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目前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新的大变革的时代。中国正在大踏步地迈向一个与国际接轨的市场经济社会,正在走向一个信誉社会。随着体制和机制的改变,随着信誉社会的建立和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正走从单位人走向社会人,越来越开始注重自己的品牌。我曾经以前在不同的场合说过,突围的人生需要自己来经营,人的一生就是不断地从一个圈子突围到另一个圈子,一个不断得到承认和认可,一个不断品牌经营和创新的过程。一个人读完大学,可能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只是得到了大学的认可,是个人品牌建立的开始。但要建立一个好的或优秀的个人品牌,还需要得到社会的检验,企业的承认,业界的接受等诸多认可。在国际上的发达国家里,人们是不需要个人档案的。但在信誉化的社会里,每个人都会有一个无形的档案,这个档案就是你的信誉,你的品牌。你如果在IBM做过经理,有不错的业绩,在业界树立了你的信誉,建立了自己的品牌,则你还可能去做惠普的经理,去做摩托罗拉经理等。例如摩托罗拉大中国区前总裁陈永正就去做了微软大中国区的总裁,尽管他从来没有在微软做过。但他在业界有很好的品牌,能够在一个五百强的企业中得到认可。由此可见,个人品牌的建立需要有很好的业绩做基础,需要得到社会的承认和企业或机构的认可。不久前,我参加了哈佛大学商学院国际知名战略大师麦克·波特教授在中国举办的和中国商界的对话活动。波特教授十分重视企业的创新和差异化战略。他甚至提到他个人的品牌的建立也是基于在他对战略研究的创新和与众不同的关注上面,因而获得了成功,应此他的名字成为了品牌。
在我们的生活中常有不少的误区,以为品牌仅仅是公司和产品所需要的,与个人无关,我们个人都是属于单位的或集体的。其实品牌也是我们每一个人所需要的。有时个人品牌甚至是与"身价"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例如,在许多企业,个人品牌知名度越高,给企业带来的利益就会越大,个人的身价自然也就不菲。美
籍华人女士靳羽西重视个人修养和礼仪,为自己打造出独特的品牌价值。她曾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羽西化妆系列产品品牌卖给了欧莱雅,获得了巨大的收益。著名篮球运动员姚明,由于自己的精湛球艺而被选入2003年NBA全明星首发阵容,姚明的出现为火箭队带来了空前的商机和人气。姚明的个人实际收入将达到一点八亿美元,相当于六万工人一年的工业增加值,若用于投资,可创造五万多个就业机会,而围绕姚明品牌的产业开发,将会超过十一亿美元。互联网时代的创业神话总是令人难以置信:一位当年从斯坦福大学退学的年轻人,靠着父亲留下的二百万美元起家,终于在五十五岁那年成了身价仅次于比尔·盖茨的全球第二富豪,他就是印度韦普洛公司的创办者普瑞姆。从组装电脑开始到出口软件,普瑞姆实际上是走出了一条有印度特色“贸工技”之路,然而这位印度IT业"教父"的故事其意义并不仅仅在于三百五十亿美元的个人身价。对于众多急于拷贝美国硅谷模式的亚洲国家来说,"普瑞姆现象"引出的实际上是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时候我们才能"打造"出自己的比尔·盖茨和他的个人品牌?
我们在生活或工作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人:他们谦虚谨慎、全力以赴并且勇于承担责任。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去的同时,不要求什么荣誉,对公司是否给他们以足够的承认和赞赏也毫不在意。这些人无疑值得尊重。但是很不幸,正是这些很有能力而且忘我工作的人,在公司一旦面临困境时,他们往往首先被炒鱿鱼。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品牌,就意味着没有人知道他们到底干过什么,也没有人知道他们到底有多重要。
在工作变换频繁的年代,你不可能永远属于一家公司、一个职位,如果你只能负责某一种工作,那么当裁员风暴席卷过来时,可能你会成为其中的一个牺牲品。竞争不可怕,裁员也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没有精湛的专业技能,没有形成独具特色的工作风格,没有具备别人不可代替的价值,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那么,如何建立自己的职业生涯和塑造自己的竞争能力?最好的答案就是建立良好的个人品牌和信誉。所以,从现在开始,你需要将自己当作一个品牌去经营。较强的工作技能是个人品牌的核心内容。精深的专业技能是个人品牌建立的重要元素。"个人惟有专精,才能生存,否则别人挑梦幻团队队员,不会想到你。"彼得·杜拉克在他的著作中曾指出:现在个人专长的寿命,比企业的寿命长。如何将自己的技能和工作的风格形成一个特色,具备不可替代的价值,是建立个人品牌的关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