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智库解密之“东西方研究中心”

标签:
智库 |
分类: 大国智库 |
美国东西方研究中心(East and West Center)全称“东西方文化资技术交流中心”,于1960年5月l日成立于夏威夷州,总部毗邻夏威夷大学的迈诺阿校园,占地面积为21英亩。它既是一个东西方知识分子的交流平台和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国际中心,也是美国具有官方背景、对政府决策有重要影响力的智库之一。
中心是根据参议院多数党领袖林登•约翰逊的倡议和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签署的有关法案而成立的,其宗旨是“通过合作研究、培训和探索,促进美国与亚太地区国家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了解”。其资金主要来漂于美国国会的拨款,还从20多个亚太地区国家的政府、私人机构、基金会、公司以及“东西方研究中心基金会”(成立于1983年)获得资助。
中心主要研究亚太地区的人口、国际经济与政治、能源与矿产资源、环境、通讯及文化等领域的重大间题,聚焦亚太事务。
该中心的国际专家们与世界各国的专家们积极合作,就上述问题、各个间题之间的联系及其发展趋势开展研究。其研究成果则通过学术专著、文章、电子数据服务系统以及新闻媒介广泛传播。
2012年10月,四年一度的美国大选在完成了三次总统电视现场辩论后进入了冲刺阶段。两党候选人奥巴马和罗姆尼都不约而同地抛出中国话题,从人民币汇率到贸易赤字,从人权、台湾问题到中东的中国角色问题。在第一场辩论中,罗姆尼三次提到中国;第二场辩论全程双方提到中国达20次;最后一轮辩论中,“中国的崛起对美国的挑战”甚至成为一个单独的辩题。正值此时机,当年10月29日,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举办了“美国总统选举对中美关系的影响”研讨会,邀请东西方研究中心副总裁David Firestein(方大为)先生对美国总统大选作了精彩的演讲和分析。
作为美国的资深外交官和中美关系问题专家,方大为从美国政治、经济和选民的角度对总统大选进行了解读。他认为美国总统竞选的实质是交流,成功的竞选者需要成功地与美国民众交流。决定总统大选胜负的不是竞选者对各种问题的看法和他的执政理念,而是在选民中建立起认同感,让民众相信竞选者代表自己的观点,相信竞选者可以带给他想要的生活。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在20个民众关心的问题上,戈尔在17个问题上他的观点和民众的观点一致,而小布什只有3个,然而最终小布什胜出,其关键的原因是小布什和选民进行了有效的交流,让选民认识到他作为总统将会带领美国走向他们想要的明天。美国的总统竞选体现了美国宪法中强调自由,以及与生俱来的追求幸福的权利。总统竞选的实质是给每个美国人更多选择的机会:通过教育让美国的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从而有选择未来的权利;通过医疗改革使美国人民获得好身体从而有选择好工作的权利。
方大为对不同的选民团体进行了分析,他指出西班牙裔选民更倾向于支持奥巴马,古巴裔选民更倾向于支持罗姆尼。而因为就业和经济问题成了这次大选的关键,而妇女群体是这次经济衰退的主要受害者,因此,女性选民团体成了这次大选中两党争夺的对象。同时,美国的犹太选民对总统大选起到重要作用。美国有600万犹太人口,占选民总数的2%,如果80%以上的犹太选民投票给奥巴马,奥巴马就会连任;如果只有75%的犹太选民投给奥巴马,罗姆尼就会获胜。
方大为从中美关系的角度分析2012年三轮总统大选电视辩论,他认为本次电视辩论与以往相比有三个不同点:一是把中囯作为竞争者,而不再关注中国的人权;二是中国已成为关系到美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的国内问题而不是外交领域的国际问题;三是本次美国大选总统辩论的重点是与中国相关的经济问题,而较少提到欧洲,日本,台湾,南海和东海等传统话题。
2014年2月,中心向美国决策部门递交了一份名为《穿针引线》的政策报告,建议“精确调整对台出售武器规模”,并提出“默契的同时单边主义”这一战略外交新概念,首次把中美核心问题的具体政策建议公布于众。
本文选自《大国智库》,王辉耀、苗绿著,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