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考研陪考母亲贫困刻苦燕园北京大学 |
分类: 【新闻路上行】 |
在燕园社区暂居的考研学生家属中,有一位母亲强烈牵动着每个人的视线——错位的脊椎、扭曲的身形、悬瘫的右腿,耷拉着的左脚无力地点着地,赖以行走的拐杖紧紧卡在她的右腋下,还嵌得很深很深。
在去寝室的路上,面对众人投射来的一道道目光,这位母亲和她那拉着旅行箱的儿子始终泰然自若。儿子脚步缓慢,母亲频频轮换左脚与拐杖,竭力与儿子的步调保持一致。急促,但却依然有序。
一般只用两分钟的路,他们母子却用了整整半小时……
今天一早,记者来到了母子二人的寝室。面对唐突拜访,母子俩略感局促,却并不惊讶。谈话间,儿子的话语并不多,精神抖擞的母亲有着鲜明地个性,强烈地震撼着人心。
贫穷挡不住教子成才的心
母子俩是来自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县的一个贫困家庭,母亲罗某开口说出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们虽然不富裕,但儿子却很争气!”
自幼丧母的罗某因患先天性小儿麻痹从此卧床不起,艰苦的生活环境迫使她始终自立。打16岁那年强忍病痛、挣扎着站立开始,五旬过半的她就凭借着一根拐杖走南闯北、养家糊口。“我一手拄着拐杖,另外一手仍然可以挑水、做饭……别人能做的,我同样做得来”。罗某毫不讳言她学走路、强行涉途使自己身体承受巨大疼痛的折磨,但这位母亲的微笑却始终挂在嘴角:“等下儿习惯也就好了。”这一次,她陪孩子参加研究生复试,步行十分艰难,但她还是表示:“内心的喜悦,早就使我感觉不到任何疼痛了。”
儿子出生后,罗某一家就搬入了乡民政局提供的一间十余平方米的房间居住至今。父亲打工常年在外,儿子小华就是靠罗某缝缝补补赚来的零星工钱一手拉扯着长大的。就是凭每月不足百元的工钱,母亲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培养了这位品学兼优的儿子。交谈中,罗某反复叨念的一句话就是:“我和他爹大字都不识几个。所以俺们哪怕自己再苦,也一定要孩子好好念上书!”
彼此引以为豪的母子俩
母亲说,这辈子她最骄傲的就是没啥文化的自己却教出了个明理懂事的儿子,好学,还上进。“虽然从小就条件苦,但他毫不埋怨,还很争气!”
这辈子令她最愤怒的就是,多年前送儿子进定陶一中时,见到一位母亲在校门口把汤递给儿子后,立即转身躲在了一个角落。罗某很是不解,前去问原委,才得知是因为孩子嫌她长得丑,说是怕同学看见丢人。
怒不可遏的罗某同时也深感欣慰,儿子从小到大就没嫌弃过自己和咱这个穷苦的家。当问及他们是否介意旁人的眼神和议论时,母亲笑道连儿子都不介意,自己当然更是不会介意了。这时,一旁沉默的小华掷地有声的说出几个字:“她是我妈,不是别人的妈!”儿子还表示,母亲不仅没有让他丢人,反令他感到自豪和满足。
儿子还小时,母亲有次就曾拄着单拐远赴广州等地打短期工。对这,父子俩丝毫不会担心母亲的安全,“我妈比我强多了!不识字,但她可以问。火车、汽车样样都难不倒她!”小华回忆,曾经有坏人沿途搭乘火车一直跟踪母亲,但最后都会被机灵的母亲甩掉。
等孩子复试后,安顿下来了,母亲还要连夜赶回定陶去。罗某说自己送儿子上学、看儿子安顿早已成了习惯。打小上学,儿子每到一处,自己都要跟去看看,“虽然帮不上什么忙,但就是想亲眼看看学校,自各也好放个心!”
[采访札记]
人生路上风风雨雨,自以为大大小小的场面见过不少,一颗心已经能够承受得住任何情感的波澜。然而,这对母子表现出来的乐观、自信以及彼此间的信任,还是令人深深地感动。他们之间,虽没有任何影视作品描述那感人肺腑的对话,有的只是相互的关怀、信任和默默无言的爱。
常常问自己究竟什么才是“爱”?直到现在才明白,爱其实就是彼此间默默地关心,和危难之时的相互扶持;爱,也就是需要时一伸手,就会知道对方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