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的或者畸形怪状的盒子
网络真好,在网上字典上一查,就有详细的解释:
七窍生烟 ( qī qiào shēng yān )
解
释
七窍:指两耳、两眼、两鼻孔和口。形容气愤或焦急到极点。
出
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78回:“忽闻此言,吓得三尺神散,七窍生烟。”
用
法
主谓式;作谓语、补语、分句;含贬义.
示
例
任溶溶《一个怪物和一个小学生》:“怪物气得~,顿时飞出窗子外面。”
近 义 词 愤然作色、怒形于色
反 义 词 心平气和
而我要说的是个写诗的人,名叫七窍生烟。
2006年初夏,我就在网络上知道了湖南新口语诗的事,很不以为然。因为现在的诗歌写作,都在死亡。不想死亡的,就得呐喊,可以理解的。只是诗歌永远是诗歌,不是商业,赚了钱又可以换个码头,换个商号,弄别的货色,还是商人,商人的目的就是钱。所以他们一阵子后就冷了。后来就是梨花诗的热,现在也冷去很久了。有的商品没人卖了,也就没人生产了,成了文物,价值不菲,难的一见。诗歌和一些艺术精品却不这样,它们不当文物,时时被读者作为时尚来阅读,用心一激就活。特别是有了网络,所有的习作和作品,一搜索,都会扑面而来。
杨黎先生看了七窍生烟的诗,选择《小马河》“为诗人七窍生烟而写”了一段话。杨黎说:“……他写作,他快乐。那些球没名堂的价值,他已经主动的让给了文学史和文学史上重要的诗人。……作者曾经是颇有争议的橡皮写作群的一员。作品的无意义,别人这样说,是这个群体的一个特点。在这样的写作要求和写作冲动之下,作者写出了大量像《小马河》这样的诗。我个人认为,它们都非常的到位。也就是说,从作者的内心状态,到作品的字与词,以及所呈现的语速和恍惚,均大到了恰如其分这四个字。”
我以为杨梨说得很好了,七窍生烟的手写心,做到了。诗歌或者艺术,我一直以为是一个精美的盒子,而且必须是一个精美的盒子,(其实商人们比文人们迟懂得这个道理,但商人们比文人们运用得好些,所以票子多些。)不同的写作者放入不同的珠子,让读者用眼睛把珠子吞下去,溶化在心里。(而奸猾的商人不一定放入珠子,有的文人也许因为想钱,仿效之。)这样的问题本身不应是个问题,但千百年来对于舞文弄墨的人,总是个问题!(谁来管呢?这也极像某些商业管理,写了张“自觉纳税”的大旗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当然,也有自觉纳税的君子。这如同彭建明同志在《新湘评论》上自觉的读《延安文艺主谈会上的讲话》一样。)可是杨黎先生不知为什么又说到做爱上面去了,我就半懂不懂装懂了。
(如果你想看究竟,那你去这里—— http://wang-777.blogbus.com/logs/2005/07/1316685.html)
我只想说盒子的精美或者奇奇怪怪。现在的生活多元化,穿衣是一门高深的艺术,不穿衣也是一门高深的艺术,这也无可厚非,你是消费者,要有自我保护意识,选中自己喜爱的,然后再掏钱:首先看盒子乖不乖,主要看珠子爱不爱!我又找到这里http://www.lyxxc.cn/bbs/read.php?tid-25804-page-e-fpage-2.html
看了一些七窍生烟的诗。
【天子呼来不上船】、【岳麓山】就是很有味道的,可以像嚼槟榔一样的用牙齿使力咬,慢慢的咬。至于有一些,如果你只咬到空气,也不要烦恼,因为他自己早就“七窍生烟”了呢。你是顾客,就是上帝,上帝总比一个写诗的境界更高。所以你得使用反义词:“心平气和”。
看了一会儿七窍生烟的诗,忽然内急,上厕,又碰上有人大便后没有冲水,恶心的直作呕。忽地就又想到梨花诗歌。
07年6月上旬 残稿
加载中,请稍候......