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桃花源诗群丛书》之3
(2012-02-23 14:33:55)
标签:
诗歌桃花源诗群丛书刘双红 |
分类: 诗梦呓语 |
快读刘双红——温暖的冬夜如土壤的温暖
阅读时间:2012年元月17日晚读第一辑;元月19日晚读后记;
好像有人说过,冬夜里拥被读禁书是一种特别的乐趣和享受。我手里没有禁书,但读诗,对我是常事。这不,冬夜捧读诗人刘双红的《三年记》,就很是温暖,使我从浮躁里静下来,用一朵飘飞的蒲公英的轻,慢慢地接近大地、抓住泥土。
1、《车过刘家坪》的“过”,标志着作者不同于其他的诗人,不是躲在城里回忆和遥想故乡、家乡,而是捡拾自己的生活。
当今,常有人自诩“农民的儿子”,意在表示自己的努力进取和成长,潜台词是个人能力,而且还能博得所谓平易、低调之类的好评,其实不然。如果这样的诗人多了,也就不可能有什么好诗了。最近有幸看见有人痛切地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有不少诗人,一边装模作样怀念乡村,一边搂着城市的小姑娘调情,城市的灯红酒绿已经把他们熏得萎靡不振,他们宁可狗一样生活在城市,对于真正去乡村花上一段时间体验生活或者长期幽居山村却是老大不愿意的。”我想,这不是没有所指的。这样的大声疾呼、批评,是很有必要的。
诗人刘双红是农民的儿子,是农民,是干部,是奔小康的带头人,这么多年来一直亲近土地,不离开泥土,从生活、思想、感情上与乡土不可分离。这是作者的独特之处,也是他诗歌的魅力——真实、质朴、感人。我一直以为诗人刘双红是一个很优秀的农民的儿子,这样子的人,现在真的不是很多,很是难能可贵啊。
2、今天读《三年记》的后记,读前半段时,读得哈哈大笑——真的,很久没有这样的效果了,尤其是阅读诗集,听诗人说话时。——我为他的真言所感怀,这个诚实的大哥,真诚的诗人。
我还认为,他也是一个写散文的高手呢。一个年近半百的人,就到了不想说假话、不愿说假话、不愿听假话、说不好假话的时候了。何况他是一个努力追逐缪斯诗神、接近纯粹的诗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