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王辉耀
王辉耀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93
  • 关注人气:13,96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方日报】王辉耀:联结内外“双循环”,构筑世界级人才高地

(2020-09-18 10:59:36)
标签:

国际人才

分类: 专栏文章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决定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所在。当下,全国各地纷纷出新政、下重本招揽人才,竞争愈演愈烈。《机遇之城2020》报告显示,广州在“智力资本与创新”指标上位列全国第一。在加快构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广州在吸引人才方面有哪些优势?面对竞争,广州又如何优化人才政策、机制和服务,高质量建设人才强市?


  王辉耀,国务院参事、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

  广州作为中国自古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三大港口之一,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枢纽。改革开放以来,广州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与重要窗口,更是以其开放包容的城市格局吸引了大量国际人才来穗发展。千年来的历史积淀,铸造了今日广州包容开放的社会氛围与勇于创新的城市精神,独特的地理区位也使得广州成为联通海内外的重要枢纽。

  近年来,随着以人才为支点的创新经济不断发展,广州更以其“敢为天下先”的气魄,不断开展政策创新,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积淀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引才禀赋优势。广州高校资源丰富,创新创业载体众多,高端平台支撑各类产业和创新创业人才不断产出新成果。高校与科研院所聚集下,广州的人才承载力突出,人才创新成果产出可观。

  国际国内“双循环”发展战略,为广州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立足大湾区,辐射东南亚,构建世界级人才枢纽与创新高地提供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广州既是国内大循环的重要生产、物流、消费平台,也是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大循环的重要窗口,立足广州在“双循环”里的产业发展新需求,激活“人才引擎”的新动能,是新一阶段广州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撬动人才的新动能的关键在于因势利导,明确广州在人才竞争中的独特优势与禀赋,精准施策,更好地激发人才在“双循环”格局下的活力与动力。

  打造世界级贸易中心,构建国际人才流动枢纽。京有“服贸会”、沪有“进博会”、穗有“广交会”,三者已发展成为我国参与经济外循环的重要窗口。广州可充分借助现有包括广交会、海交会等在内的重要平台载体,持续加强商贸与人才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并借助新一代信息手段不断优化创新交流合作模式,以积极应对后疫情时代国际交流开展的新挑战。世界级的商贸经济交流将有力带动国际专业人才向穗集聚,广州应借力国际交流契机,在营商环境、人才制度等方面持续发力,推进政策与制度创新,打造国际人才流动枢纽。

  持续发挥港澳台青年双创平台作用,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目前广州已建成港澳台青年创新创业基地32个,服务接待港澳创新青年数万人次,集成创新孵化、创业指导、信息交汇等功能的双创平台已成为吸引两岸四地及海外青年人才来穗创新发展的重要阵地。在此基础上,广州可进一步携手深圳、东莞等周边城市,加强载体平台间的信息共享与合作,提高创新资源配置效率,构筑港澳台青年城市群创新创业载体联动网络,进一步激发其来穗发展的热情与动力。

  与港澳形成紧密的合作机制,支持南沙建设国际人才飞地。在强化粤港澳核心功能上,以南沙为辐射中心,加强与港澳人员在往来便利、人才认定、金融管理、资质互认、教育衔接等方面的制度对接与合作,推进湾区人才区域内自由流动。同时,进一步以南沙为政策试点,积极争取包括外籍高层次人才绿卡线上申请、技术移民、人才签证便利化措施在内的创新政策支持,构建与国际规则接轨的高层次人才招聘、薪酬、考核、科研管理、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打造南沙成为宜居宜业的国际人才飞地。

  立足国际合作办学引才育才方式,打造人才国际化培养新阵地。强化高校在人才国际化培养方面的重要功能,以合作办学为切入点,参考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张江校区、杜克大学—昆山校区、诺丁汉大学—宁波校区、(苏州)西交利物浦大学、南京大学—纽约大学理工分校等中外合办大学的模式,以大学城为依托(可选大学如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以优质合作办学项目为载体,推动国际中外合作办学力度,加强大学城与国外优秀的教育理念接轨,引入新的教育模式,创办创新创业学院,加强国际人才培养力度。

  启动全球青年创新夏令营,充分挖掘优质后备人才。依托大学城高校资源集聚的优势,广州可在每年7—8月定期开展全球青年创新夏令营,以海内外知名高校优秀在校学生和极具创新意识的社会青年人才为活动主体,通过创新创业竞赛、“羊城感知行”、实习体验等多种形式,加深其对广州城市环境及创新环境的理解与感知,进而以城市魅力与活力吸引潜在优秀人才日后落户广州,助力广州创新可持续发展。

  争取144小时过境免签跨区联动,促进国际人才的内循环流动。此前,国家移民管理局先后在京津冀、长三角及珠三角城市群出台了外国人“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极大便利了国际人才来华旅游及短期商务活动。但目前该政策仍未实现跨区域联动,即从长三角政策范围内的城市口岸来华者只可在长三角范围内的相应口岸离境,无法利用该免签政策从珠三角城市等口岸离境。对此,广州可积极争取打破过境免签的区域限制,实现跨区联动,进一步便利国际人才在境内短期自由流动,以此增强区域间国际创新资源交流,提升整体竞争力。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势必成为广州在新形势发展格局下,打造成为国际国内“双循环”主要增长极的重要引擎,更是广州建成世界级贸易中心与创新高地的重要依托。充分发挥广州联结内外“双循环”的枢纽地位,立足大湾区,辐射东南亚,深度参与全球创新发展与互动,打造广州成为大湾区创新磁场与经济桥头堡地位,将是下一个四十年里广州极具挑战的重要发展目标。广州也将持续以其兼容并蓄的包容精神以及开拓创新的探索意识,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下,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建设成为人才集聚高地,助力经济大格局发展。


文章选自《南方日报》,2020年9月17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