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阅读《诗刊》09 1  (1)

(2009-04-10 14:56:03)
标签:

《诗刊》09

1

孤城

夜漫漫

分类: 我们读诗

 

阅读《诗刊》09 <wbr>1 <wbr> <wbr>(1)

 

 

 

——读  2009年1月  上半月刊

 

    我是借阅土豆所订阅的《诗刊》。09年他订了。

    相约可以在书上随便写些什么。可是他自己却还是很少写。我呢,本来有个乱写乱画的恶习,很糟人诟病了。再加上自己的字如鸡爪,很是汗颜,所以,终于忍住没写。

    见面喝茶还书,随便一扯,仍觉不够,所以还是拿回家在草稿纸上一气乱写。

    回家就是夜深了,写完,已是第二天了。但有什么法子呢?不喝点茶,不兴奋一点,能有激情来写么?

    还是等到第二天晚,央求老婆为我敲出来的。

    是为说明。

 

 

 

 

 

1、谈《夜漫漫》

 

    在孤城作品《夜漫漫》诗旁,土豆用笔写了:“空关之美”。我刚一念完,土豆就张嘴说“灵,是灵!空灵之美哈。”土豆很狡猾,他这样就暴露了他的书法之美和我的白字先生的基本个性。

上帝在《圣经》的开头部分说过:“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土豆对我说:“你谈谈这首诗。”于是我有了下面的胡说八道:

    前四行都是在写“火焰”。这火焰在“一堆篝火”之上,是“一头受伤的狮子”“独自在舔”食伤口呈样的火焰。这火焰真实而生动,在跳跃,在思考。“在舔什么呢”,作者在问,也未回答。三四行补充给一二行的火焰一个背景:整个夜色,博大的,寂静的,黑的——这个背景,“悬挂”在火焰之后。“阔”是大,“四野”也是说大,而“悬挂”使我们看到“黑”是立体的,那么“夜色”也是立体的,那火焰就更加被立体化了——以伤狮的舔的动作雕塑在我们读者眼前,而且在我开阔的视野之中。四行,整首诗的一多半了,仅仅只写个“火焰”,不,还有背景,但这背景也只是为了衬托“火焰”。

    第五行写了“月”,“星”“人”及各自的情状——冷、瘦、娥眉;三两颗;埋头拉琴。这其实是一个时空转移,作者要读者的视线从火焰及其背景上下移目光的视点,看到“人”。

    不仅是“那人”,而且也要求读者“暂时忽略介入体内的沙尘”,这样之后,再去看那“马背”和“风”,于是读者看到“空凉”的马背和“抓空于马鬃的风”。其结果当然是除了先前的“火焰”及这里的人、马背、风外,不会再有什么。

    第五行前半截写天上,第五行后半截和第六行写人,第七行写马背。

全诗凸现给读者的是火焰,拉琴人、马背上的风。这几个意象死死的抓住我们的视线。到此,读者在作者的诱导下成功地还原了一幅画,或曰真实场景。

    我们读者的全部疑问都凝结在作者在第一行和末行所设问的“什么”上。到底是什么呢?这个“什么”在作者心里,在作者的诗行之中,也其实到了读者的心里——受伤的狮子舔着的,夜色背景衬托的,那样的月、那样的星、那样的人、那样的马背上的风所暗示的。

凸现的意象和广阔背景之间的距离感,我们体会到了。在这一段距离之间,我们悟到某种可称之为意境的东西。

    全首诗作者表达了什么呢?表达了“夜漫漫”。

    火焰、人、马背的先后出现,充分照顾了人的视觉观察的特点。这一组意象很实。背景的描画就是虚的部分。这首诗虚实的交错,我还仿佛被作者催眠,也成为了一个“暂时忽略介入体内沙尘”的人,(这是一个此刻已经纯粹的人,)有琴音的弦律自心之深处、寂静处汩汩流出。我说,我真的“揪出了什么”。但人又无法准确地说出什么来。——这就是我理解的土豆所说的“空灵”。

    我说得很呆板,请朋友们权当我“空头”罢了。

    土豆呢?他笑而不语,他低头在喝茶。我觉得我被他钉在了十字架上。

 

                                                               09-04-07凌晨1:30

 

(本想附录原诗,可惜打字费神。上网找电子版本的诗刊,只有目录!龙源网也只有付费才能看。罢罢罢!以后再补上。) 

 

附录:孤城的组诗《夜的火焰》5首之(2):

 

夜漫漫

 

一堆篝火,独自在舔什么呢

像一头受伤的狮子

——夜色阔大。多么寂静的黑

悬挂四野

 

冷月瘦成娥眉,三两颗星幕下,那人埋头拉琴

暂时忽略介入体内的沙尘

马的背上,空凉,风试图揪出什么

 

 

补充:我读这首诗的时候,起头就自然地感觉到不要太快,是一种缓慢的调子,似沉着,似冷静为最好,但不是低沉,也不是阴冷。是一种舒坦的、坦然的感觉。既像是陈述、介绍,又像是自语、思索着的。当到了第二行时,就有点突兀和惊的味道。第三行又舒缓下来,又感叹起来;到第四行时,还有一丝仰望和赞美的情意。

 

    第二小节第一行起头的光亮是不够的,但并不暗淡。这只是受近处篝火的影响罢了。星幕又亮不到哪里去,仔细一看,就看见个人了。新的发现,但不惊讶,也跟着仿佛在拉琴,埋,使我觉得他认真、投入、用情。

    第二行有些奇妙:肯定是说拉琴的人,让我们看见他的内心。我们真的就看见了。而且就把读者的我一下子洗礼一般,我也觉得净化了!

    第三行看到马。空凉使人生出丁点儿凉意。看得见风的手,在揪着马鬃,仿佛风在寻找什么,在马鬃里头。老认为那马是低着头的,没有动,至多是在默想、静立,或者在打盹。马的凝固,衬托出风的动作。

                                                       09-04-10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