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作品《生肖风格》主题二:十二生肖与干支的关系】

(2011-11-02 15:08:21)
标签:

转载

资料保存

天干地支与十二生肖,是中国古代历法研究的成果,十二生肖用于记年,天干地支计时。

  1.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也叫十天干;

  2.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也称十二地支;

  3.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也称十二生肖。

  4.结合: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传说中十二生肖的选用与排列,是根据动物每天的活动时间确定的。表示十二时辰的十二个字与十二生肖相结合,于是便有了: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转载]【作品《生肖风格》主题二:十二生肖与干支的关系】

    我国至少从汉代开始,便已经根据太阳升起的时间,将一昼夜区分为十二个时辰并采用十二地支计时法来记录这十二时辰(大时),每个时辰相当于两个小时,这样一昼夜便是现在所称的二十四小时。

 01.一般观天象的最佳时间是夜深人静、为子夜时分(二十三点至一点),传说古人在仰望天空时,忽然听得

    周围有细碎的声音,低头一看,是老鼠在活动,于是成为「子鼠」排在属相的第一位。
 02.马无夜草不肥,牛也是如此。丑时(一点至三点),农家会喂牛。牛与丑时联系一起,便成了「丑牛」

 03.凌晨三点至五点,常常会在此时传来虎啸声。于是,虎与寅时相联系,有了「寅虎」
 04.五点至七点,天亮了,兔子跑出窝,去吃带着露水的青草。于是,兔子与卯时相联系,便有了「卯兔」

[转载]【作品《生肖风格》主题二:十二生肖与干支的关系】 [转载]【作品《生肖风格》主题二:十二生肖与干支的关系】 [转载]【作品《生肖风格》主题二:十二生肖与干支的关系】 [转载]【作品《生肖风格》主题二:十二生肖与干支的关系】
        辰龙                  巳蛇                  午马                 未羊
 05.七点至九点,是容易起雾的时刻。据说龙能腾云驾雾,大雾之中才会神龙见尾不见首。不过龙是传说中

    的动物,也许是人们产生的幻象。如此,龙才会在辰时的雾中出现。龙和辰时相联系,便有了「辰龙」

 06.九点至十一点,大雾散去,艳阳当空。蛇从洞穴中爬出来晒太阳。这是蛇最活跃的时刻,便是「巳时」。

    在造字时,「巳」被画成了一条蛇的象形。「巳蛇」,是天然地联系在一起的。
 07.十一点至十三点,烈日当头。这「烈」,使人想到了人类「得力助手之一」的马。红鬃烈马是良驹,但

    它的性子就像午时的太阳一样火烈。马与午时相联系,就有了「午马」。
 08.十三点至十五点,未时,骄阳已把草上的露珠晒乾,可别忘了这正是放羊的好时光。于是,「未羊」

    运而生。

[转载]【作品《生肖风格》主题二:十二生肖与干支的关系】 [转载]【作品《生肖风格》主题二:十二生肖与干支的关系】 [转载]【作品《生肖风格》主题二:十二生肖与干支的关系】 [转载]【作品《生肖风格》主题二:十二生肖与干支的关系】
         申猴                 酉鸡                   戌狗                   亥猪
 09.十五点至十七点,申时,太阳偏西,或者雨过天晴,天气显得清爽起来。这时候,猴子最喜欢在树林里

    玩耍啼叫,人们听到了,记在心里,便把这一时刻与猴子联系在一起,于是有了「申猴」
 10.十七点至十九点,酉时,太阳快落山了,家养的鸡该回窝了;再不回窝,天一黑就会找不见。这吃饭喝

    酒的时刻,也与家鸡入窝相连,于是就有了「酉鸡」
 11.十九点至二十一点,戌时,人们在临睡之前要巡视一番;跟随他们的是狗。巡视的时刻与狗联系起来成

   「戌狗」,恰到好处。
 12.二十一点至二十三点,深夜可以听到猪拱槽的声音,为了让猪长得肥壮,还得起身为它添食。亥时,自然

    与猪相连,于是有了「亥猪」
十二时辰的十二个字与十二生肖完美相结合,便有了: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2010年10月21日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