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新闻路上行】 |
央视在今年年初曾对如今的大学生创业现状进行过一次调查,“你想不想自己创业?”。结果表明,认为想去创业的有79%,认为不想的有21%。从调查显示,有将近80%的大学生都怀有创业的梦想。尽管这仅仅只是一个主观意愿调查,但我们想这个数字很大程度上也确实反应出现在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不再遵循传统的毕业找工作的就业思路,而是希望通过自主创业体现自己的价值。
既然在读的大学生希望自主创业的比例这么高,那么真正实践自主创业的大学毕业生又有多大的比例呢?据高校毕业生就业委员会的一项统计数据,2004-2005年的大学毕业生当中,自主创业的比例是4.2%。北京市高等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今年也对大学生自主创业进行了一次调查,认为“创业是可以去尝试的”大学生比率高达62.2%,但认为创业确实“可行”的却只有28.2%;其中,觉得“非常可行”的仅占5.8%。在面对“今年的就业形势您打算怎么办”的这一问题中,选择自己会去创业的大学生比例仅为2.6%。
想创业的大学生占到了近80%,但真正投身实践的却只有4.2%。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巨大的反差呢?据央视对大学生作过的一项调查“你认为自己创业最大的困难在哪里?”结果表明:A.认为缺少启动资金
59% ;B.认为缺少专业经验 26%;C.认为缺少政府的政策支持
2%;D.认为缺少亲戚朋友的认可 2%;E 认为缺少人脉关系的占 11%。
高校毕业生就业委员会的调查显示,在“你认为大学生创业缺乏的因素”中,首选“经济基础”的占62.6%,首选实践经验的占25%,选择“政策支持和网络关系”的约占11.6%。
两项调查综合显示,有
60%的高校学子认为“缺少启动资金”是他们在自主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除了“经济基础”之外,“实践经验”、“政策支持”,“人迈关系”等因素也是困扰很多毕业生创业的难题。这表明,我国大学生仍然主要停留在愿望的阶段,这与以上多方面的原因都有一定的关系,另外,也与我们高校大学的创业教育欠缺有关,创业教育还未纳入大学教育体系,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十分缺乏,政府对毕业生的创业行为的有效支持和帮助体系还未建立,鼓励毕业生创业的优惠政策执行还不到位。因此,现在的高校学子们虽然在心理上比较认同创业,但是真的决定自主创业,在行为上还真是应该审慎一些的好。
(二)当代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现状
据美国波士顿银行年前发表的一个题为“MIT:冲击创新”的报告显示,如果把MIT(麻省理工学院)校友和教师创建的公司组建成一个独立的国家,那么至少这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也将排在世界的第24位。记者了解到,该校早前的一些毕业生共创办了公司4000家,雇佣了110万人,创造了2.3万亿的销售额;涌现了一大批世界知名的创业大师,创办了雅虎、惠普、硅谷图文等知名企业,斯坦福大学已成为硅谷最活跃的创业力量,创造了硅谷一半以上的社会财富。
如今,在国际上已经达成的共识就是:高校设置创业教育课程,不仅仅利于高校毕业生的创业和就业,还会形成国家经济发展的“直接驱动力”。就像现在,在美国通过自主创业实现就业的大学生比例已经达到了28%。
反观国内情况,中国的创业教育还处于启动或萌芽状态的落后局面让有关专家担忧。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梁胜和亮鸿飞认为,当前中国在高校推行创业教育至少还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创业教育观念比较落后,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比较缺乏。一些学校通过举办大学生创业讲座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业精神,但只有少数高校把大学生创业教育纳入到系统的学习和课程体系中;
第二、缺乏相应的师资力量。在国外,教授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师大多有创业或投资的经历,熟悉企业的运营;但是,现如今,在中国,即便在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的少数高校中,授课教师也多是学术专家出身,缺乏创业经历和实践能力;
第三、没有形成一套比较权威的教材体系。如今,国外已经开发出了很多十分受学生欢迎的教材,逐渐也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估标准;但是,目前,这些在我国几乎还是空白。即便是已经开设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的一些高校,在选择教材方面也依然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
第四、创业活动还仅仅流于形式。一些高校虽然现在举办了很多各种形式的高校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但多数学生也只是为了比赛而比赛,不会也不可能真正将他们的创业计划付诸到实施之中。在学校方面,也缺乏相应的培育大学生创业的具体措施。
据了解,很多专家都普遍认为,我国相关部门逐步推动的创业教育,目前也只是处在一种“为大学生就业找出路”的阶段,还没有提高到“发展国家经济‘驱动力’”的高度。而在现有的创业教育试点中,很多学校的教学模式也往往局限于知识授型,并没有能够给学生足够的实践机会和更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