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新闻路上行】 |
“老太太您别着急,您儿子今啊一定会来看你的。”年轻的护理员们时常这样劝慰着她。工作人员知道,老人虽然嘴里不说,但她心里却一定是非常德盼望着她的九个儿女能够在腊八节的这天出现在她面前、陪她喝上一碗粥啊!
◆有儿女九人 养老费却没人掏
昨天是腊八节,海淀区温泉敬老院沉浸在一片节日气氛里。从早晨开始,就不断有儿女拎着大兜大包的东西来到这里看望亲人。眼瞅着别的老人都有儿女来看,已经94岁的王老太独自坐在床边,暗自神伤,也没有像往常一般跟护工唠唠家常、说说话。
据了解,王老太是去年住进这家敬老院的。敬老院的葛真院长(联系电话:62408813、62458175)告诉记者:“当时也不知为啥老人就独自一人住进了温泉镇社区,该社区只好给民政部门打了电话,最后由我们过去把老人接到了这里。”葛院长表示,老人每月在敬老院的费用所需加起来不超过千元。尽管社区已经为老人办了低保,每月的低保钱用来支付该院的养老费外,每月还需300多元是由老人的九个儿女来共同承担。”
然而,当老人被接到敬老院后,敬老院却连续数月不见老人的儿女们来送养老费,更无人前来过问何探望老人。在得知这一情况后,朝阳的一家“爱心企业”决定每月为王老太支付这剩余的300多元养老费。
◆住敬老院一年 只小儿子探望过
院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去年入院起,除了王老太的小儿子来看过她以外,其他八个儿女都不曾来看过老母亲。王老太虽然嘴上不说,但是经常会一个人默默地掉眼泪。
葛院长说:“每到过年过节的时候我们就犯愁,也担心老人家上火。院里的工作人员只得时常哄着她:‘您别着急,您孩子没准已经在路上了,待一会儿就能来看你了。’”
昨天晚上在敬老院里,当记者跟她提起九个儿女时,听力已经有些不好的王老太说:“都长大了,他们都长大了。”说着,老人抹了一把眼泪,表示:“孩子们也都老了,孙子孙女们也已经都成家了。孩子们过得好,我也就放心了。”
◆小儿子曾表示 准备将老人接回家
据该院的一位工作人员讲,前段生活过新年的时候,老太的小儿子前来看过她。昨天腊八节,院里为王老太准备了香喷喷的腊八粥,还买了很多新鲜水果。中午的时候,王老太和其他的老人们还在一起包饺子,然后请食堂的是师傅煮给自己吃。直到昨晚9时记者离开时,一直都没有见到王老太的儿女们来看过老人。
傍晚,记者通过电话与王老太的小儿子取得了联系。他告诉记者,他觉得老母亲目前在温泉敬老院住得并不够好,他正与兄弟姊妹们商量着打算过一阵儿就将老母亲接回家,好好照顾年已九旬老母亲。
腊八节当天,我在海淀区温泉镇敬老院亲眼看到、亲耳听到有关王老太的事儿,心里一直酸酸的。王老太膝下可一共养了九个儿女啊!本应享受天伦之乐、儿孙满堂、团团圆圆的共度佳节的她,这一年来每到节日里都会倍感“孤独”。
老人对儿女的要求永远都是最少的。无非也就是盼着儿女们能够在享受自己的家庭生活之外,送来一声问候;在有空儿的时候,也能前来探望。但是,即使这些看似普通而简单的日常琐事,王老太在一年的时间里也是很少能够感受得到的。
幸好,前段时间王老太的小儿子曾说过要把老母亲接回家去照顾。但愿王老太的其他八个儿女也同样能够拿出一片孝心,抚慰和时常多陪伴为自己、为孙儿操劳了整整一生的老母亲。
孝顺是不分节日的。真心希望老人每天都能像过节一样,喝上一碗熬得香甜润滑、象征团圆幸福的八宝粥。
变生硬死板为生动活泼
浅谈如何写好写活经济类消息
王绍国
消息是报纸的主角,消息活则报纸活。因此,如何写好消息,应是每一位记者都要练好的基本功。尽管如此,目前,生硬死板的消息仍大量地见诸报端。具体分析,在死板的消息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经济类消息,因此,研究如何写活消息,经济类消息就成了重点。
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觉得,要想让经济类消息活起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可以收到一定的效果。
从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的结合点上选择新闻题材。一般来讲,经济题材的消息不易写活,而社会题材的消息相对容易写活。因为社会题材的消息涉及的是社会生活,容易写出人情味;而经济题材的消息则不同,它不太容易涉及人情味的东西。所以,要想写活经济类消息,从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的结合点上选择题材,应该是一条有效途径。这可从笔者所采写的一篇消息《清明节祭奠亡灵:鲜花代替了冥钞》得到证实。这是笔者到一个农场采访时,这个农场在介绍他们植树造林护林防火的情况时,说他们农场是省护林防火先进单位。按说省级先进单位这样的题材,在报纸上发篇稿子,其分量肯定够了,写经验消息,甚至写工作通讯都够了。但是,当时笔者想这样的题材怎么写都容易干巴。可是,当介绍到这个农场为了防火,人们用敬献鲜花这种文明的方式来代替烧纸钱祭悼亡灵时,笔者为之一动,觉得把移风易俗和护林防火结合起来写,就有意思多了,也能把消息写得生动活泼些,遂进行了深入采访,写成了消息。当时恰适清明节前夕,这篇消息在报纸上发表后,报社同仁及广大读者对这篇消息评价较高,认为写得较活泼。究其原因,就得益于抓到了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的结合点。
尽量多地使用能使经济消息形象生动的写作手法。根据自身实践和研究分析他人写得较活泼的经济消息,笔者觉得适当运用以下这些手法是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的。
一、再现情景。虽然消息的主要表现手法是叙述,但适当的白描也不可或缺。如果一味地叙述,很容易使消息陷入枯燥干巴的境地。相反,如果在恰当的地方用些白描,那将会使消息活泼起来。对于经济消息来说,更是如此。
二、运用比拟修辞方法。运用比喻、拟人、拟物等修辞方法,可以把死的东西写活,可以赋予无生命的东西以生命,因此,尽量运用这些方法,对于写活经济消息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三、写微妙的变化。微妙的变化中潜藏着有意味的动感。在经济新闻事件或新闻素材中,捕捉微妙的变化,并把它写进经济消息,无疑会使消息变得生动活泼。
四、写表情、态度和心理活动。把人物的表情、态度的变化及心理活动再现出来,是增强经济消息动感、使经济消息生动活泼的有效途径。如《经济大发展 招商胆气壮》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过去,镇里的一些干部外出招商,还没有介绍镇里的情况脸先红,因为镇的经济发展情况的数字羞于启齿。如今,镇里经济快速发展,招商环境条件优越,干部出去招商腰板开始挺起来了,介绍起镇里的情况如数家珍,充满了骄傲和自豪。”这段文字的前半部分写的是心理活动,后半部分写的是态度的变化,前后对比两重天。显然,这种心理活动和态度的变化,增加了这篇经济消息的动感。
五、善用群众语言。群众语言大都生动传神,多用可增加经济消息的生动性、大众化和亲和力。如《单县羊肉汤誉满菏泽城》中的“三天不喝一碗羊肉汤就想得流口水”;《寒冬里的暖流》中的“村里的贫困户高兴地都说这真是冬天里的暖水瓶!”都栩栩如生,增强了经济消息的生动性、大众化和亲和力。
深入挖掘生动的新闻素材。新闻写作的前提是采访,采访决定写作。要写出生动活泼的经济消息,关键是要采访出生动活泼的新闻事实。可通过以下两个途径去采集生动的素材:
途径之一是深入现场,并调动眼耳鼻舌这些感官,来察觉新闻事实的变动。途径之二是深入挖掘第二手动感材料。记者不可能总那么幸运,那些动感的材料我们不可能都碰上,一旦错过机会,也不该放弃,要多采访当时在场的人,顺藤摸瓜,深入挖掘,理清动感材料的脉络。
来源:人民网-中华新闻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