牙塔更近些;一旦上职校,全家人的“大学梦”也就完全破灭。“不管怎样,一定要让孩子上个好高中,将来上好大学”。很多家长眼中,这才是孩子远大前途的惟一“敲门砖”。
北京教育考试院的统计,今年参加中考的往届考生数量要比去年有所增加,除身体状况不允许以及少数因年幼而希望将基础打牢的少数学生外,绝大部分还是对录取学校不大满意。有专家预计,未来这样的学生人数还将有所增加。
■中考复读 累却很充实
小军首次中考只得了371分。痛定思痛,他毅然报名参加了本市某示范校的中考复读班,“纯粹地学习,安静地生活”。
初中三年做过的试卷还没有“初四”这一年做得多,“这并不是‘题海战术’,反而越做越兴奋,越做越能找到感觉!”小军说,自己以前从来没在家里复习看过书,每晚即使玩到12点也不会觉得累。但“初四”这一年,每晚九点多回到家,洗完澡,头刚一挨床就睡着了!“实在是,太累了!”回想起来,小军十分感慨。
复读一年虽然辛苦,但小军却表示累得十分有价值。初三“一模”他才考了264分,但在今年中考时他竟考了445分。当中招结束,小军还笑称自己没完全从“复读生活”中 “走”出来呢,“我复习备考的意识还依然强烈!”
■中考复读 承受更大压力
早上6:30,小颖准时来到教室,开始早自习。
就这样,新干线学校中考复读班的学生们开始了一天紧张而忙碌的学习:每周上课5天半,每天7节课;每天下课后,学校都有晚自习,9点前在教室里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复习;他们每周一小考,每月有月考。
像小颖这样的中考复读生,需要在一年时间里面对更多的考试和训练。十五、六岁的年纪,就承受了外人难以想象的巨大压力:因为是复读生,所以他们没有统一校服,很容易被别人看出来。有时进出校门,也要承受同龄人“他是复读生”的别样眼神,让这些孩子的心里很不是滋味。然而,最难忍受的还是考场上的“歧视”。小颖很多同学也说,每次考试都有考官会重点“照顾”复读生:经常在他们面前走来走去,随时会翻看他们的卷子。即使体育加试时,复读生也会被安排在应届生的后面,考试通知的时间是下午2点,结果却从2点一直等到5点……
所有的不公平,都让小颖和她的同学非常不理解:“为什么大家都要歧视我们?”幸好,复读学校的老师和家长成为他们坚强的“后盾”。老师会给小颖打“预防针”,要她心态摆正。“你比人家多用一年的时间来学知识,考试成绩自然就比他们高一些了。”小颖的父母也总在考前嘱咐她,临场发挥很重要,一定保持好平和的心态,尽全力,一定没问题!
谈到一年的“初四”生活,小颖频频摇头。她说,复读的一年是她感觉最累的一年,也是笑得最少的一年。即使现在,她也能感觉到当时来自各方的压力,即使课间休息她也丝毫不敢放松。小颖告诉记者,复读一年她脑子想得最多的就是,或许自己放松几分钟,没准儿今年就又考不上好学校了。
很多“初四”生都和小颖有相同感受。因为经历过一次中考的失败,这些复读生会对来年的中考看得尤其重,复读时也会比其他学生背负更重的思想包袱。小颖说,这一年她时常梦见自己在中考考场答题,可她却看不见考卷上的字。等后来,同学们都陆续交卷了,她试卷上的题却总也做不完……她说,每次梦醒她总会吓出一身汗……
然而,经过一年的复读,小颖说她早已学会适机调整心态。像今年中考在海淀某考场,她就“遭遇”应届考生的一脸不屑。而小颖当时灵机一动,问身旁同学:“上次中考你英语才得了95吧?这次还能不能再提高点?”同学心领神会,我连模拟考都得99,这次要向100分冲刺!听得其他考生目瞪口呆,小颖和同学却一旁掩嘴偷笑。
■专家提醒
风险大,中考复读更要慎重
针对今年比较突出的中考复读现象,有关专家提醒,中考复读有利有弊,要谨慎对待。
据了解,目前,本市中考虽然允许往届复读生参加,但为了照顾应届初中毕业生的利益,对往届考生采取每科要扣除一分的措施,并且规定满18岁就不能再参加考试。这就意味着中考复读生明年考试时将会先被减掉5分。但从今年中考成绩看,差一分也就意味着数百名考生失去上理想学校的机会,因此中考复读的风险较高考复读更大。
针对明显不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的中考复读现象,北京教育考试院中招办老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由于初中生年龄太小,过早承受升学和心理双重压力会对身心健康不利。西城区某示范高中校校长认为,能否上好大学很大程度都取决于是否上了个好高中。中考复读的大多数也就是为了能考上一个好高中。而今,中考复读生的增加,将会引发教育资源的短缺,给应届初三学生的正常升学带来一定的压力,造成新的不平等。但目前中考起始分数的不同,将很难体现出教育公平竞争的原则。
给考生自主选择的权利
北京某复读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每位考生都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应该给考生选择更好教育的权利。她说,通常应届考生最关心的是复读生可能会带来更激烈的竞争。其实,在这千余名中考复读生中,真正的高分复读生并不多,把高分复读生放到超过10万人的中考大军中,比例更显得极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复读生对应届生的“侵略性”很有限。对于中考复读问题,他认为从政策和法律的导向来看,应该是“不限制”。因为“不限制”,可以给学生更多选择机会;学生有追求接受更好的教育的权利,不能因为现在好学校学位少,就剥夺了学生“第二次选择”的权利。
■教育部门没禁止也不支持
北京教育相关部门在每年的高招录取工作中总会呼吁考生“不要轻易放弃上大学的机会!”而教育部也早在2002年前就曾发出通知:公办学校禁办高考复读班。日前,教育部部长周济在湖北召开的落实中职国家资助政策及2007年招生任务中部片区座谈会上,公办高中办复读班,是利用国家资源收费,不利于教育公平。
然而,对于中考复读,教育部门并没有明文禁止,但也并未表示支持。
但是,很多职校校长在接受采访时都非常担忧地指出:如果更多十分优秀的初三“落榜生”都选择了复读,那么职业高中该怎样招到优质生源?而未来的职业教育又怎样才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对于“名校落榜”考生来说,也许中招补录将成为他们升学的最后机会。今年全市中招补录工作8月8日截止。此前,中考考生可到各校登记咨询或择校,各区县招办将根据学校和考生双方自愿原则补录考生。根据北京教育考试院中招办统计,今年本市中招录取提招和统招共计补录考生195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