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药山寺
(2015-10-25 13:48:51)
标签:
文化佛学历史旅游 |
分类: 随笔散文 |
也说药山寺
图■文■
昨日得便利入药山寺,有所闻见。归途中笑曰:今日有博文可写矣。不期有澧州大朋友韬安君至津市,得邀肆中一聚,后在湖边一饮。还家已是冬月朗照中天,匆忙洗濯就寝,却又久不能眠。临晨, 恍惚有梦又若醒,及至睁眼,觉腹中不适,起而视,四点十六,如厕,闻邻院鸡鸣声。惺惺然,坐床头,世界大寂静。探观窗外月西沉,一片霜色斜进西室。不复睡,燃灯补记之。
1、药山寺名变更
近年来,每半载或一岁中,总有因公之便到药山脚下,故能偶入寺。昨为第四次。虽官方与民众欲振其旧貌颓势,无奈地方无资,方丈不名,香客寥寥无几。曾闻市府派员进京招商,但不知其详。今夏,有高僧号明影从北来,人请其讲,得以聆听,以为幸。只是寺貌如故,未有大变。村人务实,筑道改路,敷设水泥,由寺而出成巷,连接公路大道,旁立赭色木杆旅游区指示标牌,其上阴刻“药山寺”, 填涂翠色油漆。又旁近处有金属铁架板竖立,白底红字,书“藥山寺”,有好事者问之,则有人曰繁简写之异也。
沿小巷入寺院,院门额外书“曹洞正脉”,内书“得大自在”。寺之额匾上有凿锉新痕,上书“药山寺”金色字。恍忆之,此前为“藥山慈雲寺”,虽非古制,亦是仿前人沿革而泥塑、浮绘;今铲去其旧迹,不知其所为何故,无可问询。
(网络图片)2000年寺侧有水塘
2、岳山村名存疑
药山以古来漫山遍野芍药盛开而名,由“明崇祯十三年岁在庚辰孟冬月上浣日
山下村街却以“岳山村”称呼,令人不解;索不得据,故猜测应为上世纪文革期间,有小吏者赶“东方红”、“向阳”、“卫星”之潮流,而嘲而忌“药”,且以方言“药”、“岳”同音读yo(第三声)做遮蔽,顺势两便而改之。由是,吾曾大放此厥词,受市方志办某君驳斥,然其援引古籍不得,无实例可举,终至语焉不详,使人昏昏,遂不了了之。
及至药山,身临其境,问及同行中本地人物,皆不能答。无果。竟有本地人附和我之测想,此疑留存。
3、药山寺梭罗树
游伴中有本地文化人贺君,引领众人在寺院中观百年大木。寺前一箭之地有一棵,径过三尺,却已枯死;寺左侧紧靠一株,亦是更为粗壮,基础处俗曰“簸箕粗”,径过五尺,丈高处一分为二,一枯一荣;树脚有石围,竖有碑,奉为神树。
一行至院深处,见铁经幢倒地破碎,丛竹已毁,杂草没膝,遗弃的旧民居残垣断壁,一侧水泥新建寺楼烂尾楼,不是狼藉的狼藉。唯有一树尺粗三丈挺立,其肤如水泥电杆子,灰而平滑,不知其名,绿意展开,冬日英气不减,仰视良久,周遭的废弃颓倒皆视若不见了;贺君说此即娑娜树。湘北人称李树为“没娜树”,李子为“没娜”,而佛家故地印度素将世人所在之“大千世界”称为“娑婆世界”,我这里就因这树在寺内,暂写为“娑娜树”。
当时贺君说起了掌故,一是曰童年时,寺是学校之所,日日见这树,也是这般大小伟岸;使我等想见这树,龄之高,质之坚韧。二是曰有“烧死娑娜树,气死兔儿山”之俗言。有人笑语“suo”字怎写,我接口道:“织布梭子的梭吧。这恐怕与月亮有关,民间有月中吴刚砍树之说,挥斧斤而砍之,抽则复长,故年年月月,砍至今日,必将继续至永远呢。所砍之树,名为梭罗树也。”闻我言,贺君顿悟:“对头了,与月亮有关!这里东山为药山主峰,北岭名为月亮山,正在寺屋之后背呢!”我看着他这般豁然开朗状,知道有故事,催他说出来,他则曰:“没有故事,只有口头相传的说法。说的是药山寺香火鼎盛时,信众云集,忙坏了烧茶水的和尚;小和尚心生厌恶和倦怠,便烧了一锅油,不小心就烧死了梭罗树,气死了兔儿山。”是傍树而烧水所致?何故不烧水而烧油?借占锅之理而不烧茶,得托词?众人多方揣测不得甚解。便追问“兔儿山在哪方?气死是何意?”贺君复答:“南边一岭就是兔儿山。传言药山寺骑马关山门,那时的山门就在兔儿岭吧。至于气死之说,该就是指脉气跑了呢。这些都是我儿时听外公说的。”原来如此。劣僧自作贱,佛即有惩戒乎?
4、神僧建药山寺
贺君今已是膝头弄孙之人,言曾在外祖父膝头听闻一则药山神话故事:
药山寺建庙,工程好大滴,每天有工匠百把人1 啦。可是奇怪得很呢,只有九十九人在伙房用饭。这就是说,有个神僧下凡来帮忙唦!所以,建药山寺的大柱大梁,都是从一口井里抽出来的。怎么要从井里抽出树来呢?就是那个神僧领斗2 众人从井里一根根往上拉出来的呀!神僧有神奇,没有办不来的事嘛!可是凡人就会出错哟。这不,主持修造的大师傅 3 就出错哒。神僧问他,全部搞起要好多树呢?大师傅心里一闷 4 ,就报出了数目。于是神僧就领着大伙从井里抽,刚好抽出了那么多根,就没得哒 5 。结果呢,全部搞起还差一根。跌 6 就拐哒 7 唦!跌哪么搞呢?没办法,大师傅只好红着脸找神僧想办法。神僧就笑着说:“不差,不差的。”大师傅急了:“明明差一根,怎么说不差呢?!不差就不会再来麻烦您了。”神僧就说:“你把修造过程中木匠搞地全部刨渣叶8 一起给我拢堆起来。”大师傅不晓得是么的意思,也不晓得刨渣叶还有么得用,只好听神僧的。一边令人清扫、装箩、收拢,一边想啊,这神僧还蛮节约的哟,这刨渣叶是做柴火做饭呢?还是拿去换一根树来呢?结果呢,结果是在夜里,神僧用刨渣叶滚9 成了一根大梁!
(注: 1 百把人:一百人。 2 领斗:领导、指挥。 3 大师傅:工程师。 4 心里一闷:稍一停顿,进行了一下心算。 5 没得哒:没有了。 6 跌:这。 7 拐哒:出问题了,坏了。 8 刨渣叶:刨花。 9 滚:卷、捆扎。)
在湖边啜饮时我将此故事转述给韬安君,博览众书的他,只是笑而不语。其弟略安君,是个杂读之徒,当即称言耳熟耶,仿佛是杭州地域的某则故事呢。我则言,民间口头故事当是如此。
附、药山寺的竹海
(以前发过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